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46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硅合成技术领域,是一种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其包括包括氯甲烷汽化器、氯甲烷过热器、U型流化床反应器、旋风分离器、旋风受料斗、细粉贮罐和硅粉加料罐,氯甲烷汽化器与氯甲烷过热器之间连通有氯甲烷汽化管线,氯甲烷过热器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之间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U型流化床反应器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连通有反应气管线,旋风分离器与旋风受料斗顶之间连通有旋风下料管线,旋风受料斗与细粉贮罐之间连通有出料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可以减少系统初旋堵塞的分险,提高U型床流化床产量,缩短检修清洗的时间,降低成产成本,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硅合成
,是一种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机硅合成中普遍使用直径2.6m的U型管流化床,存在产量低、运行周期短、容易结焦、检修难度大等技术问题,不能充分释放产能,达不到年产10万吨粗单体的设计目标。结焦后二甲基二氯硅烷选择性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时硅酮触体的流化状态出现偏流,造成换热不均,导致流化床内部的管束变形,加快了流化床结焦。
[0003]同时设计的触体下降管在开车2天至5天时间内,会出现堵塞情况,造成初级旋风分离器失去分离功能,失去作用的触体下降管不仅占据流化床内部的反应空间,更影响了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的热交换,影响系统正常反应,初旋在停车检修清洗过程中拆除难度大、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有机硅合成中流化床存在的产量低、运行周期短、容易结焦、检修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包括氯甲烷汽化器、氯甲烷过热器、U型流化床反应器、旋风分离器、旋风受料斗、细粉贮罐和硅粉加料罐,氯甲烷汽化器进液口固定连通有新鲜液相氯甲烷管线,氯甲烷汽化器顶部出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上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汽化管线,氯甲烷过热器下部出气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U型流化床反应器顶部出料口与旋风分离器上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反应气管线,旋风分离器顶部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气相排出管线,旋风分离器底部出料口与旋风受料斗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旋风下料管线,旋风受料斗底部出料口与细粉贮罐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出料管线,细粉贮罐底部出料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返料管线,硅粉加料罐底部出料口与返料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硅粉进料管线。
[0006]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7]上述U型流化床反应器内底部设置有氯甲烷分布器,氯甲烷分布器进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下部出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
[0008]上述U型流化床反应器内底部出口设置有氯甲烷分布器。
[0009]上述U型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下部出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第二进气口与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线。
[0010]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可以减少系统初旋堵塞的分险,提高U型床流化床产量,缩短检修清洗的时间,降低成产成本,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2]附图1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氯甲烷汽化器,2为氯甲烷过热器,3为U型流化床反应器,4为氯甲烷分布器,5为第二进气管线,6为新鲜液相氯甲烷管线,7为旋风分离器,8为旋风受料斗,9为细粉贮罐,10为硅粉加料罐,11为氯甲烷汽化管线,12为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13为反应气管线,14为气相排出管线,15为旋风下料管线,16为出料管线,17为返料管线,18为硅粉进料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中,如无特别说明,使用的设备、装置均为本领域现有公知公用的设备、装置。
[0015]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包括氯甲烷汽化器1、氯甲烷过热器2、U型流化床反应器3、旋风分离器7、旋风受料斗8、细粉贮罐9和硅粉加料罐10,氯甲烷汽化器1进液口固定连通有新鲜液相氯甲烷管线6,氯甲烷汽化器1顶部出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2上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汽化管线11,氯甲烷过热器2下部出气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3底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12,U型流化床反应器3顶部出料口与旋风分离器7上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反应气管线13,旋风分离器7顶部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气相排出管线14,旋风分离器7底部出料口与旋风受料斗8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旋风下料管线15,旋风受料斗8底部出料口与细粉贮罐9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出料管线16,细粉贮罐9底部出料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3底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返料管线17,硅粉加料罐10底部出料口与返料管线17之间固定连通有硅粉进料管线18。
[0018]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19]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如附图1所示,U型流化床反应器3内底部设置有氯甲烷分布器4,氯甲烷分布器4进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2下部出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12。
[0020]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如附图1所示,U型流化床反应器3内底部出口设置有氯甲烷分布器4。
[0021]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如附图1所示,U型流化床反应器3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2下部出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12,第二进气口与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12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线5。
[0022]根据需要,该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的各管线上均固定安装有能使其正常运行的本领域公知公用的阀门、温度计和压力表等。
[0023]本技术通过对U型流化床系统的改造,取消原设计的初级旋风分离器,减少系统初旋堵塞的分险,同时将车间检修时间缩短8h/周期,大大降低了U型流化床的检修成本、以及检修过程中的分险。
[0024]本技术取消初旋后对细粉回床量进行调整,满足每天300t的回床量,提高流化床整体反应活性,将U型床流化床产量提升至330t/天的负荷。
[0025]本技术相对之前工艺,目前U型床流化床的开车周期从原先的15天至20天提升至30天至35天范围,增加开车时间提高产量、降低成产成本。
[0026]本技术减轻了流化床内部的结焦,缩短了流化床检修清洗的时间。
[002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28]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新鲜液相氯甲烷经氯甲烷汽化器1汽化,并通过氯甲烷过热器2加热至160℃至210℃,过热后的氯甲烷气体进入U型流化床反应器3。在U型流化床反应器3中,硅粉与氯甲烷气体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气经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合成流化床提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氯甲烷汽化器、氯甲烷过热器、U型流化床反应器、旋风分离器、旋风受料斗、细粉贮罐和硅粉加料罐,氯甲烷汽化器进液口固定连通有新鲜液相氯甲烷管线,氯甲烷汽化器顶部出气口与氯甲烷过热器上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汽化管线,氯甲烷过热器下部出气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氯甲烷气体过热管线,U型流化床反应器顶部出料口与旋风分离器上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反应气管线,旋风分离器顶部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气相排出管线,旋风分离器底部出料口与旋风受料斗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旋风下料管线,旋风受料斗底部出料口与细粉贮罐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出料管线,细粉贮罐底部出料口与U型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返料管线,硅粉加料罐底部出料口与返料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硅粉进料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登攀余昌府余子舰刘飞刘少龙李锋锋王东州
申请(专利权)人:合盛硅业鄯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