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藻水分离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32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式藻水分离船,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气浮机、分离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机构的转运机构,所述船体内设置有藻水舱、连通所述藻水舱的藻水分离舱,所述气浮机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分离机构通过机架设置于所述藻水分离舱内,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若干挤压辊、设置于若干所述挤压辊之间的滤水输送带、连接所述挤压辊的挤压电机,藻水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气浮机将所述藻水分层,分层后的所述藻水沿滤水输送带被所述挤压辊挤压实现泥水分离,并被所述转运机构移出。并被所述转运机构移出。并被所述转运机构移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藻水分离船


[0001]本技术涉及蓝藻处理
,尤其涉及移动式藻水分离船。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将N、P等污染物带入湖泊,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不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成为世界性难题。水体富营养化易引起蓝藻爆发,产生水华或赤潮等均会造成水体缺氧和鱼类死亡等问题,藻类还会释放藻毒素危及用水安全。蓝藻的清除不但可以改善水体景观、促进水体生态平衡,还可以去除水体中的N、P等污染物,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现有技术中,清理蓝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接清除水体中的蓝藻,即打捞蓝藻法,一般分为手工打捞和机械打捞,该过程必须要采用过滤,由于藻类的粘性较大,必须要频繁清洗或更换滤布,清洗过程会占用打捞时间使得打捞效率进一步降低;二是在水体中直接杀死蓝藻,如电催化氧化杀藻等,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呈绿色,有光,有胶质,死亡的蓝藻经胶质粘连产生群落,在水体中产生恶臭和氨氮营养,使得水体产生腥味,降低水质且恶化空气;三是抑制蓝藻生长,如植物抑藻和鱼类控藻等,该方法周期长、效率低,不适合快速控藻。因此以上清理蓝藻的方法都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在蓝藻爆发后,上述清理蓝藻的方法成本较大、设备复杂且效率较低,有效清理蓝藻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移动式藻水分离船,用于快速、跨地区救援处置蓝藻。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移动藻水分离船,包括:
[0006]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气浮机、分离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机构的转运机构,所述船体内设置有藻水舱、连通所述藻水舱的藻水分离舱,所述气浮机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分离机构通过机架设置于所述藻水分离舱内,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若干挤压辊、设置于若干所述挤压辊之间的滤水输送带、连接所述挤压辊的挤压电机,藻水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气浮机将所述藻水分层,分层后的所述藻水沿滤水输送带被所述挤压辊挤压实现泥水分离,并被所述转运机构移出。
[0007]进一步的,所述船体上还设置有机舱和防撞舱,所述防撞舱设置于所述船体沿前进方向的一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有外壳、设置于所述滤水输送带近端的若干集水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远端还设置有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包括给料管、连接所述给料管的水泵。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滤水输送带在所述分离机构的远端设置有重力脱水段。
[0011]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挤压辊分别组成楔形挤压组件、S型挤压组件、主动辊组件,所
述主动辊组件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挤压电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楔形挤压组件通过腰型槽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滤水输送带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所述主动辊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通过齿轮联动,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有第一主动辊,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有第二主动辊。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辊组件脱离所述滤水输送带处设置有刮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离机构输出藻泥一端的藻泥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藻泥输送带远离所述分离机构一端的藻泥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式藻水分离船,通过在船上设置藻水舱、和藻水分离舱,再在藻水舱中设置气浮机、在藻水分离舱中设置分离机构,分离机构包括若干挤压辊、设置于若干所述挤压辊之间的滤水输送带、连接所述挤压辊的挤压电机,通过气浮机将藻水舱中的藻水分层,初步分离,再启动挤压电机,带动滤水输送带滑动,进而带动藻水沿滤水输送带被挤压辊挤压,实现藻水的泥水分离,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藻水分离效率高,且经过分层和分离两道步骤,藻水分离的效果较好,可以实现任意水域的快速控藻。
[0018](2)进一步的,通过调整挤压辊的安装位置,使其配合滤水输送带组合形成楔形挤压组件、S型挤压组件、主动辊组件,更加充分的排出藻水中的水份,再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分离后的所述主动辊组件上设置刮板,将脱水完成的藻水刮离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防止藻水被重复分离,提升藻水分离效率。
[0019](3)进一步的,船体上还设置有藻泥输送带和藻泥框,通过藻泥输送带将分离获得的藻泥输送到藻泥框中,不用人力去收集,只需定期清理藻泥框即可,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藻水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藻水分离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式藻水分离船中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
[0023]1、船体;11、防撞舱;12、藻水舱;13、藻水分离舱;14、机舱;2、气浮机;3、分离机构;31、外壳;32、给料装置;33、挤压辊;331、楔形挤压组件;332、S型挤压组件;333、主动辊组件;334、皮带;335、挤压电机;336、第一主动辊;337、第二主动辊;338、刮板;339、腰型槽;34、机架;35、滤水输送带;351、第一输送带;352、第二输送带;353、重力脱水段;36、集水槽;4、转运机构;41、藻泥输送带;42、藻泥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
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上述移动式藻水分离船的结构,本技术限定术语“远端”和“近端”,具体而言,“远端”表示远离船底的一端,“近端”表示靠近船底的一端,以图2为例,图2中重力脱水段353靠近给料装置32的一端为远端,图2中重力脱水段353靠近腰型槽339的一端为近端。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考图1和图2,移动藻水分离船,包括船体1、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的气浮机2、分离机构3、连接所述分离机构3的转运机构4,所述船体1内设置有藻水舱12、连通所述藻水舱12的藻水分离舱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藻水分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气浮机、分离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机构的转运机构,所述船体内设置有藻水舱、连通所述藻水舱的藻水分离舱,所述气浮机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分离机构通过机架设置于所述藻水分离舱内,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若干挤压辊、设置于若干所述挤压辊之间的滤水输送带、连接所述挤压辊的挤压电机,藻水设置于所述藻水舱内,所述气浮机将所述藻水分层,分层后的所述藻水沿所述滤水输送带被所述挤压辊挤压实现泥水分离,并被所述转运机构移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藻水分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还设置有机舱和防撞舱,所述防撞舱设置于所述船体沿前进方向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藻水分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有外壳、设置于所述滤水输送带近端的若干集水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藻水分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远端还设置有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包括给料管、连接所述给料管的水泵。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佳良刘成徐惠南柳红霞蒋嘉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东方船研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