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83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包括壳体、伸缩管和卡簧针,所述伸缩管的上端插入壳体中,伸缩管与壳体滑动配合,伸缩管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开槽部,轨道开槽部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轨道开槽部的内侧平面上开设有四段轨道,四段轨道首尾相通形成闭环的运动轨道,壳体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外凸部,外凸部上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有波形弹簧,卡簧针的一端穿过壳体和波形弹簧,且卡簧针穿过波形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波形弹簧的挡圈;卡簧针与运动轨道进行相对运动,使结构完成缩回和伸出;该结构可以实现通过一个按压动作控制自锁与解锁两个状态;且该结构工艺性好、工作方式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泛。应用范围广泛。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定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自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自锁结构通常是两种,一种为类似圆珠笔内部棘轮转动实现自锁,一种为类似于快换接头的通过钢珠限位自锁。第一种方法由于棘轮工艺性极差,过于依赖于模具,导致其尺寸公差无法精确控制。第二种其完成自锁与解锁则分别需要两个动作。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167495.6,公开了一种自锁结构,采用斜齿结构,以卡住与卡条接触时的卡合件;当限位块离滑块最近且卡条卡住卡合件时,限位块卡住转动件,转动件和卡合件不能旋转,自锁结构实现自锁;该自锁结构利用重力原理设计的自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但该结构也是自锁与解锁需要两个动作完成,无法实现精确的控制,而且适用范围有限,对于两个圆柱部件,无法安装该自锁结构;为此需要一种工艺性良好的、操作更简洁的自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卡簧针与运动轨道进行相对运动,使结构完成缩回和伸出,该结构可以实现通过一个按压动作控制自锁与解锁两个状态;且该结构工艺性好、工作方式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包括壳体、伸缩管和卡簧针,所述伸缩管的上端插入壳体中,伸缩管与壳体滑动配合,伸缩管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开槽部,轨道开槽部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轨道开槽部的内侧平面上开设有四段轨道,四段轨道首尾相通形成闭环的运动轨道,壳体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外凸部,外凸部上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有波形弹簧,卡簧针的一端穿过壳体和波形弹簧,且卡簧针穿过波形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波形弹簧的挡圈,卡簧针的另一端在波形弹簧施加径向力作用下固定在运动轨道内,所述伸缩管的上端与壳体之间设置弹簧。
[000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和伸缩管均设置为柱形的中空结构,且壳体的下端与伸缩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外凸边。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圆柱销,所述伸缩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侧面槽,圆柱销穿过壳体伸至侧面槽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圆柱销至少设置1个,每个所述圆柱销对应在伸缩管侧面开一道侧面槽,且圆柱销与壳体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轨道上设置有拐点Ⅰ、拐点Ⅱ、拐点Ⅲ和拐点Ⅳ,该拐点Ⅰ、拐点Ⅱ、拐点Ⅲ和拐点Ⅳ分别为四段轨道首尾相接处,且每段轨道终点与下一段轨道起点存在高度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拐点Ⅰ为缩回状态卡簧针位置,拐点Ⅱ为按压弹出过程卡簧针极限
位置,拐点Ⅲ为伸出状态卡簧针位置,拐点Ⅳ为按压回收过程卡簧针极限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簧针设置为两端折弯结构,卡簧针的上端折弯结构长,折弯结构长的一端穿至弹簧槽中,卡簧针的下端折弯结构短,折弯结构短的一端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且折弯结构短的一端伸至运动轨道中。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台阶,伸缩管的上端设置有外台阶,弹簧设置在内台阶与外台阶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卡簧针与运动轨道进行相对运动,使结构完成缩回和伸出;该结构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一个按压动作控制自锁与解锁两个状态;且整体结构工艺性好、工作方式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泛。
[0013]2、该运动轨道限制卡簧针的运动,从而限制壳体和伸缩管的伸缩,通过对拐点Ⅰ和拐点Ⅲ位置的设置,确定伸缩管伸缩的长度,进而对伸缩管伸出的长度进行精确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0014]3、通过圆柱销和侧面槽的配合,用于对壳体与伸缩管伸缩的距离进行限制和防止伸缩管从壳体中脱落;确保整体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B

B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

A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运动轨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伸出状态卡簧针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壳体、2卡簧针、3伸缩管、4弹簧、5圆柱销、6波形弹簧、7挡圈、8侧面槽、9外凸部、10运动轨道、11轨道开槽部、12内台阶、13拐点Ⅲ、14拐点Ⅳ、15外台阶、16拐点Ⅱ、17拐点Ⅰ、18弹簧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包括壳体1、伸缩管3和卡簧针2,伸缩管3的上端插入壳体1中,伸缩管3与壳体1滑动配合,伸缩管3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开槽部11,轨道开槽部11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轨道开槽部11的内侧平面上开设有四段轨道,四段轨道首尾相通形成闭环的运动轨道10,该运动轨道10限制卡簧针2的运动,从而限制壳体1和伸缩管3的伸缩,便于控制,壳体1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外凸部9,外凸部9上开设有弹簧槽18,弹簧槽18内设置有波形弹簧6,卡簧针2的一端穿过壳体1和波形弹簧6,且卡簧针2穿过波形弹簧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波形弹簧6的挡圈7,卡簧针2的另一端在波形弹簧6施加径向力作用下固定在运动轨道10内,在波形弹簧6下卡簧针2始终对伸缩管3的运动轨
道10施加径向力,防止卡簧针2从运动轨道10中脱落,伸缩管3的上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弹簧4,弹簧4为伸缩管3与壳体1之间提供一个弹力,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台阶12,伸缩管3的上端设置有外台阶15,弹簧4设置在内台阶12与外台阶15之间。
[0019]壳体1和伸缩管3均设置为柱形的中空结构,且壳体1的下端与伸缩管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外凸边,外凸边用于分别固定壳体1和伸缩管3,在外凸边上设置用于通孔,用于与外部件连接,伸缩管3的外壁上设置有侧面槽8,圆柱销5穿过壳体1伸至侧面槽8内,通过圆柱销5和侧面槽8的配合,用于对壳体1与伸缩管3伸缩的距离进行限制和防止伸缩管3从壳体1中脱落。
[0020]圆柱销5至少设置1个,每个圆柱销5对应在伸缩管3侧面开一道侧面槽8,且圆柱销5与壳体1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运动轨道10上设置有拐点Ⅰ17、拐点Ⅱ16、拐点Ⅲ13和拐点Ⅳ14,该拐点Ⅰ17、拐点Ⅱ16、拐点Ⅲ13和拐点Ⅳ14分别为四段轨道首尾相接处,且每段轨道终点与下一段轨道起点存在高度差,即用于卡簧针2过渡的轨道台阶,同时防止卡簧针2向相反的一侧运动,拐点Ⅰ17为缩回状态卡簧针2位置,拐点Ⅱ16为按压弹出过程卡簧针2极限位置,拐点Ⅲ13为伸出状态卡簧针2位置,拐点Ⅳ14为按压回收过程卡簧针2极限位置,通过对拐点Ⅰ17和拐点Ⅲ13位置的设置,确定伸缩管3伸缩的长度,进而对伸缩管3伸出的长度进行精确控制,满足使用需求。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包括壳体(1)、伸缩管(3)和卡簧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3)的上端插入壳体(1)中,伸缩管(3)与壳体(1)滑动配合,伸缩管(3)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开槽部(11),轨道开槽部(11)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轨道开槽部(11)的内侧平面上开设有四段轨道,四段轨道首尾相通形成闭环的运动轨道(10),壳体(1)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外凸部(9),外凸部(9)上开设有弹簧槽(18),弹簧槽(18)内设置有波形弹簧(6),卡簧针(2)的一端穿过壳体(1)和波形弹簧(6),且卡簧针(2)穿过波形弹簧(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波形弹簧(6)的挡圈(7),卡簧针(2)的另一端在波形弹簧(6)施加径向力作用下固定在运动轨道(10)内,所述伸缩管(3)的上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弹簧(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伸缩管(3)均设置为柱形的中空结构,且壳体(1)的下端与伸缩管(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外凸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销(5),所述伸缩管(3)的外壁上设置有侧面槽(8),圆柱销(5)穿过壳体(1)伸至侧面槽(8)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销(5)至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亭亭张轩威康伟钱威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华航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