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非辐射边侧馈的微带波导转换过渡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非辐射边侧馈的微带波导转换过渡结构,属于波导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自动驾驶的飞速发展,毫米波雷达由于其穿透性强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获得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的增加以及分辨力的提升,在扩大雷达的天线孔径和增加通道数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天线的馈线损耗以及相位一致性。目前行业普遍做法是采用微带串馈天线方案,通过合理阵列布局完成同相馈线设计,但是这种馈线与天线共面的设计,由于通道数的增加和面对不同场景下阵面布局的改变,影响了馈线布局布线的复杂度,导致馈线损耗增加,对于天线的辐射方向图造成很大干扰。为了改善馈电损耗以及降低馈线对天线的影响,专利文献CN111164825A中提供了一种通过PCB到波导的转换结构,可以实现通过波导腔代替GCPW完成馈线传输,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提到的GCPW转波导结构需要通过额外的巴伦设计完成波导和PCB的匹配,使得转换结构的宽度不能进一步缩小,此外该技术方案中波导还通过三段腔体尺寸变化完成阻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辐射边侧馈的微带波导转换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板(1)和与层压板(1)连接的波导结构(2);所述层压板(1)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1)、第二介质基板(12)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11)第二介质基板(12)之间的半固化片(13),第一介质基板(11)、第二介质基板(12)的上下表面均设有铜覆层;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1)的上表面设有微带线(111),微带线(111)与第一介质基板(11)的上表面的铜覆层之间设有微带线避让区(114),微带线(111)旁设有金属接地孔形成接地共面波导结构,金属接地孔连接第一介质基板(11)上下表面的铜覆层;微带线(111)的末端连接有辐射贴片(113),微带线(111)与辐射贴片(113)的连接点设于辐射贴片(113)窄边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辐射边侧馈的微带波导转换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113)内部设有两处水平向的开缝(1131),四边各设有一处开槽(11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玉国,周明宇,李文超,韩加鹏,刘明,周捷,薛旦,史颂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