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48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属于支护结构技术领域。本结构包括围护桩(5)和混凝土板(3),所述围护桩(5)间隔设置在电力隧道(6)两侧,混凝土板(3)架设在围护桩(5)的上方,且端部与对应侧的围护桩(5)上端连接成一体;混凝土板(3)的上端设置有综合管廊(2),下端设置有防水层(4)。本结构将围护桩(5)与混凝土板(3)相结合,在不增加电力隧道(6)顶部荷载的条件下,保护电力隧道(6)结构,提高结构安全性,同时兼顾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解决现有加固电力隧道(6)顶部土层增加了结构风险,加固围护桩(5)又会造成造价增加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属于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明挖综合管廊,通常采用基坑放坡开挖或围护桩的支护结构,新建综合管廊跨越既有电力隧道工程时,通常会采用加密围护桩间距、增大围护桩直径、注浆、旋喷桩加固等加强支护措施以保护既有结构。
[0003]而常规的加强支护措施通常将既有电力隧道两侧土层加固,这种方式加固电力隧道顶部土层会造成电力隧道荷载增大,增加了结构风险。而采用加密围护桩间距、增大围护桩直径、旋喷桩加固等措施,又会造成造价增加,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加固电力隧道顶部土层增加了结构风险,加固围护桩会造成造价增加。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和混凝土板,所述围护桩间隔设置在电力隧道两侧,混凝土板架设在围护桩的上方,且端部与对应侧的围护桩上端连接成一体;混凝土板的上端设置有综合管廊,下端设置有防水层。
[0006]其中,上述结构中所述围护桩的钢筋笼上部预留一部分伸入混凝土板的钢筋结构内并浇筑成板凳状结构。
[0007]其中,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10cm。
[0008]其中,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水层采用柔性材料填充成形。
[0009]其中,上述结构中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为38至42cm。
[0010]其中,上述结构中所述围护桩直径为0.8至1.2m,相邻围护桩的间距为1.8至2.3m。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是在综合管廊跨越电力隧道范围内,将围护桩与混凝土板相结合,在不增加电力隧道顶部荷载的条件下,保护电力隧道结构,提高结构安全性,同时兼顾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实际将新建综合管廊跨越电力隧道新增的施工荷载通过混凝土板传递到围护桩上,不增加电力隧道上部荷载,充分保护既有电力隧道结构,并结合防水措施,使得本结构兼顾多种功能,施工便利,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施工及结构的安全性,节约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为:1是基坑,2是综合管廊,3是混凝土板,4是防水层,5是围护桩,6是电力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5和混凝土板3,所述围护桩5间隔设置在电力隧道6两侧,混凝土板3架设在围护桩5的上方,且端部与对应侧的围护桩5上端连接成一体;混凝土板3的上端设置有综合管廊2,下端设置有防水层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实际等新建综合管廊2的基坑1完成后,先复核跨越电力隧道6的实际位置,从基坑1底部向既有电力隧道6结构两侧施作间隔设置的围护桩5,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电力隧道6结构跨径以及新建综合管廊2施工荷载、永久荷载确定围护桩5直径及纵向间距。而在基坑1底部,电力隧道6上部施作钢筋混凝土板3,钢筋混凝土板3厚度及配筋根据综合管廊2施工荷载及永久荷载确定,围护桩5和混凝土板3一起浇筑成形,提高该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在混凝土板3的上端设置有综合管廊2,下端设置有防水层4,实现结构防水。
[0016]优选的,上述结构中所述围护桩5的钢筋笼上部预留一部分伸入混凝土板3的钢筋结构内并浇筑成板凳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本结构采用在基坑1底部,电力隧道6上部施作钢筋混凝土板3,钢筋混凝土板3厚度及配筋根据综合管廊2施工荷载及永久荷载确定,且混凝土板3与围护桩5浇筑一体成形,使得整个支护结构为板凳状结构。实际可优选将围护桩5钢筋笼预留一部分伸入钢筋混凝土板3结构,一起浇筑,提高该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0017]优选的,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水层4的厚度不小于10c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防水效果,本结构优选防水层4的厚度不小于10cm。
[0018]优选的,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水层4采用柔性材料填充成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结构优选防水层4采用柔性材料填充成形,可进一步优选柔性材料为沥青麻絮及泡沫板等。
[0019]优选的,上述结构中所述混凝土板3的厚度为38至42c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混凝土板3直接用于支撑综合管廊2和土层,故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故优选混凝土板3的厚度为38至42cm,实际可优选混凝土板3的厚度为40cm.
[0020]优选的,上述结构中所述围护桩5直径为0.8至1.2m,相邻围护桩5的间距为1.8至2.3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围护桩5主要支撑混凝土板3,且与混凝土板3一并浇筑成形,整体用于支撑综合管廊2和土层,故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围护桩5直径为0.8至1.2m,相邻围护桩5的间距为1.8至2.3m。实际可进一步优选围护桩5直径为1m,相邻围护桩5的间距为2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5)和混凝土板(3),所述围护桩(5)间隔设置在电力隧道(6)两侧,混凝土板(3)架设在围护桩(5)的上方,且端部与对应侧的围护桩(5)上端连接成一体;混凝土板(3)的上端设置有综合管廊(2),下端设置有防水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电力隧道的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5)的钢筋笼上部预留一部分伸入混凝土板(3)的钢筋结构内并浇筑成板凳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灵吟黄鹏龚铖陈凌飞刘梓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