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80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及方法,包括:一层平台部分,其上设有一层移动轨道;二层平台部分,安装在一层平台部分的上方,其上设有二层移动轨道;移动转运部分,在一层移动轨道和二层移动轨道上移动;原料配比部分,用于向移动转运部分上的配料箱中加入配料;搅拌浇筑部分,安装于一层平台部分上;升降养护部分,安装于一层平台部分和二层平台部分之间并将两者连接起来;加料脱模部分,安装于二层平台部分上,用于将移动转运部分上的配料箱进行翻转完成下料,并将移动转运部分上的模具进行翻转向下倒出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模具在各个制备流程之间快速灵活切换,提高效率及制备混凝土性能。提高效率及制备混凝土性能。提高效率及制备混凝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同时还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再生混凝土骨料可以制备出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构件,具体制备流程包括五个步骤,即原材料配比、搅拌、浇筑成型、养护、脱模,在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由施工人员导致的人为因素干扰,如拌合不均匀或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失去均匀性和可塑性;浇筑不当或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中存在孔洞、缺陷等问题;施工现场环境不良,例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不稳定,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混凝土强度发展不良或出现龟裂等问题;同时制备时不同类型的模具切换也存在较大不便。
[0003]因此需要一种集换模、配比、搅拌、浇筑、养护、脱模为一体的装置,同时需要一种制备换模振捣脱模养护一体化方法,降低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的混凝土构件性能损失,提高再生混凝土构件生产流程可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可通过上下两条轨道配合养护箱组成升降拼接轨道,实现模具在各个制备流程之间快速灵活切换,大幅节省切换模具、移动模具时间,同时还可以让配料箱的原料配比更为便捷,提高效率及制备混凝土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方法,可直接应用在现有再生混凝土构件制备中,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模具、配料箱存储于两个升降养护箱内,同时养护箱内的升降轨道将上下两条轨道连接起来,使得模具、配料箱能在上下轨道灵活移动,进而在原料配比、搅拌、浇筑、振捣、压实、洒水、覆膜、养护、脱模之间灵活切换,使整个制备流程集成化,有效提高制备再生混凝土构件效率及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包括:一层平台部分,作为整个装置的主体,其上设有一层移动轨道,沿一层移动轨道的方向延伸出有按顺时针分布的浇筑接口分、振捣接口分、压实接口、洒水接口、覆膜接口、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脱模剂涂抹接口;二层平台部分,安装在所述一层平台部分的上方,其上设有二层移动轨道,沿二层移动轨道的方向延伸出有按顺时针分布的下料接口、各配料接口、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移动转运部分,在所述一层移动轨道和二层移动轨道上移动;原料配比部分,安装于所述二层平台部分上,用于向移动转运部分上的配料箱中加入配料;搅拌浇筑部分,安装于所述一层平台部分上,其包括与所述浇筑接口、振捣接口、压实接口、洒水接口、覆膜接口、脱模剂涂抹接口对应并依次顺时针安装于一层平台上的搅拌单元、振捣单元、压实单元、洒水单元、覆膜单元、脱模剂涂抹单元;升降养护部分,安装于所述
一层平台部分和二层平台部分之间并将两者连接起来,所述升降养护部分由安装于一层平台上的第一养护箱与第二养护箱构成主体,所述第一养护箱与第二养护箱的结构完全相同并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与所述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和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对应处设有上下两个进出口;所述箱体内部的最内侧表面设有竖直的升降轨道,该升降轨道通过其上安设的电动小车带动纵向的第二轨道进行升降,该箱体内部的左右两侧表面设有若干组存储养护架机构;所述移动转运部分通过所述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进入到所述第二轨道中;加料脱模部分,安装于所述二层平台部分上,用于将移动转运部分上的配料箱进行翻转完成下料,并将移动转运部分上的模具进行翻转向下倒出脱模。
[0008]优选的,所述一层平台部分、二层平台部分分别包括作为主体的一层平台、二层平台,所述一层平台安设于地面上,其上设有若干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安设有二层平台,该二层平台的大小位置与一层平台相对应;所述二层移动轨道的右下角外侧设有下料口,通过下料口将配料从二层直接下放到下端连接的搅拌单元的进料口中;所述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与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与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的位置相对应,均设置于养护箱安装口的附近。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原料配比部分包括若干设于各配料接口处的储料箱,该储料箱通过支杆安装于二层平台上,该储料箱的顶端设有开合盖板,其内侧设有分隔板,其外侧表面底端设有两个电动阀门,分别对应由分隔板分开储料箱形成的两个储料空间,两个电动阀门之间设有时间继电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单元由搅拌机构成主体,其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位置对应上端的下料口,所述出料口对应所述浇筑接口。
[0011]优选的,所述振捣单元由支架构成主体,该支架的一半穿过振捣接口的轨道,其另一半的下方设有安装于一层平台上的多功能辅助箱,该支架的上端内侧设有横向的第一轨道,其上设有电动小车,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座安装于该电动小车上,可通过电动小车在第一轨道上横向移动,进而使下方的构件在一层移动轨道与多功能辅助箱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座的下方设有第一电动推杆,该第一电动推杆的下方设有功能构件安装座,该功能构件安装座的下方设有振捣棒;所述压实单元、洒水单元、覆膜单元、脱模剂涂抹单元分别将振捣单元下方的振捣棒切换为压盘、雾化喷头、第一电动夹爪、电动滚刷;所述振捣单元、压实单元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可作为振捣、压实掉落混凝土料的承接箱,所述洒水单元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作为清洗、洒水留下污水的承接箱,所述覆膜单元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用于存放养护膜,所述脱模剂涂抹单元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用于存放脱模剂。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口由移动挡板作为主体,其上一侧设有齿条轨道,该齿条轨道一侧的箱体的外表面设有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条轨道啮合,通过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移动挡板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箱体的封闭与打开。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料脱模部分由安设于二层平台右下角的二层移动轨道外部的传送带与机械臂组成。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转运部分包括模具运输小车与配料运输小车,所述配料运输小车仅将模具运输小车的模具切换为配料箱;所述模具运输小车由运输电动小车作为底座,该运输电动小车可在一层移动轨道、二层移动轨道、第二轨道之间移动;该运输电动小车的
上端设有第三电动推杆,该第三电动推杆的上端设有第四电动推杆安装座,该第四电动推杆安装座的四周设有四个第四电动推杆,其中部也设有一个短的第四电动推杆;四周的电动推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减震板,中部的电动推杆上端设有第二减震板,减震板由两块支撑板中间设置若干弹簧构成,所述第一减震板的顶端朝内设有第五电动推杆,该第五电动推杆的推杆端连接有弹簧,通过弹簧与第二电动夹爪连接,由四个第二电动夹爪组成的夹爪组可对设于中部的第二减震板上方的模具进行有效夹取。
[0015]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0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平台部分(1000),作为整个装置的主体,其上设有一层移动轨道(1003),沿一层移动轨道(1003)的方向延伸出有按顺时针分布的浇筑接口分(1003a)、振捣接口分(1003b)、压实接口(1003c)、洒水接口(1003d)、覆膜接口(1003e)、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1003f)、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1003g)、脱模剂涂抹接口(1003h);二层平台部分(2000),安装在所述一层平台部分(1000)的上方,其上设有二层移动轨道(2003),沿二层移动轨道(2003)的方向延伸出有按顺时针分布的下料接口(2003b)、各配料接口(2003a)、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2003c)、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2003d);移动转运部分(7000),在所述一层移动轨道(1003)和二层移动轨道(2003)上移动;原料配比部分(3000),安装于所述二层平台部分(2000)上,用于向移动转运部分(7000)上的配料箱(7201)中加入配料;搅拌浇筑部分(4000),安装于所述一层平台部分(1000)上,其包括与所述浇筑接口(1003a)、振捣接口(1003b)、压实接口(1003c)、洒水接口(1003d)、覆膜接口(1003e)、脱模剂涂抹接口(1003h)对应并依次顺时针安装于一层平台(1001)上的搅拌单元(4100)、振捣单元(4200)、压实单元(4300)、洒水单元(4400)、覆膜单元(4500)、脱模剂涂抹单元(4600);升降养护部分(5000),安装于所述一层平台部分(1000)和二层平台部分(2000)之间并将两者连接起来,所述升降养护部分(5000)由安装于一层平台(1001)上的第一养护箱(5100)与第二养护箱(5200)构成主体,所述第一养护箱(5100)与第二养护箱(5200)的结构完全相同并均包括箱体(5101),所述箱体(5101)的正面与所述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2003c)、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2003d)和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1003f)、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1003g)对应处设有上下两个进出口;所述箱体(5101)内部的最内侧表面设有竖直的升降轨道(5103),该升降轨道(5103)通过其上安设的电动小车带动纵向的第二轨道(5104)进行升降,该箱体(5101)内部的左右两侧表面设有若干组存储养护架机构;所述移动转运部分(7000)通过所述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1003f)、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1003g)、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2003c)、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2003d)进入到所述第二轨道(5104)中;加料脱模部分(6000),安装于所述二层平台部分(2000)上,用于将移动转运部分(7000)上的配料箱(7201)进行翻转完成下料,并将移动转运部分(7000)上的模具(7110)进行翻转向下倒出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平台部分(1000)、二层平台部分(2000)分别包括作为主体的一层平台(1001)、二层平台(2001),所述一层平台(1001)安设于地面上,其上设有若干立柱(1002),所述立柱(1002)的上端安设有二层平台(2001),该二层平台(2001)的大小位置与一层平台(1001)相对应;所述二层移动轨道(2003)的右下角外侧设有下料口(2002),通过下料口(2002)将配料从二层直接下放到下端连接的搅拌单元(4100)的进料口(4101)中;所述一层第二养护箱接口(1003f)与二层第二养护箱接口(2003c)、一层第一养护箱接口(1003g)与二层第一养护箱接口(2003d)的位置相对应,均设置于养护箱安装口(2004)的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比部分(3000)包括若干设于各配料接口(2003a)处的储料箱(3002),该储料箱(3002)通过支
杆(3001)安装于二层平台(2001)上,该储料箱(3002)的顶端设有开合盖板(3003),其内侧设有分隔板(3004),其外侧表面底端设有两个电动阀门(3005),分别对应由分隔板(3004)分开储料箱(3002)形成的两个储料空间,两个电动阀门(3005)之间设有时间继电器(30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4100)由搅拌机构成主体,其上设有进料口(4101)、出料口(4102),所述进料口(4101)的位置对应上端的下料口(2002),所述出料口(4102)对应所述浇筑接口(1003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单元(4200)由支架(4201)构成主体,该支架(4201)的一半穿过振捣接口(1003b)的轨道,其另一半的下方设有安装于一层平台(1001)上的多功能辅助箱(4207),该支架(4201)的上端内侧设有横向的第一轨道(4202),其上设有电动小车,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座(4203)安装于该电动小车上,可通过电动小车在第一轨道(4202)上横向移动,进而使下方的构件在一层移动轨道(1003)与多功能辅助箱(4207)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座(4203)的下方设有第一电动推杆(4204),该第一电动推杆(4204)的下方设有功能构件安装座(4205),该功能构件安装座(4205)的下方设有振捣棒(4206);所述压实单元(4300)、洒水单元(4400)、覆膜单元(4500)、脱模剂涂抹单元(4600)分别将振捣单元(4200)下方的振捣棒(4206)切换为压盘(4301)、雾化喷头(4401)、第一电动夹爪(4501)、电动滚刷(4601);所述振捣单元(4200)、压实单元(4300)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可作为振捣、压实掉落混凝土料的承接箱,所述洒水单元(4400)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作为清洗、洒水留下污水的承接箱,所述覆膜单元(4500)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用于存放养护膜,所述脱模剂涂抹单元(4600)下方的多功能辅助箱用于存放脱模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由移动挡板(5102)作为主体,其上一侧设有齿条轨道(5102a),该齿条轨道(5102b)一侧的箱体(5101)的外表面设有步进电机(5102b),该步进电机(5102b)通过其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条轨道(5102b)啮合,通过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移动挡板(5102)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箱体(5101)的封闭与打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脱模部分(6000)由安设于二层平台(2001)右下角的二层移动轨道(2003)外部的传送带(6001)与机械臂(6002)组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构件一体化制备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王爱勋傅旭东游明李文祥陆通吴克洋王理王波杨威石鹏王南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