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46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水灌溉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沉沙池,包括:第一池体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多个弧形板沿第一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第一池体内,且靠近第一池体的第二端,每个弧形板的底面与第一池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池体与第一池体并排设置;溢流组件的部分设置于第一池体的侧壁,溢流组件的剩余部分设置于第二池体内,以使经过弧形板的泥沙水经过溢流组件过滤后进入第二池体内。上述的沉沙池,通过在第一池体内设置多个弧形板,形成了多个沉降层,减小了泥沙的沉降距离,增大了第一池体的有效沉降面积,提高了沉降效率;并且弧形板板间水流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水流的流速特点更有利于泥沙的沉降,从而实现了对细颗粒泥沙的截流。粒泥沙的截流。粒泥沙的截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沙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水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沉沙池。

技术介绍

[0002]在节水灌溉技术中,由于引水灌溉来水含沙量较高容易出现灌水器堵塞、喷头磨损等问题,沉沙池被广泛应用于含细颗粒泥沙的水流泥沙沉降处理。目前工程实践常规运用的沉沙池结构为直线型沉沙池,直线型沉沙池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但是这种沉沙池占地面积大,沉沙效率低,冲沙耗水量高;为了提高直线型沉沙池的沉沙效率,降低沉沙池占地面积,国内外学者针对直线型沉沙池进行了各种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
[0003]在沉沙池内增设各种结构能有效的改善水流水力条件,提高了沉沙效率,但是对于细颗粒泥沙沉降很难达到微灌系统中的要求。基于此,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沉沙效率又能够对细颗粒泥沙沉降有显著效果的沉沙池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沙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沉沙池对细颗粒泥沙沉降效果差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沙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多个弧形板,多个所述弧形板沿所述第一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二端,每个所述弧形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并排设置;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的侧壁,所述溢流组件的剩余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池体内,以使经过所述弧形板的泥沙水经过所述溢流组件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池体内。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每个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凸出面朝向所述进水口。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还包括调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内,沿泥沙水的流动方向,所述调流板位于多个所述弧形板的上游,所述调流板设有多个通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所述调流板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一区域内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通孔的直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进水口相对的位置,通孔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其他位置通孔的密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所述调流板的底部设有锯齿状结构。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所述调流板与所述弧形板之间,所述挡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沙池,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堰,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的侧壁,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第二池体的侧壁的上方;过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池体
内,所述过滤网的第一端与所述溢流堰连接,所述过滤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池体的内壁抵接。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沙池,通过在第一池体内设置多个弧形板,形成了多个沉降层,减小了泥沙的沉降距离,增大了第一池体的有效沉降面积,提高了沉降效率;同时,设置弧形板可使大涡流转换成板间的小涡流,大大减小了涡流面积,有助于泥沙的沉降;且弧形板湿周大,水力半径小,雷诺数小,板间水流湍动更弱一些,有助于泥沙沉降;并且弧形板板间水流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水流的流速特点更有利于泥沙的沉降,从而实现了对细颗粒泥沙的截流。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沙池的俯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示出的沉沙池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示出的调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试验泥沙颗粒级配分布图;
[0019]图5是测量断面标识图;
[0020]图6是各沉沙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各观测断面的流速云图和矢量图;
[0022]图8是各测点泥沙浓度曲线图;
[0023]图9是各沉沙池内泥沙颗粒级配分布图;
[0024]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沙池内各断面颗粒级配分布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弧形板;20:调流板;21:通孔;22:锯齿状结构;30:挡板;40:第二池体;50:溢流堰;60:斜板;100:第一池体;101:进水口;201:第一区域;20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下面结合图1

图10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沉沙池。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沉沙池包括:第一池体100、多个弧形板10、第二池体40和溢流组件。第一池体100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101,多个弧形板10沿第一池
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第一池体100内,且靠近第一池体100的第二端。每个弧形板10的底面与第一池体100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池体40与第一池体100并排设置。溢流组件的部分设置于第一池体100的侧壁,溢流组件的剩余部分设置于第二池体40内,以使经过弧形板10的泥沙水经过溢流组件过滤后进入第二池体40内。
[0031]具体来说,泥沙水由进水口101进入第一池体100内,泥沙水冲刷至弧形板10上,泥沙沿弧形板10的壁面滑落到第一池体100的底面,经过第一个弧形板10与第一池体100的第一间隙后冲刷至第二个弧形板10上,泥沙沿弧形板10的壁面滑落,然后经过第二个弧形板10与第一池体100之间的第一间隙向第一池体100的第二端流动,在泥沙水流动过程中,泥沙水依次经过多个弧形板10进行沉降,增加了泥沙的有效沉降面积,提高了沉降效率从而可对细颗粒泥沙进行截流。泥沙水经过多个弧形板10对其中含有的泥沙进行沉降后进入溢流组件,经由溢流组件过滤掉细颗粒的泥沙后进入第二池体4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池体40为清水池。
[003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弧形板10沿第一池体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形成了多个沉降层。根据浅层理论指导,对第一池体100分层可以减小泥沙沉降距离,增加第一池体100的有效沉降面积,提高沉沙效率。而弧形板10就是利用这一理论,不仅大大增加了有效沉降面积,降低了沉降距离使泥沙沿板壁滑落到池底,而且改善了水力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多个弧形板,多个所述弧形板沿所述第一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二端,每个所述弧形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并排设置;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的侧壁,所述溢流组件的剩余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池体内,以使经过所述弧形板的泥沙水经过所述溢流组件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二池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凸出面朝向所述进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沙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池体内,沿泥沙水的流动方向,所述调流板位于多个所述弧形板的上游,所述调流板设有多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流板分为第一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向丽王鹏叶南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