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良刚专利>正文

一种送绕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70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一种送绕手是稻麦自秸秆打捆机送绕总成上的核心部件,属于农业机械。所述送绕手包括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送绕手主体(4)、活动挡指(5)、扭簧(6)。稻麦自秸秆打捆机上有左右两个送绕手,工作时左右送绕手分别绕过稻麦捆两侧到起好的绕子跟前,两送绕手的指尖上下相错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绕手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稻麦自秸秆打捆机送绕总成上的送绕手。

技术介绍

[0002]稻麦收获有收割脱粒一次完成的联合作业方式和先收割打捆再脱粒的二次完成的作业方式,收割脱粒一次完成的联合作业方式适合成片的平整地块的作业,先收割打捆再脱粒的作业方式适合小地块和丘陵山地地块的作业,先收割打捆再脱粒的作业方式的收割打捆环节一般由人工和稻麦打捆机完成。现在应用的稻麦打捆机都是用专用绳来打捆的,这种打捆方式有一定的不足,如需要购买打捆专用绳,这样增加了一定的费用,在脱粒时还要增加割绳工序,割掉的绳子处理不好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等。为了解决专用绳打捆机这些不足,需要开发一种仿人工打捆的收割机,直接利用稻麦割后的自身秸秆抽绕打捆的机械——稻麦自秸秆打捆机,本专利技术的送绕手属于稻麦自秸秆打捆机送绕总成上的核心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绕手,是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问题的稻麦自秸秆打捆机上的核心部件,稻麦自秸秆打捆机收获稻麦,当起绕完成后,需要把起好的一缕绕子分成两缕并送到稻麦捆对侧,这一关键工作需要送绕手完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该送绕手包括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送绕手主体(4)、活动挡指(5)、扭簧(6)。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和送绕手主体(4)相互间用螺纹方式紧固,构成刚性整体结构;送绕手臂(1)前后端径向分别钻有直径10毫米的光孔,两个光孔在空间上相互垂直;送绕手臂(1)两端又各开两个3毫米宽豁口,两个豁口各沿两个光孔轴向切通光孔,两光孔跟前分别安装两个夹紧螺钉;后端光孔用于与送绕总成上软轴的连接,前端光孔用于夹紧转轴(2),转轴(2)在夹紧前可以转动调整角度,也可以轴向串动调整位置,确保送绕手主体(4)在最佳工作位置。送绕手主体(4)为异形开口结构,一端加工成圆锥尖,圆锥尖用于稻麦绕子的分取;另一端钻有光孔,活动挡指(5)和扭簧(6)用销轴一同铰链在光孔上,销轴与光孔过盈配合,销轴与活动挡指间隙配合;扭簧(6)的支臂一端支在送绕手主体(4)上,另一端支在活动挡指(5)上。
[0005]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调整方便,分取绕可靠,确保打结工作的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一种送绕手的主俯视图;图2为送绕手主体(4)结构图;图3为左右送绕手在起好的稻麦绕子前分取绕时的位置图。
[0007]图中件号说明:1—送绕手臂、2—转轴、3—接杆、4—送绕手主体、5—活动挡指、6—扭簧。
[000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送绕手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一种送绕手包括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送绕手主体(4)、活动挡指(5)、扭簧(6)。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和送绕手主体(4)相互间用螺纹方式紧固,构成刚性整体结构;送绕手臂(1)前后端径向分别钻有直径10毫米的光孔,两个光孔在空间上相互垂直;送绕手臂(1)两端又各开两个3毫米宽豁口,两个豁口各沿两个光孔轴向切通光孔,两光孔跟前分别安装两个夹紧螺钉;后端光孔用于与送绕总成上软轴的连接,前端光孔用于夹紧转轴(2),转轴(2)在夹紧前可以转动调整角度,也可以轴向串动调整位置,确保送绕手主体(4)在最佳工作位置。送绕手主体(4)为异形开口结构,一端加工成圆锥尖,圆锥尖用于稻麦绕子的分取;另一端钻有光孔,活动挡指(5)和扭簧(6)用销轴一同铰链在光孔上,销轴与光孔过盈配合,销轴与活动挡指间隙配合;扭簧(6)的支臂一端支在送绕手主体(4)上,另一端支在活动挡指(5)上。至此构成送绕手。
[0010]一种送绕手的工作过程为:稻麦自秸秆打捆机上有左右两个送绕手,作用是将起好的一缕绕子分成两缕并送到稻麦捆对侧。工作时,左右送绕手分别绕过稻麦捆两侧到起好的绕子跟前,两送绕手的指尖上下相错 15

30毫米并相对,对准绕子的中部。左送绕手指尖先插入绕子中部,分入左送绕手的秸秆推开活动挡指(5)进入左送绕手主体(4)环圈内,分入左送绕手的秸秆全部进入后,在扭簧(6)弹力的作用下活动挡指(5)回位关闭,完成左送绕手分绕取绕动作;紧随其后右送绕手完成与左送绕手动作相同的剩下一缕绕子的抓取。然后左右送绕手分别从稻麦捆两侧送到稻麦捆对侧,完成一套分取送绕动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绕手是稻麦自秸秆打捆机送绕总成上的核心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送绕手主体(4)、活动挡指(5)、扭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绕手其特征在于:送绕手臂(1)、转轴(2)、接杆(3)和送绕手主体(4)相互间用螺纹方式紧固,构成刚性整体结构;送绕手臂(1)前后端径向分别钻有直径10毫米的光孔,两个光孔在空间上相互垂直;送绕手臂(1)两端又各开两个3毫米宽豁口,两个豁口各沿两个光孔轴向切通光孔,两光孔跟前分别安装两个夹紧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良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