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787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所述线路修复结构包括:短路棒,设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外围区域,所述短路棒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冗余部,对应所述短路棒,至少一条所述冗余部与至少一条所述短路棒交叉,所述冗余部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或外围区域,所述冗余部与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交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路修复结构不仅能同时修复一条或多条的扫描线和/或数据线导致的断点缺陷,还能针对显示区域和/或外围区域的断点缺陷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修复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技术,特别涉及平板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 法。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占地小、耗电小、辐射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 数据处理设备中,例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采用薄膜晶体管来 控制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排布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是最常见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 阵列基板上设置有扫描线、数据线以及由扫描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装置 的基板由大量的显示单元构成,同时设置有大量的扫描线和数据线,这些扫描线和数据线 分别通过设置于横向和纵向一侧的焊盘与其他信号装置连接,所述扫描线与薄膜晶体管的 栅极相连,用于导通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线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用于给像素提供电 压。但是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工艺过程中,大量设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总会因为一些生 产缺陷,例如成膜质量的好坏、环境的洁净度、划伤、设备等,造成线路断点。例如,若数据线 出现断点缺陷,则与所述断点的数据线相对应的像素电极就不能得到正常的数据信号,从 而形成显示面板的显示缺陷。实际上,所述断点缺陷无论是出现在显示区域还是外围区域, 都可能会降低图像的显示品质。因此,液晶面板厂商会在其产品出厂前对其进行检验并对那些存在线路缺陷的产 品进行线路修复。在有关线路修复的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显示区域设置一至三条的修复环的 方式来修复线路断导致的线缺陷。图1显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线路修复的布局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Dp D2......Dn(n为自然数)和二条修复环R1、R2,所述修复环R1、R2是位于显示区域的外围,且用不同于数据线DpD2......Dn的材料做成。在实际应用中,当显示区域内有一条数据线,例如为数据线D1,出现断点缺陷(对于 常白模式表现为亮线,对于常黑模式表现为暗线)时,可以利用修复环R1、R2中的任一者进 行修复。有两种修复方法一是利用修复环Rl在Sll和S12处进行激光熔接;二是利用修 复环R2在S21和S22处进行激光熔接。当显示区域有二条数据线,例如为数据线Dl、D2, 出现断点缺陷时,可以利用修复环R1、R2进行修复。有两种修复方法一是在Sll和S21处 进行激光熔接修复数据线Dl的断点,在S32和S42处进行激光熔接修复数据线D2的断点; 二是在S12和S22处进行激光熔接修复数据线D2,在S31和S41处进行激光熔接修复数据 线Dl的断点。至此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区域数据线断导致的线缺陷修复成功。关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的更多细节另可在美国专利US10060187722所公 开的内容中找到。但,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一、所述修复环结构在修复线缺陷时,修复线缺陷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只能修复两条线缺陷;二、外围线路区域没有设计修复结构,当外围线 路数据线产生断点缺陷时就无法修复;三、在有些情况下,没有设计针对扫描线的断点缺陷 的修复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路修复结构及其线路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线路修复 技术中在能够修复的断点缺陷的类型、数量及其位置易受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一方面提供一种线路修复结构,所述线路修复结构包 括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以横向和纵向方式交叉排列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短路棒,设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外围区域,所述短路棒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扫 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冗余部,对应所述短路棒,至少一条所述冗余部与至少一条所述短 路棒交叉,所述冗余部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或外围区域,所述冗余部与至少 一条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交叉。可选地,所述短路棒包括第一短路棒和第二短路棒,其中所述第一短路棒连接于 奇数条的扫描线或数据线,所述第二短路棒连接于偶数条的扫描线或数据线。可选地,所述第一短路棒和所述第二短路棒分别对应的冗余部对称分布。可选地,所述的第一短路棒和所述第二短路棒分别对应的冗余部成同向分布。可选地,所述短路棒分为红、绿、蓝短路棒,分别连接于表征红、绿和蓝三原色像素 的扫描线或数据线。可选地,所述的红、绿、蓝短路棒中的两条短路棒分别对应的冗余部对称分布。可选地,所述的红、绿、蓝短路棒中的至少两条短路棒分别对应的冗余部成同向分布。可选地,所述短路棒与所述扫描线和/或数据线平行排列。可选地,所述短路棒设于同一导电层或不同导电层。可选地,所述导电层为扫描线导电层或数据线导电层。可选地,所述线路修复结构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栅极由所述冗余 部中的一条或几条组成,至少一条所述短路棒通过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扫描线或数据线连接。可选地,所述冗余部与所述短路棒一起构成闭合环结构 可选地,所述冗余部与所述短路棒一起构成非闭合环结构。可选地,所述非闭合环结构为U字形或己字形。可选地,部分所述冗余部之间构成闭合环结构可选地,部分所述冗余部之间构成非闭合环结构。可选地,所述非闭合环结构为U字形或己字形。可选地,所述冗余部之间电性连接或绝缘连接。可选地,所述冗余部由所述短路棒延伸形成。本专利技术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线路修复结构的修复方法,所述线路修复方 法包括当所述扫描线/数据线出现断点时,确定出现断点的扫描线/数据线;选定第一冗 余部,所述第一冗余部与所述出现断点的扫描线/数据线交叉;确定修复的短路棒(并不是5每一条修复线路都需要短路棒),所述修复的短路棒与所述第一冗余部对应;选定第二冗 余部,所述第二冗余部与所述修复的短路棒对应,所述第二冗余部与所述出现断点的扫描 线/数据线交叉,且所述第一冗余部和所述第二冗余部位于所述断点两侧;将所述第一冗 余部和所述第二冗余部分别与所述出现断点的扫描线/数据线连接。可选地,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冗余部或所述第二冗余部进行切割,所述切割的位置 邻近所述第一冗余部或所述第二冗余部与所述出现断点的扫描线/数据线连接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利用了用于防静电和电性测试用的 短路棒,并由所述短路棒延伸在显示区域和/或外围区域形成的多条冗余部,通过所述短 路棒及其对应的冗余部构成线路修复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线路修复结构不仅 能同时修复一条或多条的扫描线和/或数据线导致的断点缺陷,还能针对显示区域和/或 外围区域的断点缺陷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修复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环的布局示意图;图2至图19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结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布局示 意图;图20至图26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布局示 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应用于平板显示装置的线路修复电路中,采用的多 是修复环结构,所述修复环结构在针对所能修复的产生断点缺陷的区域、线路类型及其数 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产品修复的良率较低,导致产品的报废率较高,造成生产成本的上 升。在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描述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各实施例中,所 述平板显示装置是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为例,但并不限于薄膜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路修复结构,所述线路修复结构包括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以横向和纵向方式交叉排列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短路棒,设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外围区域,所述短路棒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冗余部,对应所述短路棒,至少一条所述冗余部与至少一条所述短路棒交叉,所述冗余部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或外围区域,所述冗余部与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贤军梁艳峰杜雷李治福温琳赵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