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72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控切割技术领域的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包括:前处理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可重构控制模块、加工管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前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相连接读取待加工的数控切割文件,前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参数设置模块的输入端并输出原始切割参数,参数设置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并传输更新数据,加工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以接收更新切割参数,加工管理模块和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以输出加工状态配置信息和更新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了对较大椭圆度管正常切割的要求,使得切割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数控切割
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相贯线切割机 可重构数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钢管管道的拼接要求,得到 包含钢管管道相贯线轨迹数据的数控切割文件,从文件中获取钢管原始切割参数, 完成多种相交形式下各个管道的相贯线切割。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具有 可重构性,根据不同的加工任务和工序要求,该系统可与用户的重构命令交互, 自动理解重构任务并重构基本功能和结构配置,完成多轴联动控制以实现主管或 支管的相贯线切割,最终完成生产任务。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具有模块化、 定制性、可扩展性、可集成性、可转变性等特征。为了实现系统的可重构性,系 统的每个模块都必须具有重构能力,这样才能使集成了各个模块的整个系统具有 可重构性。因此每个模块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并包含有合适的接口,使之 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重构能力的模块。利用相贯线切割 机可重构数控系统的可重构性,可以对不同配置的加工机床、不同类型的加工模 式、不同要求的加工任务重构模块配置和资源分配。通过对模块的调整以及各模 块之间的协作顺序,灵活的应对生产任务的变化。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 可加工多种钢管管道相贯的样式,功能齐全,控制精确,可以保证钢管结合处的 加工质量,并且使用简便,生产效率高,实现了复杂相贯线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能适应连续的大批量多种类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切割加工钢管管道时仍使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即工 人通过相贯线模板手工划线,然后手持割炬进行切割,工艺过程相当的繁琐,而 且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也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企业的进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虽然相贯线切割机控系统在一些企业己经得到应用,但其功能固定 单一的特点使系统的可重构性难以实现,从而限制了用户操作的灵活性,难以达到对产品品种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而且,由于其系统的体系通常是固定的根据特 定的数控要求定制,对用户不开放,各模块之间没有合适的接口,限制了系统的 可重构性,使得系统的功能受限。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文献《五轴数控火焰切管机床数控系统研制》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2月第2期)提出了一种可满足多种类型管件加工要求的五轴数控机床的系统,但是,该系统属于特定的数控系统,对于其他类型 的加工机床和加工模型就不适用,另外,文献中对于计算相贯线轨迹的数学模型, 采用的是理想圆管,未考虑到实际中钢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椭圆度,因此,计算得 到的轨迹数据在实际加工中就不准确了。因此需要一种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 系统,能适应各种加工机床、加工模式和加工需求,能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自动 重构模块配置和资源配置,是解决当前加工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增强技术竞争力, 提高复杂相贯线的加工效率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 控系统,使其具有系统上的可重构性。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加工任务的需要,分配轴的 任务,构成三轴、五轴系统等适应实际需要的不同系统,还能根据机床配置的不 同完成加工控制的改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前处理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可重构控制模块、加工管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前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相连接读取待加工的数控切割文件,前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可重构控 制模块的输入端和参数设置模块的输入端并输出原始切割参数,参数设置模块的 输出端连接至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并传输更新数据,加工管理模块的输入端 与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以接收更新切割参数,加工管理模块和可重构 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以输出加工状态配置信息和更新数据。所述的前处理模块包括数控切割文件读取单元和数控切割文件校验单元, 其中数控切割文件读取单元与计算机硬盘或者是移动存储器连接以读取待加工 的数控切割文件,数控切割文件校验单元可重构控制模块和参数设置模块连接以 传输经校验后的数据切割文件中的原始切割参数。所述的数控切割文件读取单元作为加工的先行工序,为后续步骤提供包含原 始切割参数的数控切割文件,该数控切割文件读取单元通过接收计算机输出的数 控切割文件,获取数控切割文件中的原始切割参数,同时将数控切割文件的读取 路径的信息保存下来。从文件中得到的原始切割参数经过整理,送入数控切割文 件校验单元。所述的数控切割文件校验单元是对数控切割文件读取单元提供的数控切割文 件中的原始切割参数进行校核,检验设计的数据是否合理。检查文件是否提供的 加工必要的信息了解管道的编号和名称信息可以避免钢管的误用。得到管道的壁 厚,可以根据板厚自动的调节加工的速度。得到管道的半径,可以根据管道的半 径计算出加工管道所需要的传动比。所述的原始切割参数,是指管道加工中用来拟合出管道相贯线轨迹的各离散 点坐标以及该系统控制多轴联动轴在每个离散点的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所述的加工管理模块包括通讯单元、切割控制单元、控制规划单元和状态 监控单元,其中通讯单元与可重构控制模块、工控计算机和切割控制单元连接 以传输更新切割参数,切割控制单元与可重构控制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卡和触 摸屏连接以接收更新切割参数并输出切割坐标参数和切割速度参数,状态监控单 元分别与数字量输入输出卡和触摸屏连接以输出加工状态配置信息和更新数据, 控制规划单元接收可重构控制模块输出的更新切割参数。所述的通讯单元是指连接工控计算机和切割控制单元的通讯ISA总线,该通讯 单元以运动控制卡提供的动态连接库为基础进行通讯。IPC的任务分配,可以通过 通讯单元向运动控制卡传送,保证加工任务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工控计 算机负责数控切割文件的管理、参数设置、加工过程监视和设备诊断等功能。运 动控制卡完成各轴的闭环控制并且接受上位机的数控切割文件,解释编译实现多 轴的运动插补。所述的切割控制单元中设有运动控制卡,该切割控制单元的根据钢管外径的离 散数据,采用PID算法、速度前馈算法和加速度前馈控制算法,同时完成多轴运 动插补并输出切割坐标参数和切割速度参数。所述的钢管外径的离散数据是指现场采集到的用来拟合出实际钢管管道相贯 线轨迹的各离散点坐标以及该系统控制多轴联动轴在每个离散点的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所述的控制规划单元根据曲线数据进行坐标变换以及各轴的运动规划,该控制 规划单元上设有椭圆度检测模块,对于圆度不理想的钢管进行椭圆度检测,对钢 管的加工进行调整。所述的状态监控单元包括数字量输入输出卡的状态监控和触摸屏的状态监 控,数字量输入输出卡完成模拟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逻辑控制和反馈,在加工过程 中完成对I/0的控制,并向用户反馈这些I/O的状态。触摸屏人机界面是用户的 输入界面和状态的反馈界面,接受用户的指令反馈系统的实时信息,通过触摸屏 人机界面,可以控制管道相贯线切割机的加工模式。所述的显示模块包括数据显示单元、轨迹显示单元和模拟显示单元,其中 数据显示单元与可重构控制模块连接,轨迹显示单元与加工管理模块连接,模拟 显示单元与加工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的数据显示单元显示管道相贯线数据轨迹数控切割文件中包含的管道编 号、名称信息,管道的半径、管道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贯线切割机可重构数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可重构控制模块、加工管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前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相连接读取待加工的数控切割文件,前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参数设置模块的输入端并输出原始切割参数,参数设置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并传输更新数据,加工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以接收更新切割参数,加工管理模块和可重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以输出加工状态配置信息和更新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跃红盛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