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系镀敷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05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2
一种Zn系镀敷钢板,具备:钢板;配置在钢板的至少一面上且含有0.05~60质量%的Al和Zn的Zn系镀层;以及配置在所述Zn系镀层上的、每一面的附着量为0.1~15g/m2且无铬酸盐的化学转化处理层,化学转化处理层中含有20质量%以上的树脂、1~20质量%的平均粒径为5~200nm的二氧化硅粒子以及含有Cu、Co和Fe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颜料,在用CIE1976(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Zn系镀敷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Zn系镀敷钢板。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2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20

176149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作为耐蚀性良好的镀敷钢板最常使用的镀敷钢板有Zn系镀敷钢板。Zn系镀敷钢板在汽车、家电、建材领域等各种制造业中使用。其中特别是添加有Al的镀层由于耐蚀性高,所以近年来其使用量在增加。
[0004]作为以提高耐蚀性为目的而开发的Zn系镀敷钢板的一例,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Zn

Al

Mg

Si热浸镀钢板。该镀敷钢板由于外观呈梨皮纹样,因此具有外观美观性也优异的特征。
[0005]然而,以往,为了对Zn系镀敷钢板赋予更高的防锈功能,广泛实行在镀敷后实施使用6价铬酸盐等的铬酸盐处理的操作,进而根据需要,为了赋予设计性、耐污染性、润滑性等高附加值功能,用有机树脂实行被覆。但是,在环境问题严重的背景下,出现限制使用铬酸盐处理的动向。因此,以不实行铬酸盐处理,仅靠树脂系皮膜的一层处理就简便地赋予高度防锈功能为目的,存在下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面处理镀敷钢板。
[0006]通过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皮膜,能够进一步提高耐蚀性。但是,含有Al的Zn系镀敷钢板,存在如果长期保存则镀层中所含的Al发生氧化,由此镀层表面局部或整体变黑的问题。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7944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524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课题是提供一种Zn系镀敷钢板,其在含有Al的Zn系镀敷钢板中,即使在镀层表面局部或整体变黑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金属外观而使变黑不显眼,并且,提高了耐蚀性和耐候性。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后发现,通过在化学转化处理层中含有颜料,不易使镀层表面的变黑部位显眼,并且不会损害镀层表面的金属外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13][1]一种Zn系镀敷钢板,具备:
[0014]钢板;
[0015]Zn系镀层,其配置在所述钢板的至少一面上且含有Zn和0.05~60质量%的Al;以及
[0016]化学转化处理层,其配置在所述Zn系镀层上,每一面的附着量为0.1~15g/m2且无铬酸盐,
[0017]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含有20质量%以上的树脂、1~20质量%的平均粒径为5~200nm的二氧化硅粒子以及含有Cu、Co和Fe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颜料,
[0018]所述Zn系镀敷钢板在用CIE1976(L
*
,a
*
,b
*
)色空间评价外观时的b
*


30以上且

2以下,JIS Z 8741:1997中规定的60度镜面光泽G
s
(60
°
)为50~200,且显示金属外观。
[0019][2]根据[1]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颜料为酞菁铜(II)、酞菁钴(II)、硫酸铜、硫酸钴、硫酸铁和氧化铁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在将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的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Si换算量记作[Si]、将所述颜料的Cu换算量记作[Cu]、将Co换算量记作[Co]并将Fe换算量记作[Fe]的情况下,所述二氧化硅粒子与所述颜料的混合比、即[Si]/([Cu]+[Co]+[Fe])为1~200的范围。
[002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2.0μm,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5nm~100nm。
[002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还含有Nb化合物、磷酸化合物中的任1种或2种。
[0023][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的所述树脂含有聚烯烃树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的树脂。
[0024][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含有4质量%以上且22质量%以下的Al、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Mg,余量由Zn和杂质构成。
[0025][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还含有0.0001~2质量%的Si。
[0026][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还含有合计为0.0001~2质量%的Ni、Sb、Pb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
[0027][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
[0028]在所述Zn系镀层上形成有配置成预定形状的图案部和非图案部,
[0029]所述图案部和所述非图案部分别包含由下述确定方法1~5中的任一方法确定的第1区域、第2区域中的1种或2种,
[0030]所述图案部中的所述第1区域的面积率与所述非图案部中的所述第1区域的面积率之差的绝对值为30%以上。
[0031][确定方法1][0032]在所述Zn系镀层的表面以0.5mm的间隔绘制虚拟格线,对于由所述虚拟格线划分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将以各区域的重心点为中心且直径为0.5mm的圆内作为测定区域A,测定各测定区域A中的L
*
值。从得到的L
*
值中选定任意50点,将得到的L
*
值的50点平均值作为基准L
*
值时,将L
*
值为基准L
*
值以上的区域作为第1区域,并将小于基准L
*
值的区域作为第2区域。
[0033][确定方法2][0034]在所述Zn系镀层的表面以0.5mm的间隔绘制虚拟格线,对于由所述虚拟格线划分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将以各区域的重心点为中心且直径为0.5mm的圆内作为测定区域A,测定各测定区域A中的L
*
值,将L
*
值为45以上的区域作为第1区域,并将L
*
值小于45的区域作为第2区域。
[0035][确定方法3][0036]在所述Zn系镀层的表面以0.5mm的间隔绘制虚拟格线,对于由所述虚拟格线划分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测定算术平均高度Sa2。将得到的算术平均高度Sa2为1μm以上的区域作为第1区域,并将小于1μm的区域作为第2区域。
[0037][确定方法4][0038]在所述Zn系镀层的表面以1mm的间隔或10mm的间隔绘制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Zn系镀敷钢板,具备:钢板;Zn系镀层,其配置在所述钢板的至少一面上且含有Zn和0.05~60质量%的Al;以及化学转化处理层,其配置在所述Zn系镀层上,每一面的附着量为0.1~15g/m2且无铬酸盐,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含有20质量%以上的树脂、1~20质量%的平均粒径为5~200nm的二氧化硅粒子以及含有Cu、Co和Fe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颜料,所述Zn系镀敷钢板在用CIE1976(L
*
,a
*
,b
*
)色空间评价外观时的b
*


30以上且

2以下,JIS Z 8741:1997中规定的60度镜面光泽G
s
60
°
为50~200,且显示金属外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颜料为酞菁铜(II)、酞菁钴(II)、硫酸铜、硫酸钴、硫酸铁和氧化铁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在将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的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Si换算量记作[Si]、将所述颜料的Cu换算量记作[Cu]、将Co换算量记作[Co]并将Fe换算量记作[Fe]的情况下,所述二氧化硅粒子与所述颜料的混合比、即[Si]/([Cu]+[Co]+[Fe])为1~200的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2.0μm,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5nm~100n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还含有Nb化合物、磷酸化合物中的任1种或2种。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化学转化处理层中的所述树脂含有聚烯烃树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的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含有4质量%以上且22质量%以下的Al、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Mg,余量由Zn和杂质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还含有0.0001~2质量%的Si。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所述Zn系镀层以平均组成计还含有合计为0.0001~2质量%的Ni、Sb、Pb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Zn系镀敷钢板,在所述Zn系镀层上形成有配置成预定形状的图案部和非图案部,所述图案部和所述非图案部分别包含由下述确定方法1~5中的任一方法确定的第1区域、第2区域中的1种或2种,所述图案部中的所述第1区域的面积率与所述非图案部中的所述第1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羽哲也东新邦彦森下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