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23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加工流水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包括用于智能穿戴上料及检测的上料机构、用于自动对智能穿戴进行取贴膜和粘贴贴膜的贴膜机构、用于自动对智能穿戴进行取标签和粘贴标签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和料盘转运机构,下料机构用于自动将贴过贴膜以及贴过贴膜和标签的智能穿戴进行分拣下料,下料机构将智能穿戴产品转运至料盘转运机构,料盘转运机构用于将载满智能穿戴的料盘转运至下一道加工工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同时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及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加工流水线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且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穿戴类产品。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0003]这些智能穿戴类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同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视觉检测设备,来鉴别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智能穿戴产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再加工,保证生产线的生产质量。
[0004]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电子智能穿戴产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智能穿戴自动化下料设备种类参差不齐,自动化程度不高,有部分工序还需要工人手动操作,如需要人工对智能穿戴进行贴标和贴膜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力成本,且人工将测试为NG的产品挑出来,容易出现分拣错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同时自动化分拣合格品和NG品分别下料,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分拣精确性及生产效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贴膜机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料盘转运机构和主控系统,其中:
[0008]上料机构包括治具转运部、上料吸取部、上料驱动部和物料转运部,治具转运部自上料端向上料吸取部方向设置,上料驱动部驱动上料吸取部移动于治具转运部和物料转运部之间;
[0009]贴膜机构包括供膜部和贴膜部,贴膜部自供膜部取膜并将贴膜贴至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上;
[0010]贴标机构包括供标部和贴标部,贴标部自供标部取标签并将贴标贴至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上;
[0011]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取部和下料驱动部;
[0012]物料转运部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贴膜部、贴标部和下料机构的下方;
[0013]料盘转运机构包括Tray盘升降部和Tray盘下料部,下料驱动部驱动下料吸取部移
动于物料转运部和Tray盘升降部之间,Tray盘下料部自Tray盘升降部向下料端方向设置;
[0014]主控系统与贴膜机构、贴标机构和下料机构通讯连接。
[0015]进一步的,治具转运部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的治具平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治具平台移动于上料吸取部和上料端之间。
[0016]进一步的,上料驱动部包括水平垂直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二直线模组上的第一升降气缸、伸缩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上的第一固定座;上料吸取部包括第一吸杆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旋转气缸,第一吸杆组件与旋转气缸旋转连接。
[0017]进一步的,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检测部,上料检测部包括相机支架、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相机支架上的手动位移台和滑动连接在手动位移台上的上检测相机,上检测相机竖直朝向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
[0018]进一步的,物料转运部包括马达安装座、安装在马达安装座上的DD马达、旋转连接在DD马达上的四工位转盘以及设置在四工位转盘对应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四工位转盘沿DD马达旋转方向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贴膜部、贴标部和物料转运部的下方。
[0019]进一步的,供膜部包括供膜飞达组件和用于承载剥离后贴膜的取膜平台;贴膜部包括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三直线模组上的第四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四直线模组上的第二固定座、竖直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五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五直线模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吸板,第四直线模组沿水平方向与第三直线模组垂直;贴膜机构还包括与贴膜部和贴标机构通讯连接的贴膜对位相机,贴膜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吸板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吸板移动于取膜平台和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之间。
[0020]进一步的,供标部包括供标飞达组件和用于承载剥离后标签的取标平台,贴膜部包括平行于治具转运部设置的第六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六直线模组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七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七直线模组上的第八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八直线模组上的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第二吸杆组件,第八直线模组沿水平方向与第六直线模组垂直,第二吸杆组件移动于取标平台和物料转运部的加工位之间;贴标机构还包括与下料机构通讯连接的标签对位相机,标签对位相机竖直朝上设置在第二吸杆组件的水平移动轨迹范围内。
[0021]进一步的,下料驱动部包括沿垂直于治具转运部方向设置的两个下料支架、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顶部的第九直线模组、架设在两个第九直线模组上的第十直线模组,第九直线模组带动第十直线模组水平移动;下料吸取部包括设置在第十直线模组上的第十一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十一直线模组上的第三伺服电机、与第三伺服电机旋转连接的第三吸杆组件;料盘转运机构设置于第三吸杆组件下方。
[0022]进一步的,料盘转运机构还包括Tray盘上料部,Tray盘上料部包括设置在两个下料支架中部的第十二直线模组、设置在第十二直线模组侧面的第二升降气缸和伸缩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第四吸杆组件,两个第十二直线模组相对设置;Tray盘下料部分为相邻设置的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均包括传送带和驱动传送带运动的步进电机,Tray盘升降部设置在传送带远离下料端的一端。
[0023]进一步的,Tray盘升降部包括分别与第一Tray盘下料部和第二Tray盘下料部对应设置的第一Tray盘升降部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第一Tray盘升降部和第二Tray盘升降部均
包括第三固定座、竖直安装在第三固定座上的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杆、驱动滚珠丝杆运动的第四伺服电机、套接在滚珠丝杆上的托板,传送带之间设有Tray盘放置位,托板升降于Tray盘放置位中。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通过上料机构、贴膜机构、贴标机构、下料机构和料盘转运机构,构成AOI检测后下料流水线,实现智能穿戴产品自动化上料、对位检测、贴膜、贴标以及Tray盘下料操作,相较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0026](2)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通过主控组件与贴标机构、下料机构通讯连接,主控组件将AOI检测结果通讯至贴标机构和下料机构,贴标机构针对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贴标,下料机构分别将智能穿戴产品根据检测结果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分拣下料,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1)、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料盘转运机构(5)和主控系统,其中: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治具转运部(11)、上料吸取部(12)、上料驱动部(13)和物料转运部(14),所述治具转运部(11)自上料端向上料吸取部(12)方向设置,所述上料驱动部(13)驱动上料吸取部(12)移动于治具转运部(11)和物料转运部(14)之间;所述贴膜机构(2)包括供膜部(21)和贴膜部(22),所述贴膜部(22)自供膜部(21)取膜并将贴膜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所述贴标机构(3)包括供标部(31)和贴标部(32),所述贴标部(32)自供标部(31)取标签并将贴标贴至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上;所述下料机构(4)包括下料吸取部(41)和下料驱动部(42);所述物料转运部(14)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下料机构(4)的下方;所述料盘转运机构(5)包括Tray盘升降部(52)和Tray盘下料部(53),所述下料驱动部(42)驱动下料吸取部(41)移动于物料转运部(14)和Tray盘升降部(52)之间,所述Tray盘下料部(53)自Tray盘升降部(52)向下料端方向设置;主控系统与贴膜机构(2)、贴标机构(3)、下料机构(4)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转运部(11)包括第一直线模组(111)和设置在第一直线模组(111)上的治具平台(112),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11)驱动治具平台(112)移动于上料吸取部(12)和上料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部(13)包括水平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131)、设置在第二直线模组(131)上的第一升降气缸(132)、伸缩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132)上的第一固定座(133);所述上料吸取部(12)包括第一吸杆组件(121)和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33)的旋转气缸(122),所述第一吸杆组件(121)与旋转气缸(122)旋转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还包括上料检测部(15),所述上料检测部(15)包括相机支架(15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相机支架(151)上的手动位移台(152)和滑动连接在手动位移台(152)上的上检测相机(153),所述上检测相机(153)竖直朝向物料转运部(14)的加工位。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部(14)包括马达安装座(141)、安装在马达安装座(141)上的DD马达(142)、旋转连接在DD马达(142)上的四工位转盘(143)以及设置在四工位转盘(143)对应加工位上的若干吸盘(144),所述四工位转盘(143)沿DD马达(142)旋转方向依次经过上料吸取部(12)、贴膜部(22)、贴标部(32)和物料转运部(14)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后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膜部(21)包括供膜飞达组件(211)和用于承载剥离后贴膜的取膜平台(212);所述贴膜部(22)包括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转运部(11)设置的第三直线模组(221)、设置在第三直线模组(221)上的第四直线模组(222)、设置在第四直线模组(222)上的第二固定座(223)、竖直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23)上的第五直线模组、设置在第五直线模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日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鼎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