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专利>正文

用于将第一元件紧固至第二元件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083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用于将第一元件紧固至第二元件的夹具,夹具具有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包括头部和末梢、空心杆、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和弹簧,其中固定元件具有常规位置和缩回位置,其中随着固定元件从常规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尖端沿缩回方向移动。第二主体作为插入件被布置在第一主体内部,并且第二主体在第一主体内部能够沿纵向轴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插入件具有接触表面并且固定元件具有相对表面,其中接触表面面向缩回方向,其中当插入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固定元件处于缩回位置时,接触表面与相对表面接触。面接触。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将第一元件紧固至第二元件的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紧固至第二元件的夹具。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第一元件和夹具的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装置和第二元件的系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从DE 10 2005 062 979 A1,已知一种装置(被称作紧固单元)能够附接至具有孔的第二元件,该第二元件在DE 10 2005 062 979 A1中被称作载体元件,由此形成一种系统。根据DE 10 2005 062 979 A1的装置作为具有第一主体的夹具,该第一主体包括包含紧固部分8a的头部和由U形横杆8d提供的末梢。在从DE 10 2005 062 979 A1已知的设计中,空心杆沿纵向轴线从头部延伸至末梢。提供了两个固定元件,每个固定元件具有例如在DE 10 2005 062 979A1的图4中所示的常规位置并且具有例如在DE 102005 062 979A1的图2中所示的缩回位置。随着固定元件从常规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相应的末梢沿着图2中指示为PF1的缩回方向移动。相应的固定元件由第一主体的元件的端部段提供,该元件还形成空心杆的侧壁,该侧壁具有侧表面,并且由此,端部段在第一主体的末梢向后弯曲形成弯曲段(在U形横杆8d的区域中),该弯曲部分用作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背景,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夹具和/或一种装置和/或一种系统和/或一种方法,其可以被设计为具有更高的保持力和/或更低的组装工作量,并且/或者提供公差补偿。
>[0004]此问题被根据本技术的夹具、装置、系统以及方法解决。优选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
[0005]本技术基于以下基本思路:提供具有第二主体的夹具,该第二主体以插入件的形式布置于第一主体内部并能够在第一主体的内部沿纵向轴线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根据本技术,插入件用于将固定元件保持在缩回位置。这提供了将夹具插入第二元件的孔中的机会,而固定元件被保持在缩回位置。这意味着在夹具的杆插入第二元件的孔的期间,固定元件不需要被通过与孔的边缘相互作用从常规位置推向缩回位置,或仅程度较轻(对于那些在缩回位置的实施方式,固定元件的尖端不完全布置在杆的内部,而是稍微凸出于杆的侧表面并且与孔的边缘接触)。在以下的设计中,即,将夹具的杆插入第二元件的孔中包括孔的边缘与固定元件的相互作用以使得将固定元件从常规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推入杆所需的力还取决于将固定元件预张紧到常规位置的弹簧的强度。提高这些设计中的保持力,自然地导致推入杆所需的力的增加。本技术通过使用插入件将固定元件保持在缩回位置的方式来消除这种依赖性。在优选实施例中,将插入件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将释放收缩的固定元件并且允许固定元件朝其常规位置移动。
[0006]根据本技术的夹具适用于将第一元件紧固到第二元件。根据本技术,夹
具至少具有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夹具可以具有另外的主体。
[0007]夹具的第一主体包括头部和末梢和沿纵向轴线从头部延伸至末梢的空心杆。
[0008]头部旨在将夹具连接至第一元件。头部的设计和形状优选地适合于所选择的头部与第一元件的连接方式。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头部具有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形截面。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头部是空心头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头部具有四个侧壁,其中相邻的侧壁以彼此呈90
°
角设置,从而形成头部的方形截面。
[0009]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头部的四个侧壁中的三个是实心侧壁,并且第四个侧壁由两个子件制成,两个子件通过锁定件彼此连接以形成第四个侧壁。这种设计在其中第一主体是通过从金属切口弯曲而制成的整体件的那些实施方式中特别有利。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锁定件在第一主体的各个部分已经弯曲就位之后将第一主体保持在一起。
[0010]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头部的一个侧壁包含伸出部或包含凸耳。在根据本技术的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具有凹陷,并且头部的侧壁的伸出部或凸耳与第一元件的凹陷接合。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这种在头部的侧壁的伸出部或凸耳与第一元件之间的接合关系是形状配合的接合关系。
[0011]第一主体具有末梢。该末梢是第一主体的与头部相反的端部。如果根据本技术的夹子和/或装置用于连接到具有孔的第二元件,则末梢可以用作第一主体的首先插入到第二元件的孔中的部分。末梢可适于促进这种插入。末梢可以是锥形或金字塔形。
[0012]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末梢的形状还受到影响,主要在于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元件是第一主体的元件的端部段,该元件还形成杆的具有侧表面的侧壁,并且其中该元件在第一主体的末梢向后弯曲形成位于末梢处的弯曲段。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这导致端部段被布置在杆的侧壁的后方。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弯曲段可以用作弹簧。
[0013]第一主体具有沿纵向轴线从头部延伸至末梢的空心杆。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空心杆有具备侧表面的第一侧壁并且具有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优选平行于第一侧壁布置,其中第二侧壁具有指向远离第一侧壁的侧表面的侧表面。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空心杆将由这两个侧壁构成,其中在该特定设计中,杆的垂直于两个侧壁的侧面将是开放的侧面。在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中,空心杆可以包含优选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成90
°
角延伸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在这样的设计中,空心杆将具有垂直于纵向轴线的矩形截面,该矩形截面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提供。
[0014]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杆的侧表面是布置于平面上的平坦表面。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平面平行于纵向轴线布置。然而,将平面与纵向轴线成一定角度布置的设计也是可行的。这样的设计可以包括,例如,从头部朝向末梢以一定角度延伸的侧表面,例如使杆朝向末梢逐渐变细。
[0015]第一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具有两个固定元件。
[0016]固定元件具有常规位置。在此常规位置,固定元件的尖端凸出于杆的侧表面第一量。根据本技术,固定元件具有缩回位置。在本技术的第一替代方案中,在缩回位置,固定元件的尖端不凸出于杆的侧表面并布置于杆的内部,如果没有某物凸出于侧表面则认为杆内部的布置已经实现。可替代的,第一主体可以被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在缩回位置,固定元件的尖端凸出于杆的侧表面,但凸出于杆的侧表面的第二量小于第一量。
[0017]根据本技术,随着固定元件从常规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尖端沿缩回方向移动。缩回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尖端围绕布置在末梢或比固定元件的尖端更靠近末梢的弯曲段旋转。这表明缩回方向也可以是弧形方向。
[0018]第一主体具有弹簧。将固定元件从常规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以加载弹簧,使得在缩回位置,固定元件被预张紧,以移动返回进入常规位置的方向。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固定元件位于常规位置时,弹簧不被加载。在这样的设计中,固定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1),用于将第一元件(2)紧固至第二元件(3),所述夹具(1)具有第一主体(4),所述第一主体(4)包括
·
头部(7)和末梢(8),
·
空心杆(9),所述空心杆(9)沿纵向轴线(A)从所述头部(7)延伸至所述末梢(8),
·
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0),其中所述固定元件(10)具有o常规位置,在其中所述固定元件(10)的尖端(11)凸出于所述空心杆(9)的侧表面(12)第一量,o缩回位置,在其中所述固定元件(10)的所述尖端(11)不凸出于所述空心杆(9)的所述侧表面(12)并且布置于所述空心杆(9)的内部,或者所述固定元件(10)的所述尖端(11)凸出于所述空心杆(9)的所述侧表面(12)第二量,而第二量小于所述第一量,o其中当所述固定元件(10)从所述常规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尖端(11)沿缩回方向(B)移动,
·
弹簧(14),其中将所述固定元件(10)从所述常规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以加载所述弹簧(14),使得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固定元件(10)被预张紧,以移动返回进入所述常规位置的方向,其特征在于,第二主体(5)作为插入件(15)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4)内部,并且所述第二主体(5)在所述第一主体(4)内部能够沿所述纵向轴线(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插入件(15)具有接触表面(16)并且所述固定元件(10)具有相对表面(17),其中所述接触表面(16)面向所述缩回方向(B),其中当所述插入件(1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固定元件(10)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接触表面(16)与所述相对表面(17)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15)具有凸出部(18),所述凸出部(18)从所述空心杆(9)的内部通过所述空心杆(9)中的狭缝(19)延伸至所述空心杆(9)的外部并且/或者从所述头部(7)的内部通过所述头部(7)中的狭缝(19)延伸至所述头部(7)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入件(15)从所述第一位置以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出部(18)沿所述空心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A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