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93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该方法将中国皱木耳野生菌株分离提纯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碳氮源浸提液,优化培养条件进行菌种液体发酵培养,获得大量皱木耳粗壮菌丝球;创新固化液体培养基直接出耳技术,在不同生长期针对性施用外源营养物,促进中国皱木耳原基分化和产量增加。这是国内首次对中国皱木耳进行液体菌种培养,创新固化液体培养基直接出耳技术进行出耳鉴定(试验),能快速鉴定木耳类新菌株的遗传性状、适应性和出耳产量、质量、转潮特性等生产性能,省去了三级菌种生产和出耳试验繁琐的程序,节省了菌筒培养、出耳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野生中国皱木耳驯化、皱木耳菌种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液体培养基固化直接出耳等野生食用菌驯化菌株栽培及驯化新品种(菌株)的快速出菇检验
,具体是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皱木耳(Auricularia sinodelicata Y.C. Dai & F. Wu)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木耳科的一种食药用真菌,该物种广泛分布在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仅有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徐彦军团队在进行驯化栽培研究及生产示范,国内的其他科研院所尚未开展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配方筛选及栽培出耳的相关研究。国内的李玉团队从赞比亚引进了野生皱木耳(A. delicata)进行了人工驯化研究,并命名为“鹿肚耳”新品种,赞比亚皱木耳与中国皱木耳从外观性状、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及遗传组成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0003]食用菌出菇鉴定(试验)的工艺流程包括:菌种分离或引进、一级种扩繁、二级种制种、三级种制种、菌棒生产、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试验等环节,存在菌种、菌棒制作工序多,菌丝培养时间长、出菇管理细节繁琐。在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需要进行出菇实验鉴定驯化菌株(品种)的生活习性、抗逆抗杂性等,确定菌种的优劣,筛选出最优良菌株(品种)进行生产,以避免菌种选育不当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出菇鉴定(试验)是菌种投入生产前必须做的结实性鉴定试验,用于鉴别菌株(品种)生活习性、产量、质量、生物转化率、活性是否退化、抗逆抗杂性强弱等问题,是野生食用菌新菌株驯化和引种工作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明确驯化的野生食用菌新菌株是否为合乎需要的优良菌株,能否应用于当地生产。
[0004]目前,国内木耳类的栽培出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生产模式,采用固体菌种接种于栽培料菌筒,养菌出耳;另一种是工厂化企业应用液体菌种,接种于栽培料菌筒,养菌出耳。二者相比,使用固体种接种生产的菌筒满袋的时间较长,为50 d左右;而液体种接种生产的菌筒满袋的时间较短,为28 d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该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碳氮源浸提液作为配方优化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中国皱木耳菌丝球液体发酵培养,并使用固化的液体培养基直接出耳,可快速对中国皱木耳野生菌株资源的外观性状、适应性进行出耳鉴定(试验)。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液体培养基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以改善中国皱木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菌种扩繁培养,提高菌丝球的产量和菌丝质量;利用固化液体发酵培养基出耳技术直接进行出耳鉴定(试验),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鉴定驯化的新菌株出耳产量、质量、抗逆性及适应性
等生产性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中的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 :一级菌种平板琼脂培养基制备平板琼脂培养基配方按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葡萄糖20 g,蛋白胨4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2.5 g,硫酸镁1.5 g,VB
1 10 mg,加水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待用。
[0008]步骤二 :中国皱木耳菌种活化将中国皱木耳菌种接种于一级菌种平板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10d后分离获得活化菌丝体。
[0009]步骤三 :一级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浸提液制备:将植物碳源小麦和植物氮源麦麸烘干后打碎磨粉,取小麦粉35 g和麦麸粉10 g混合纯水煮30 min,过滤后其滤液即为浸提液。按下述配方将传统方法使用的纯水替换为浸提液。一级浸提液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葡萄糖20 g,蛋白胨4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2.5 g,VB
1 10 mg,用浸提液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即制成一级液体优化培养基待用。
[0010]步骤四 :一级液体菌种制种将步骤二中活化后的中国皱木耳菌丝体使用打孔器打孔后,转接5块到一级浸提液优化培养基中,室温下静置避光培养2 d后,在150 r/min、25℃摇床条件下培养培养7 d后得到中国皱木耳一级液体菌种。
[0011]步骤五 :二级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玉米粉22.5g、豆粕粉3 g、白糖5 g、葡萄糖3 g、磷酸二氢钾2.5 g、硫酸镁 2 g、VB1 20 mg、0.6 mmol GABA,用浸提液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制成二级液体优化培养基待用。
[0012]步骤六 :将步骤四中培养好的中国皱木耳一级液体菌种接3 mL到二级液体培养基中,转入恒温摇床170 r/min、28 ℃避光培养5天,获得液体培养物
Ⅰꢀ
,将液体培养物Ⅰ从摇床取出置于19.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15 d后得到固化培养物Ⅱ;液体培养基固化后才能很好的形成原基,并避免耳片长大后着立不稳的情况;步骤七 :出耳管理:将培养好的固化培养物Ⅱ从培养箱内取出,打开组培盖,用灭菌过的接种钩在固化培养物Ⅱ表面划浅沟诱导出耳。置于出菇棚进行出耳管理,每天开窗增加适宜的散射光,通风换气3次,每次30 min。培养4 d~5 d后进入原基形成阶段,温度控制在17℃~20℃之间,湿度控制在75%~85%;在耳片子实体形成后,温度控制在18℃~23℃之间,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开侧窗和顶棚增加3h

4h 直射光,促进幼耳生长健壮及由黄色转红色;幼耳生长期,结合喷雾对幼耳体喷施“葡萄糖0.1%+VB
1 5mg/kg”,增加单个耳片重量。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一、步骤三中,灭菌条件为:经121 ℃、0.11MPa灭菌30 min。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过滤具体是用4层纱布过滤3次。
[0015]优选的,步骤五中,灭菌条件为:经121 ℃、0.11MPa灭菌30 min。
[0016]优选的,步骤五中,在二级液体培养基配制时,先使用粉碎机将皱木耳干耳片、玉
米及豆粕粉碎成粉末状,再将KH2PO4,MgSO4,VB1,GABA等药剂加水与其搅拌均匀,定容至1000 ml;装入6.5*11 cm的组培瓶,灭菌冷却至室温后于无菌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接种。利用广口瓶瓶口较宽的特点,使培养基能够充分喷施营养液增加其出耳量,同时也能够保持较好的透气和透光性,可增加培养物的含氧量。
[0017]优选的,步骤七中,用灭菌过的接种钩在固化培养物Ⅱ表面划2个平行的深0.2mm
ꢀ“ꢀ
L
”ꢀ
浅沟诱导出耳。
[0018]优选的,步骤七中,待中国皱木耳耳片直径达3.5 cm~5 cm,耳基达0.3cm

0.4 cm 时进行采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及固化直接出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中国皱木耳的野生菌株驯化技术和菌丝液体发酵培养、液体培养基固化出耳的特点,将整个液体菌种培养及液体培养基固化出耳的过程确定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 :一级菌种平板琼脂培养基制备平板琼脂培养基配方按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葡萄糖20 g,蛋白胨4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2.5 g,硫酸镁1.5 g,VB
1 10 mg,加水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待用;步骤二 :中国皱木耳菌种活化将中国皱木耳菌种接种于一级菌种平板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10d后分离获得活化菌丝体;步骤三 :一级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浸提液制备:将植物碳源小麦和植物氮源麦麸烘干后打碎磨粉,取小麦粉35 g和麦麸粉10 g混合纯水煮30 min,过滤后其滤液即为浸提液;按下述配方将传统方法使用的纯水替换为浸提液:一级浸提液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葡萄糖20 g,蛋白胨4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2.5 g,VB
1 10 mg,用浸提液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即制成一级液体优化培养基待用;步骤四 :一级液体菌种制种将步骤二中活化后的中国皱木耳菌丝体使用打孔器打孔后,转接5块到一级浸提液优化培养基中,室温下静置避光培养2 d后,在150 r/min、25℃摇床条件下培养培养7 d后得到中国皱木耳一级液体菌种;步骤五 :二级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马铃薯200 g,皱木耳耳片干粉100g,玉米粉22.5g、豆粕粉3 g、白糖5 g、葡萄糖3 g、磷酸二氢钾2.5 g、硫酸镁 2 g、VB1 20 mg、0.6 mmol GABA,用浸提液定容至1000 mL,pH自然,灭菌后制成二级液体优化培养基待用;步骤六 :将步骤四中培养好的中国皱木耳一级液体菌种接3 mL到二级液体培养基中,转入恒温摇床170 r/min、28 ℃避光培养5天,获得液体培养物
Ⅰꢀ
,将液体培养物Ⅰ从摇床取出置于19.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15 d后得到固化培养物Ⅱ;步骤七 :出耳管理:将培养好的固化培养物Ⅱ从培养箱内取出,打开组培盖,用灭菌过的接种钩在固化培养物Ⅱ表面划浅沟诱导出耳,置于出菇棚进行出耳管理,每天开窗增加适宜的散射光,通风换气3次,每次30 min;培养4 d~5 d后进入原基形成阶段,温度控制在17℃~20℃之间,湿度控制在75%~85%;在耳片子实体形成后,温度控制在18℃~23℃之间,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开侧窗和顶棚增加3h

4h 直射光,促进幼耳生长健壮及由黄色转红色;幼耳生长期,结合喷雾对幼耳体喷施“葡萄糖0.1%+VB
1 5mg/kg”,增加单个耳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彦军许娟徐昕然邹琴王健游华芳查兴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