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及施工保护方法,包括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冠梁,纵梁平行设置在电力隧道上方,纵梁两端分别连接在冠梁上,纵梁顶部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沿电力隧道横向设置,纵梁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梁,通过吊索将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再通过第二横梁来支撑电力隧道,使电力隧道通过第二横梁悬吊在纵梁下方,进而实现对电力隧道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在地铁车站施工时对电力隧道造成损坏,同时也便于在电力隧道下方区域进行作业,进而实现电力隧道在无法迁改的情况下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便于地铁车站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及施工保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及施工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隧道是指用于容纳大量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的电缆的走廊或隧道式构筑物。电力隧道除了让隧道能更好地保护电缆,还能够使人们对电缆的检查和维修都很方便。采用电力隧道不仅能够避免架空线路对绿化树木生长高度的制约,且不占据城市地面空间,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输送容量进行调整,增加电缆数量,且不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让供电可靠性更高。
[000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多建在道路交叉口、紧邻主干道或主干道中间位置,以实现地铁车站的最佳使用功能。而地铁车站的施工受到诸多周边工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电力隧道,当存在电力隧道穿过在建地铁车站的情况时,为避免施工过程中会对电力隧道造成损坏,常规做法是将电力隧道进行迁改,但是,当电力隧道为高压电力隧道时,因高压电力隧道具有尺寸大、自重大的特点,迁改高压电力隧道对城市的用电影响极大,而且迁改的难度大、成本高、风险高。
[0004]故而亟需解决在高压电力隧道无法迁改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问题,即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以达到不影响正常施工作业且保障电力隧道不受损伤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电力隧道穿过地铁车站而无法迁改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及施工保护方法,在电力隧道在无法迁改的情况下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从边便于地铁车站施工。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包括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冠梁,所述纵梁平行设置在电力隧道上方,所述纵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冠梁上,所述纵梁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沿所述电力隧道横向设置,所述纵梁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吊索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支撑电力隧道。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在地铁车站的冠梁上设置纵梁,通过冠梁支撑纵梁;并在纵梁顶部设置第一横梁,利用纵梁支撑第一横梁;在纵梁下方设置第二横梁,通过吊索将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横梁利用吊索来给第二横梁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将第二横梁连接在纵梁上,再通过第二横梁来支撑电力隧道,使电力隧道通过第二横梁悬吊在纵梁下方,进而实现对电力隧道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在地铁车站施工时对电力隧道造成损坏,同时也便于在电力隧道下方区域进行作业,进而实现电力隧道在无法迁改的情况下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从而便于地铁车站施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电力隧道下方,所述第二横梁两端均伸出所述
电力隧道,所述吊索位于所述电力隧道外侧。通过将第二横梁设置在电力隧道下方从而便于悬吊第二横梁来支撑电力隧道,第二横梁两端均伸出电力隧道,便于通过其端部进行悬吊。
[0010]优选地,至少有四条所述纵梁平行设置所述冠梁上,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横梁连接,通过设置多条纵梁来加强承载力。
[0011]优选地,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横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梁按所述第一横梁位置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吊索,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吊索。
[0012]优选地,所述吊索还包括配套螺母,所述吊索通过所述配套螺母固定在第一横梁上。
[0013]优选地,还包括格构柱,所述格构柱设置在所述纵梁底部,所述格构柱支撑所述纵梁。
[0014]优选地,所述格构柱与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底部与所述格构柱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顶部与所述纵梁相抵接。
[0015]优选地,所述格构柱上还连接有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抵接在所述电力隧道底部。
[0016]优选地,还包括钢管桩,所述钢板桩用于支撑所述电力隧道底部。
[0017]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方法,包括使用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S1:复核所述电力隧道平面位置、埋深,进行所述电力隧道周围土体开挖,并进行所述施工保护装置施工,使得所述第二横梁悬吊所述电力隧道,并在所述电力隧道底部设置钢管桩,所述钢管桩支撑所述电力隧道底部;
[0019]步骤S2:进行所述电力隧道下方的车站结构施工,拆除所述钢管桩,并在所述车站结构的顶板上设置临时管桩,所述临时管桩与所述电力隧道支撑连接;
[0020]步骤S3:所述车站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所述电力隧道下方分段回填,并拆除所述临时管桩;
[0021]步骤S4:拆除所述施工保护装置中处冠梁外的剩余部分,并将所述电力隧道周围土体回填至设计标高。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方法,通过设置所述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使在不用迁改电力隧道的情况下完成电力隧道下方的结构施工,极大的提高了地铁车站的施工效率,同时节省了工期和施工成本。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在地铁车站的冠梁上设置纵梁,通过冠梁支撑纵梁;并在纵梁顶部设置第一横梁,利用纵梁支撑第一横梁;在纵梁下方设置第二横梁,通过吊索将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横梁利用吊索来给第二横梁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将第二横梁连接在纵梁上,再通过第二横梁来支撑电力隧道,使电力隧道通过第二横梁悬吊在纵梁下方,进而实现对电力隧道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在地铁车站施工时对电力隧道造成损坏,同时也便于在电力隧道下方区域进行作业,进而实现电
力隧道在无法迁改的情况下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从而便于地铁车站施工。
[0025]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方法,通过设置所述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使在不用迁改电力隧道的情况下完成电力隧道下方的结构施工,极大的提高了地铁车站的施工效率,同时节省了工期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力隧道施工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28]图3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图2的俯视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保护装置在车站安装示意图。
[0031]图6是图5的C
‑
C处的剖视图。
[0032]图7是电力隧道周围土体开挖示意图。
[0033]图8是纵梁安装在车站位置的示意图。
[0034]图9是悬吊电力隧道示意图一。
[0035]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0036]图11是悬吊电力隧道示意图二。
[0037]图12是临时管桩安装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和冠梁(8),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在电力隧道(5)上方,所述纵梁(1)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冠梁(8)上,所述纵梁(1)顶部连接有第一横梁(2),所述第一横梁(2)沿所述电力隧道(5)横向设置,所述纵梁(1)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梁(3),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第二横梁(3)通过吊索(4)连接,所述第二横梁(3)支撑所述电力隧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3)设置在所述电力隧道(5)下方,所述第二横梁(3)两端均伸出所述电力隧道(5),所述吊索(4)位于所述电力隧道(5)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四条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所述冠梁(8)上,所述纵梁(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横梁(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梁(1)长度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横梁(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梁(3)按所述第一横梁(2)位置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2)和所述第二横梁(3)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吊索(4),且所述第二横梁(3)的两端部均连接有所述吊索(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4)还包括配套螺母(41),所述吊索(4)通过所述配套螺母(41)固定在第一横梁(2)上。6.根据权利要求1
‑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构柱(6),所述格构柱(6)设置在所述纵梁(1)底部,所述格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夏冬,骆云建,安后陶,王长泽,何杰,荣劲松,胡楠,杨征,黄国忠,刘阳升,陈中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成都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