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33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包括刀头、基体、上法兰、上减震垫、下法兰及下减震垫,所述刀头包括间隔设置的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刀头和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刀头,所述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均呈S形设置且第一刀头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每相邻刀头之间设置有异型孔;所述下法兰呈台阶圆环形,包括下端面和设置于下端面中部的立柱,所述下端面位于立柱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下减震垫的凹槽;所述上法兰紧靠基体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上减震垫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清洁、高效的磨削前提下,能够降低振动,提高使用舒适性。提高使用舒适性。提高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可广泛用于混凝土、石材等材料的磨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的加工除了切割之外,还有大量的磨削加工。常用的混凝土磨削采用金刚石磨盘进行加工,通常采用手持式干式磨削,粉尘污染非常严重。为解决磨削粉尘问题,一般会在磨削机前端接有吸尘器。即使有吸尘器的存在,因为磨盘的结构,仍有大部分磨削粉尘存留于磨盘内型内,沿圆周方向飞出,污染仍很严重,因此,磨盘基体结构对磨削粉尘的排出有很大的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磨盘的磨削效率和磨削粉尘的排出效果,一般会采用节块式的刀头,但是这样断续接触混凝土,对磨盘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振动,由于机器与磨盘连接一般采用法兰刚性固定,这种磨削产生的振动会传递给机器,进而传递给人的手臂,会给手臂带来麻木,稍长时间的加工,就会使手臂失去知觉,产生危险。
[0004]随着市场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如何能让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清洁、高效、平稳、舒适的工作,成为金刚石圆磨盘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在保证清洁、高效的磨削前提下,能够降低振动,提高使用舒适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包括中部向一端凸起呈圆形叠状的基体,所述基体的外端为平行于中部凸起面的端部环形面,且中部凸起面和端部环形面之间为过渡斜面,所述中部凸起面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端部环形面背离中部凸起面的一侧均匀分布呈节块式的刀头;
[0008]所述刀头包括间隔设置的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刀头和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刀头,所述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均呈S形设置且第一刀头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每相邻刀头之间设置有异型孔;
[0009]所述中部凸起面处设置有下法兰和上法兰,所述下法兰呈台阶圆环形,包括下端面和设置于下端面中部的立柱,所述下端面位于立柱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下减震垫的凹槽,所述立柱中心设有圆形丝扣孔,且立柱的顶部与上法兰固定;所述上法兰的中心设有一端与下法兰固定、另一端与下法兰圆形丝扣孔直径相同的台阶孔,所述上法兰紧靠基体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上减震垫的凹槽。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刀头的金刚石粒度为35/40目及以粗,第二刀头的金刚石粒度为40/45目及以细。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异型孔为一条斜边为弧形的异型三角
形,弧形斜边朝向转动方向且弧形凸起朝向孔内,跨越端部环形面和过渡斜面,且顶角位于过渡斜面上。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部凸起面处的连接孔为正六方形,且下法兰的立柱设置为相匹配的正立方柱,:所述正六方形连接孔的内接圆为22.23或25.4毫米。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立柱与基连接孔的间隙为0.03~0.15mm。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设置为圆环形,厚度为3.5~5mm。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清洁、高效的磨削前提下,能够降低振动,提高使用舒适性。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双S形刀头设置,且第一刀头金刚石粒度粗,用于粗磨,第二刀头的金刚石粒度中细粒度,用于半精磨,有利于提高磨削效果;同时第一刀头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有利于磨沫排出,提高排尘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异型孔能够在磨削时,更容易将基体碗内的磨沫排出,排尘效果更好;同时朝向孔内设置的弧形凸起使得异型孔在不降低排尘效果的前提下还能提高基体强度。
[0020]本专利技术能够吸收振动,降低振动给手臂带来的麻木感,提高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剖切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体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法兰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上法兰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上法兰的俯视示意图;
[0029]其中,1、刀头,1

1、第一刀头,1

2、第二刀头,1

3、凹槽,2、基体,3、上法兰,4、上减震垫,5、下法兰,6、下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包括中部向一端凸起呈圆形叠状的基体2,如图3和4所示,形状类似盘子形,所述基体2的外端为平行于中部凸起面的端部环形面,且中部凸起面和端部环形面之间为过渡斜面,所述中部凸起面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为正六方形,正六方形连接孔的内接圆为22.23或25.4毫米,所述端部环形面背离中部凸起面的一侧均匀分布呈节块式的刀头1。
[0032]如图1和2所示,所述刀头1包括间隔设置的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刀头1

1和位
于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刀头1

2,所述第一刀头1

1和第二刀头1

2均呈S形设置;且第一刀头1

1的金刚石粒度为35/40目及以粗,粒度粗,用于粗磨,第二刀头1

2的金刚石粒度为40/45目及以细,粒度为中细粒度,用于半精磨,双刀头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磨削效果。所述第一刀头1

1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截面为V型,有利于磨沫排出,提高排尘效果。
[0033]每相邻刀头1之间设置有异型孔。所述异型孔为一条斜边为弧形的异型三角形,弧形斜边朝向转动方向且弧形凸起朝向孔内,跨越端部环形面和过渡斜面,且顶角位于过渡斜面上。能够在磨削时,更容易将基体碗内的磨沫排出,排尘效果更好。同时朝向孔内设置的弧形凸起使得异型孔在不降低排尘效果的前提下还能提高基体强度。
[0034]所述中部凸起面处设置有下法兰5和上法兰3,如图5

8所示,所述下法兰5呈台阶圆环形,包括下端面和设置于下端面中部的立柱。立柱设置为与连接孔相匹配的正立方柱,立柱与基连接孔的间隙为0.03~0.15mm。所述下端面位于立柱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下减震垫6的凹槽,所述立柱中心设有圆形丝扣孔,且立柱的顶部与上法兰3固定;所述上法兰3的中心设有一端与下法兰5固定、另一端与下法兰5圆形丝扣孔直径相同的台阶孔,所述上法兰3紧靠基体2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上减震垫4的凹槽。其中上减震垫4和下减震垫6设置为圆环形,厚度为3.5~5mm,减震垫与法兰可以是粘接,也可以压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石减震磨盘,包括中部向一端凸起呈圆形叠状的基体(2),所述基体(2)的外端为平行于中部凸起面的端部环形面,且中部凸起面和端部环形面之间为过渡斜面,所述中部凸起面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端部环形面背离中部凸起面的一侧均匀分布呈节块式的刀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1)包括间隔设置的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第一刀头(1

1)和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第二刀头(1

2),所述第一刀头(1

1)和第二刀头(1

2)均呈S形设置且第一刀头(1

1)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每相邻刀头(1)之间设置有异型孔;所述中部凸起面处设置有下法兰(5)和上法兰(3),所述下法兰(5)呈台阶圆环形,包括下端面和设置于下端面中部的立柱,所述下端面位于立柱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下减震垫(6)的凹槽,所述立柱中心设有圆形丝扣孔,且立柱的顶部与上法兰(3)固定;所述上法兰(3)的中心设有一端与下法兰(5)固定、另一端与下法兰(5)圆形丝扣孔直径相同的台阶孔,所述上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士伟赵建勋侯俊彦王淑钊左二刚王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博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