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开采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33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开采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包括了供电箱、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在使用过程中,供电箱用于连接于外部电源,而在电铲工作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第一供电线为电铲进行供电,第二供电线可以先布置在下一个工位,在电铲完成当前作业的工作之后可以移动到下一个工位,此时第一供电线与电铲断开,通过位于下一个工位上的第二供电线为电铲进行供电,之后再将第一供电线移动到再下一个工位,如此设置通过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交替为电铲进行供电,供电线和电铲的移动交替进行,可以提高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的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同时降低故障率。同时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开采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露天矿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开采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铲是千万吨级露天矿山主要采掘设备之一,生产率高,作业率高,操作成本低,是采矿业公认的机型。电铲是现代各种露天矿的主要采掘设备。电铲铲斗通常刚性地固定在斗杆上,由钢绳将其拉入到要挖掘的物料中,通过电铲车的圆弧运动,将铲斗中的重型物料移动至重型货车或轨道火车货仓中,并进行运输。
[0003]考虑到电铲机械运动能力较弱的特点,为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部分露天煤矿的电铲装车方式为双面装车,即重型货车运动至电铲车两侧等待电铲搬运物料。电铲车需要使用电缆供电,随着电铲的移动,用于为电铲供电的线缆同样需要移动,传统技术中的供电系统的线缆需要与电铲同步移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和辅助设备需要同时服务于线缆和电铲的移动,工作效率低,所需人力投入大,且容易使作业现场混乱,影响开采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开采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铲供电控制方法。
[0008]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箱,所述供电箱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于外部电源;
[0009]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连接于所述供电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用于交替向电铲供电。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还包括:
[0011]多个线沟,多个所述线沟沿着所述电铲的作业方向开设在所述露天矿的地面上,所述线沟用于容纳和填埋所述第一供电线或第二供电线;和/或
[0012]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分为多组,每组包括两个支架,且两个支架相邻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形成过车空间,每组所述支架支撑第一供电线或第二供电线。
[00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还包括:
[0014]铲车,所述铲车用于推动所述支架移动;
[0015]挖掘件,所述挖掘件用于挖设所述线沟。
[00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
[0017]底座;
[0018]竖杆,所述竖杆连接于所述底座;
[0019]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竖杆;
[0020]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铰接杆,用于带动所述铰接杆转动;
[0021]支撑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铰接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用于控制所述支撑件的设置角度,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供电线。
[00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杆包括;
[0023]杆体,所述杆体连接于所述底座;
[0024]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杆体,且两个所述侧板间隔布置;
[0025]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侧板和所述竖杆以使所述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竖杆;
[0026]其中,所述竖杆的铰接处与所述竖杆靠近于所述底座的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处与所述竖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的距离。
[002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
[0028]座体;
[0029]脚轮,所述脚轮连接于所述座体;
[0030]其中,所述座体上形成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用于插接铲车的铲齿,或所述装配孔用于插接与所述铲车相连接的连接杆;和/或
[0031]所述座体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003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露天矿开采系统,包括:
[0033]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
[0034]电铲和两台运载车辆,所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用于为所述电铲供电,所述运载车辆用于布置在所述电铲两侧,以交替运输矿石;
[0035]其中,所述运载车辆经由所述露天矿开采系统线槽上方和/或相邻两个支架之间的过车空间行进,以避让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
[003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铲供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系统,所述电铲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0037]基于电铲的作业方向和作业半径,确定多个作业位置;
[0038]在所述电铲在第一作业位置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中的一者为所述电铲上电;
[0039]在所述电铲移动到第二作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中的另一者为所述电铲上电。
[004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包括六个支架,六个支架分为三组,分别为第一组支架、第二组支架和第三组支架;
[0041]所述在所述电铲在第一作业位置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中的一者为所述电铲上电的步骤包括:
[0042]在所述电铲在第一工作位置作业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供电供电线和第一组支架为电铲供电,且第二组支架所在的位置适配于电铲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二供电线设置在第二组支架上;
[0043]所述在所述电铲移动到第二作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中的另一者为所述电铲上电的步骤包括:
[0044]在所述电铲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完成开采,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通过所
述第二供电供电线为电铲供电。
[004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铲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0046]在电铲在第二工作位置开采过程中,移动第一组支架,使得第一组支架位于第三组支架远离于第二组支架的一侧,并将第一供电线设置在第三组支架上;
[0047]在所述电铲在第二工作位置完成开采,移动到第三工作位置时,通过第一供电供电线为电铲供电。
[004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包括了供电箱、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在使用过程中,供电箱用于连接于外部电源,而在电铲工作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第一供电线为电铲进行供电,第二供电线可以先布置在下一个工位,在电铲完成当前作业的工作之后可以移动到下一个工位,此时第一供电线与电铲断开,通过位于下一个工位上的第二供电线为电铲进行供电,之后再将第一供电线移动到再下一个工位,如此设置通过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交替为电铲进行供电,供电线和电铲的移动交替进行,如电铲在一个作业点的作业时长可能达到5h,在电铲作业的这5个小时内可以对第一供电线或第二供电线进行移动,待电铲完成当前作业点的工作后,全部人力和辅助设备可以投入到电铲的移动之中,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的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箱,所述供电箱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于外部电源;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连接于所述供电箱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用于交替向电铲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线沟,多个所述线沟沿着所述电铲的作业方向开设在所述露天矿的地面上,所述线沟用于容纳和填埋所述第一供电线或第二供电线;和/或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分为多组,每组包括两个支架,且两个支架相邻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形成过车空间,每组所述支架支撑第一供电线或第二供电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铲车,所述铲车用于推动所述支架移动;挖掘件,所述挖掘件用于挖设所述线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竖杆,所述竖杆连接于所述底座;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竖杆;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铰接杆,用于带动所述铰接杆转动;支撑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铰接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用于控制所述支撑件的设置角度,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供电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杆体,且两个所述侧板间隔布置;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侧板和所述竖杆以使所述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竖杆;其中,所述竖杆的铰接处与所述竖杆靠近于所述底座的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处与所述竖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露天矿开采电铲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脚轮,所述脚轮连接于所述座体;其中,所述座体上形成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用于插接铲车的铲齿,或所述装配孔用于插接与所述铲车相连接的连接杆;和/或所述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会之潘奕淳徐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