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201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采用的制冷系统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特别地:节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流器、储能器和第二节流器,第一节流器并联有第一阀门,第二节流器并联有第二阀门;当室内环境有制冷需求时,执行第一或第二状态机制;第一状态机制为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制冷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器和第二阀门、不经过第二节流器;第二状态机制为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制冷循环回路中制冷剂不经过第一节流器、经过第一阀门和第二节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这两种状态机制切换运行,并进一步依据室外温度调控,进而平衡一天之中昼夜温差大对制冷系统负荷的影响,实现了热负荷的均衡和优化制冷效率。的均衡和优化制冷效率。的均衡和优化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是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制冷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分以及配套的控制器组成,其中冷凝器有水冷式和风冷式,其中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膨胀阀与毛细管的组合。水冷式冷凝器所需要的冷却水,主要是通过冷却塔等设备,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所以与风冷式一样,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均会受到当地气温的影响,气温升高则冷凝器的换热量降低。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冷凝器换热量高,制冷系统过冷度(过冷度=冷凝器制冷剂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冷凝器制冷剂出口温度)大,有以下好处:
[0003](1)蒸发器制冷量高,输入功率低,能效比高;
[0004](2)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为液态,对膨胀阀的可靠性和系统稳定性均有好处。
[0005]但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冷凝器换热量少,制冷系统过冷度变小甚至没有过冷度,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6](1)蒸发器制冷量降低,输入功率增加,能效比低;
[0007](2)进入毛细管的制冷剂呈两相态或很快变成两相态,导致毛细管压降变大,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可靠性变差;
[0008](3)如果进入膨胀阀的制冷剂为两相态,将导致阀内发生气蚀,不但膨胀阀寿命降低、产生噪声,而且制冷剂流量不稳定,制冷系统稳定性也相应地变差。
[0009]现在几乎所有的制冷空调系统均基于标准的工况设计,但实际使用时,白天气温经常高于标准工况,系统满负载工况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耗电高、可靠性差;而清晨、傍晚及夜晚的气温却低于标准工况,导致压缩机需要经常停机以避免过度降温,但是停机后制冷环境温度会缓慢回升,甚至在偏高后系统才会再次启动制冷,导致制冷环境温度不稳定。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通过该制冷系统的两种制冷循环回路形成了两种状态机制,并依据室外温度来调控两种状态机制的运行,进而平衡一天之中昼夜温差大对制冷系统负荷的影响,实现了热负荷的均衡,优化制冷效率,有效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舒适性、可靠性和节能性。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采用的制冷系统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蒸发器置于待制冷的室内环境中,所述冷凝器置于与所述室内环境隔开的室外环境中,其特征在于:
[0013]所述节流装置包括有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流器、储能器和第二节流器,所
述第一节流器并联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节流器并联有第二阀门;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节流器、所述节流装置的储能器、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节流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0014]当所述室内环境有制冷需求时,所述制冷系统调控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启闭状态,执行第一状态机制或第二状态机制。
[0015]所述第一状态机制为: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第一节流器、储能器、第二阀门、蒸发器和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所述第一状态机制下,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器和第二阀门、不经过第二节流器。
[0016]所述第二状态机制为: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第一阀门、储能器、第二节流器、蒸发器和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所述第二状态机制下,制冷剂不经过第一节流器、经过第一阀门和第二节流器。
[0017]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置于冷凝器所在的室外环境中、用于检测室外温度。
[0018]进一步,所述制冷系统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温度T,调控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启闭状态,执行第一状态机制或第二状态机制。具体可以按以下两种情况运行:
[0019](1)所述制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机制时,当检测到室外温度T满足:室外温度T高于设定值T1、即T>T1时,制冷系统切换至第二状态机制;当检测到室外温度T满足:T≤T1时,制冷系统不切换运行机制、继续执行第一状态机制;
[0020](2)所述制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机制时,当检测到室外温度T满足:室外温度T低于设定值T2、即T<T2时,制冷系统切换至第一状态机制;当检测到室外温度T满足:T≥T2时,制冷系统不切换运行机制、继续执行第二状态机制;
[0021]所述T1和T2分别为人为设定的温度值、且设定T1≥T2。
[0022]进一步,所述T1和T2的取值范围为25~40℃。
[0023]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所述压缩机由停机状态启动进入制冷状态时,先按第二状态机制执行,运行

t时间后所述制冷系统根据检测的室外温度T,调控对应的运行机制,执行第一状态机制、或继续执行第二状态机制;所述

t的取值范围为0.5~60分钟。
[0024]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每间隔

t时间,室外温度传感器进行一次室外温度T检测,及根据室外温度T调控对应的状态机制;所述

t的取值范围为0.5~60分钟。
[0025]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有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置于待制冷的室内环境中检测室内温度,用于判定所述室内环境是否有制冷需求。
[0026]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所述制冷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采用电动阀、或气动阀、或液压阀。
[0027]优化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附近设有外机风扇、用于使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强制分散;所述蒸发器附近设有内机风扇、用于使蒸发器
产生的冷量强制流动。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29]1、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采用的节流装置中第一阀门与第一节流器并联,当第一阀门打开时,由于第一节流器阻力较大,因此制冷剂从第一阀门流过;第二阀门与第二节流器并联,也是相同原理。
[0030]因此,所述节流装置的使用原理为: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不同时打开或不同时关闭,进而确保第一节流器和第二节流器中,始终有1个节流器与储能器连接通,且始终有1个节流器可流通制冷剂,对流经所述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始终产生节流作用。
[0031]2、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中,采用的节流装置设置有储能器,所述储能器是一种装有储能材料的蓄能容器,制冷剂通过盘绕在储能器中的管路与该储能材料进行换热,实现在室外环境的气温较低时将部分制冷量储存在储能器中,待气温较高时释放出来,从而平衡由于昼夜温差大对制冷系统负荷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采用的制冷系统包括有压缩机(4)、冷凝器(5)、节流装置和蒸发器(6),所述压缩机(4)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5)、节流装置、蒸发器(6)和压缩机(4)的制冷剂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蒸发器(6)置于待制冷的室内环境中,所述冷凝器(5)置于与所述室内环境隔开的室外环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有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流器(1)、储能器(3)和第二节流器(2),所述第一节流器(1)并联有第一阀门(11),所述第二节流器(2)并联有第二阀门(12);所述冷凝器(5)、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节流器(1)、所述节流装置的储能器(3)、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节流器(2)、以及所述蒸发器(6)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当所述室内环境有制冷需求时,所述制冷系统调控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的启闭状态,执行第一状态机制或第二状态机制;所述第一状态机制为:关闭第一阀门(11)、打开第二阀门(12),所述压缩机(4)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5)、第一节流器(1)、储能器(3)、第二阀门(12)、蒸发器(6)和压缩机(4)的制冷剂入口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所述第一状态机制下,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器(1)和第二阀门(12)、不经过第二节流器(2);所述第二状态机制为:打开第一阀门(11)、关闭第二阀门(12),所述压缩机(4)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器(5)、第一阀门(11)、储能器(3)、第二节流器(2)、蒸发器(6)和压缩机(4)的制冷剂入口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所述第二状态机制下,制冷剂不经过第一节流器(1)、经过第一阀门(11)和第二节流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置于冷凝器(5)所在的室外环境中、用于检测室外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温度T,调控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的启闭状态,执行第一状态机制或第二状态机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荣廖全平李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日立万宝压缩机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