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运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吊运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白车身指装焊完毕尚未涂装的车身。对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来说,由于目前各焊装生产线的线体间传输形式各异,既要完成多车型共线生产,又要有效合理的利用现场空间。在有限的现场布局条件,零件外形尺寸、生产线体节拍等条件的限定下,需要向实现自动化、高柔性化、少人化以及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发展。不同线体间的总成传输形式以及影响前序、后序线体在故障停歇过程中整个生产线的开动率,同时决定了整个焊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柔性化、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规划布局趋势。
[0003]APC(Automatic Pallet Change,托盘自动交换装置)积放链技术在柔性化线体上被广泛使用,能够实现不同线体间的零件传输工作。APC积放链常被用于上料口零件摆放后的自动上料场景,可以实现多零件、多品种的多件摆放,此种上料形式经常采用地面固定APC的传输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线体间的传输,如前围总成至地板、侧围总成至主焊等线体接口、合拼形式,也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将零件(100)由第一工位吊运至第二工位,包括:传输机构(1),所述传输机构(1)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的上方;若干个托盘机构(2),水平间隔连接于所述传输机构(1),所述托盘机构(2)包括基板(21)、X向限位件(22)、Y向限位件(23)和Z向限位件(24),所述基板(21)的一侧连接所述传输机构(1),以能在所述传输机构(1)的带动下移动,所述基板(2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X向限位件(22)、所述Y向限位件(23)和所述Z向限位件(24),所述Z向限位件(24)钩挂所述零件(100),以将所述零件(100)由所述第一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位,所述X向限位件(22)能抵接所述零件(100),以限制所述零件(100)沿移动方向的晃动,所述Y向限位件(23)卡接所述零件(100),以限制所述零件(100)在水平面内垂直于移动方向的晃动;到位夹紧机构(3),设于所述传输机构(1)靠近所述第二工位一端的下方,能夹紧所述零件(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侧连接所述传输机构(1),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两端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Y向限位件(23)和所述Z向限位件(24)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以使所述零件(100)的宽度方向与移动方向的夹角小于9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机构(2)还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连接件(25),所述Y向限位件(23)和所述Z向限位件(24)均设有若干个,所述Y向限位件(23)和所述Z向限位件(24)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25)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两端,所述连接件(25)呈L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限位件(24)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Z向限位件(24)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两端,所述Y向限位件(23)至少设有四个,以使所述Z向限位件(24)的两侧均设有所述Y向限位件(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机构(2)还包括支撑座(26),所述X向限位件(22)通过所述支撑座(26)连接于所述基板(21)下侧,所述X向限位件(22)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X向限位件(22)沿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机构(2)还包括垫片(27),所述连接件(25)的连接端面和所述支撑座(26)的连接端面均设有多个垫片(27),以能通过增减所述垫片(27)的数量调节所述X向限位件(22)、所述Y向限位件(23)和所述Z向限位件(24)的支撑位置。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野,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