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01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源射频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介质谐振器、圆形介质基板、各向异性超表面及金属腔体;介质谐振器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在金属腔体内部底面;圆形介质基板的下表面紧贴介质谐振器的上表面放置,并可围绕其中心旋转;各向异性超表面印刷于圆形介质基板的上表面;介质谐振器、圆形介质基板、各向异性超表面均位于金属腔体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加载在介质谐振器上的各向异性超表面,以改变其自身的等效介电常数,进而影响介质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以达到频率调谐的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剖面低、品质因数高以及调谐范围大等优势。品质因数高以及调谐范围大等优势。品质因数高以及调谐范围大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源射频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

技术介绍

[0002]介质谐振器因其高品质因数、多谐振模式以及高设计自由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射频器件。为满足新一代通信系统对可调谐射频器件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各种用于调控介质谐振器的方案,常见的有加载调谐螺钉或是调谐盘这类机械调谐方案,以及各种引入集总元件的电调谐方案。但现有的能够应用于介质谐振器的调谐方案多存在诸如尺寸大、调谐范围小或是品质因数恶化明显等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介质谐振器在可调谐射频器件中的应用。
[0003]超表面一般指那些具备奇特物理性质的周期性排列的平面人工结构,常被设计以实现吸收电磁波、扭转极化方向以及补偿相位等功能。其极薄的厚度与自然材料难以具备的奇特电磁特性使其有望在保持低剖面、高品质因数的条件下,实现介质谐振器的大范围频率调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克服现有调谐方案遍存在缺陷,通过引入各向异性超表面的方式,在保证低剖面、高品质因数的条件下实现介质谐振器大范围的频率调节。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包括介质谐振器、圆形介质基板、各向异性超表面及金属腔体;所述介质谐振器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在所述金属腔体内部底面;所述圆形介质基板的下表面紧贴介质谐振器的上表面放置,并可围绕其中心旋转;所述各向异性超表面印刷于所述圆形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质谐振器、圆形介质基板、各向异性超表面均位于金属腔体的内部。
[0007]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介质谐振器工作在TE
111y
模式,其靠近圆形介质基板一侧的电场方向与介质谐振器长边平行;该电场相对固定,不随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旋转而改变。
[0008]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形介质基板的厚度远小于介质谐振器,其相对介电常数较低。
[0009]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向异性超表面由多个周期性排列的金属带条构成,其自身的等效介电常数随入射波电场相对方向的变化而改变;当入射至各向异性超表面的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与构成各向异性超表面的金属带条相互垂直时,所述各向异性超表面的等效介电常数最小;当入射至各向异性超表面的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与构成各向异性超表面的金属带条平行时,所述各向异性超表面的等效介电常数最大。
[0010]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腔体的内部上表面及其四周表面分别与介质谐振器、圆形介质基板、各向异性超表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隔。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加载在介质谐振器上的各向异性超表面,以改变其自身的等效介电常数,进而影响介质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以达到频率调谐的目标。
[0013](2)本专利技术具有剖面低、品质因数高以及调谐范围大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的剖面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各向异性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金属带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各向异性超表面等效介电常数的实部随超表面转动角度的变化情况;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测与仿真得到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示意图;
[0020]附图中,1、介质谐振器;2、圆形介质基板;3、各向异性超表面;31、金属带条;4、金属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够实施,但下面通过参考实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包括介质谐振器1、圆形介质基板2、各向异性超表面3及金属腔体4;介质谐振器1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在金属腔体4内部底面;圆形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紧贴介质谐振器1的上表面放置,并可围绕其中心旋转;各向异性超表面3印刷于圆形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质谐振器1、圆形介质基板2、各向异性超表面3均位于金属腔体4的内部。
[0023]介质谐振器1工作在TE
111y
模式,其靠近圆形介质基板2一侧的电场方向与介质谐振器1长边平行。该电场相对固定,不随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旋转而改变。介质谐振器1为长方体介质块,长l
d
=14mm,宽w
d
=7.8mm,高h
d
=5mm,其TE
111y
模式的谐振频率在5GHz附近。
[0024]圆形介质基板2的厚度远小于介质谐振器1,其相对介电常数较低。圆形介质基板2的材质为Rogers4003C,介电常数约为3.38,损耗角正切值约为0.0027,其厚度仅为0.508mm,远小于介质谐振器。
[0025]如图3所示,各向异性超表面3由多个周期性排列的金属带条31构成。如图4所示,周期性排列的金属带条31之间的横向距离p
a
=5.4mm,纵向距离p
b
=0.5mm;金属带条31的长度l
m
=5mm,宽度w
m
=0.2mm。各向异性超表面3印刷于圆形介质基板2上表面,随着圆形介质基板2的转动,各向异性超表面3相对于介质谐振器1的角度也产生相应变化,其转动的角度用α表示;当α=0
°
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处于初始状态,
此时金属带条31于介质谐振器1的长边相互垂直,这意味着入射至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与构成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金属带条31相互垂直,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等效介电常数最小;随着圆形介质基板2的转动,α角度不断增加,直至α=90
°
,此时金属带条31于介质谐振器1的长边相互平行,这意味着入射至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与构成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金属带条31相互平行,各向异性超表面3的等效介电常数最大。
[0026]介质谐振器1、圆形介质基板2、各向异性超表面3均位于金属腔体4内部,金属腔体4的长l
c
=28mm,宽w
c
=20mm,高h
c
=12mm。除金属腔体4内部的下表面与介质谐振器1直接接触外,金属腔体4的内部上表面及其四周表面均与构成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的其他部件之间留有一定间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的剖面高度仅为5GHz处真空波长的五分之一,其低剖面高度的优势明显。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谐振器(1)、圆形介质基板(2)、各向异性超表面(3)及金属腔体(4);所述介质谐振器(1)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在所述金属腔体(4)内部底面;所述圆形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紧贴介质谐振器(1)的上表面放置,并可围绕其中心旋转;所述各向异性超表面(3)印刷于所述圆形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所述质谐振器(1)、圆形介质基板(2)、各向异性超表面(3)均位于金属腔体(4)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谐振器(1)工作在TE
111y
模式,其靠近圆形介质基板(2)一侧的电场方向与介质谐振器(1)长边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介质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介质基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柯彦慧张杰迩张勤芳杨汶汶施旭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