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9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包括:第一金属板,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第二金属板;金属探片,设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一端与微带线连接;第一金属板与金属探片之间以及金属探片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均填充有电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金属板上开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使得波导中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信号馈入孔进入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通过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的电介质传输到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金属探片上,再通过金属探片传输到与金属探片一端连接的微带线上,从而完成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间的传输。间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W波段(75GHz

110GHz)是毫米波大气窗口之一,频率处于微波和光之间,兼有微波和红外的优点,在电子战、雷达导引头、宽带卫星通信以及云雨探测雷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0003]混合集成平面电路中常采用微带线/带状线/共面波导传输线等平面形式的传输线来传输信号,而在W波段,直接使用低频采用的微带线损耗较大,无法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并且,在W波段的仪器测试接口和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标准矩形波导,因此要实现接口到集成电路之间的连接,需要提出一种带宽宽、损耗低的波导

微带过渡结构。同时,由于毫米波频段频率高,波长短,在通过同样的加工精度或者安装尺寸的结构时,偏移量会更大,从而对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要求较高,因此,研究易于加工和便于安装的波导

微带过渡结构对组件和系统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能够实现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设有与所述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第二金属板;金属探片,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一端与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探片之间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均填充有电介质;所述波导中的信号经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电介质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传输到微带线上。
[0007]优选地,所述金属探片沿信号传输方向的宽度逐渐变窄。
[0008]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包括多层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以及金属探片均包括镀于所述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孔围绕所述金属探片和第一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二金属孔,所述第二金属孔位于所述金属探片与所述第一金属板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探片通过金属过渡线与所述微带线馈口连接,所述金属过渡线的宽度小于金属探片以及微带线馈口的宽度。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三金属板,设于金属过渡线和微带线馈口与第一金属板之间,并且接地;所述第三金属板包括镀于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第一介质板上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均设有豁口,使得微带线馈口露出。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地孔,所述地孔分布在金属过渡线的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过渡结构还包括:第四金属板,设有与所述波导连通的第二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大于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一金属板设于所述第四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探片之间,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四金属板之间填充有第二介质板,所述第四金属板包括镀于所述第二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设有第三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三金属孔围绕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和第二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所述波导中的信号经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一介质板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传输到微带线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波导通过金属垫片与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在第一金属板上开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使得波导中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信号馈入孔进入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通过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的电介质传输到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金属探片上,再通过金属探片传输到与金属探片一端连接的微带线上,从而完成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实现了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而波导与仪器测试接口连接,微带与集成电路连接,从而解决了W波段信号从仪器测试接口到集成电路之间的连接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中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中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中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中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电磁仿真测试结果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金属板;
[0025]101:第一信号馈入孔;
[0026]2:第二金属板;
[0027]3:金属探片;
[0028]310:宽段;
[0029]320:窄段;
[0030]4:第一介质板;
[0031]401:第一金属孔;
[0032]410:第一导波腔;
[0033]402:第二金属孔;
[0034]403:地孔;
[0035]5:金属过渡线;
[0036]6:微带线馈口;
[0037]7:第三金属板;
[0038]701:V形槽;
[0039]8:第四金属板;
[0040]801:第二信号馈入孔;
[0041]9:第二介质板;
[0042]901:第三金属孔;
[0043]910:第二导波腔;
[0044]10:钼铜垫片;
[0045]11:矩形波导;
[0046]a: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48]由于W波段信号(75GHz

110GHz)属于毫米波,具有能够穿透电介质,但无法穿过金属导体,能被金属片吸收的特性。其中,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设有与所述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第二金属板,金属探片,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一端与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探片之间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均填充有电介质,所述波导中的信号经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电介质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传输到微带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片沿信号传输方向的宽度逐渐变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包括多层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以及金属探片均包括镀于所述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孔围绕所述金属探片和第一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二金属孔,所述第二金属孔位于所述金属探片与所述第一金属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片通过金属过渡线与所述微带线馈口连接,所述金属过渡线的宽度小于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丹丁勇苏坪夏新凡于英杰王俐聪谢小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