17-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201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粉末冶金生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用不锈钢按结构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其中,奥氏体不具备导磁性,马氏体具有较强的导磁性,而17

4PH材料则是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0003]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候需要将17

4PH材料做无磁要求,然而,在现有技术中,17

4PH材料正常烧结工艺需要升温至1360℃的最高温度,需要用到氮气和氩气,烧结后产品仍有弱磁性,且耐腐蚀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烧结:
[0007]1.1)将待烧结的17

4PH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内,从常温到60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35L/M递增;
[0008]1.2)在600℃保温80~100min后,持续升温切换分压烧结至最高温度1275℃,再保温140~160min,氮气的流量恒定在40L/M,炉内压力为80kPa;
[0009]1.3)保持烧结炉的炉内压力和氮气的流量,降温至900℃;
[0010]1.4)设定炉内压力为86kPa,氮气的流量设定为0L/M的条件下,强制冷却至低于60℃后再出炉;
[0011](2)热处理:
[0012]2.1)将经过烧结步骤处理后的弱磁产品放入到真空炉设备内,从常温升温至1140~1120℃,再保温15~30min;
[0013]2.2)使真空炉设备内的温度按照150℃/min的速度快速降温至600℃,充氮气快速冷却后出炉。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1.1.1)将待烧结的17

4PH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从常温到35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L/M,升温时间为110~130min,之后保持氮气的流量并在350℃保温50~70min;
[0016]1.1.2)继续升温至600℃负压脱脂,升温时间为140~160min,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5L/M,之后保持氮气的流量并在600℃保温80~100min。
[0017]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2)中,从600℃升温至最高温度1275℃的时间为140~160min。
[0018]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3)中,从最高温度1275℃降温至900℃的时间为90~110min。
[0019]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4)中,强制冷却的时间为20~40min。
[0020]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1)中,所述17

4PH脱脂后棕胚摆放在陶瓷板上并通过陶瓷板转移到烧结炉中。
[0021]作为优选的,所述17

4PH脱脂后棕胚经过烧结和热处理步骤制得的成品为奥氏体无磁材质的手机SIM卡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氮化烧结,在脱脂烧结中调整了适当的氮气流量、压力,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把17

4PH材质从马氏体改变成奥氏体,达到无磁效果,且硬度比316L奥氏体材质高,可有效防止产品发生变形、断裂等不良情况。
[0024]2、本专利技术在烧结工艺中全程采用氮化处理,脱脂分压烧结,产生的低碳与铬能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碳化物,能够保证耐腐蚀性要求,此外,氮元素不仅是一种奥氏体形成元素,而且在适当的温度下,氮元素还能与铬、铁元素发生碳化反应而形成碳化物,增加烧结体的硬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实施例制备的最终产品为奥氏体无磁材质的手机SIM卡槽。
[0027]产品的原料材质:Basf 17

4PH Plus。
[002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烧结:
[0030]1.1)将待烧结的17

4PH马氏体不锈钢粉末成型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内,从常温到60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35L/M递增;
[0031]更具体的,所述步骤1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32]1.1.1)将待烧结的17

4PH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从常温到35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L/M,升温时间为110~130min,之后保持氮气的流量并在350℃保温50~70min;
[0033]在步骤1.1.1)中,17

4PH脱脂后棕胚可以摆放在陶瓷板上并通过陶瓷板转移到烧结炉中。
[0034]1.1.2)继续升温至600℃负压脱脂,升温时间为140~160min,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5L/M,之后保持氮气的流量并在600℃保温80~100min。
[0035]1.2)在600℃保温80~100min后,持续升温切换分压烧结至最高温度1275℃,再保
温140~160min,氮气的流量恒定在40L/M,炉内压力为80kPa;
[0036]在步骤12)中,从600℃升温至最高温度1275℃的时间为140~160min。
[0037]1.3)保持烧结炉的炉内压力和氮气的流量,降温至900℃;
[0038]在步骤13)中,从最高温度1275℃降温至900℃的时间为90~110min。
[0039]1.4)设定炉内压力为86kPa,氮气的流量设定为0L/M的条件下,强制冷却至低于60℃(如常温)后再出炉;
[0040]在步骤1.4)中,强制冷却的时间为20~40min。
[0041]表一:较佳的烧结工艺参数调整表
[0042][0043][0044](2)热处理:
[0045]2.1)将经过烧结步骤处理后的产品放入到真空炉设备内,从常温升温至1140~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材质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烧结:1.1)将待烧结的17

4PH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内,从常温到60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35L/M递增;1.2)在600℃保温80~100min后,持续升温切换分压烧结至最高温度1275℃,再保温140~160min,氮气的流量恒定在40L/M,炉内压力为80kPa;1.3)保持烧结炉的炉内压力和氮气的流量,降温至900℃;1.4)设定炉内压力为86kPa,氮气的流量设定为0L/M的条件下,强制冷却至低于60℃后再出炉;(2)热处理:2.1)将经过烧结步骤处理后的弱磁产品放入到真空炉设备内,从常温升温至1140~1120℃,再保温15~30min;2.2)使真空炉设备内的温度按照150℃/min的速度快速降温至600℃,充氮气快速冷却后出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7

4PH马氏体不锈钢材料改变成奥氏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1)将待烧结的17

4PH脱脂后棕胚摆入到烧结炉,从常温到350℃负压脱脂,全程通入氮气,氮气的流量设定为30L/M,升温时间为110~130min,之后保持氮气的流量并在350℃保温50~7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多盟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