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司机室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91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司机室及轨道车辆。包括仪表区和操纵区,所述的操纵区包括主柜体和边柜,操纵台及右边柜设计在司机室疏散门右侧。其中由于带疏散门的操纵台空间进展,故把无需操作的仪表单独布置在操纵台翻转罩板的左侧,外面通过透明材质材料封闭保护并方便观察。主操纵台内部布置开关按钮等需要操作的设备。同时操纵台翻转罩板设计成上下两个的形式:无人驾驶时上下罩板均关闭封闭。有人驾驶时,先将上翻盖板向上借助气动弹簧翻起,再将下翻转盖板向后翻转,到位后锁闭,然后将上翻盖板盖上,完成打开动作;关闭操作与打开操作基本相似,将上翻盖板打开后,再将下翻转盖板关闭,然后将上翻盖板关闭,完成操作。完成操作。完成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司机室及包括该司机室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传统带疏散门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司机室,操纵台空间紧张导致操纵台的罩板为整体翻转式结构(如专利CN202020837452.6中公开的操纵台结构),但是整体翻转盖板因为是一整块盖板前后翻转,因此翻转轨迹占用空间较大,而由于轨道车辆本身操纵台的空间就比较紧张,较大的翻转轨迹更加挤压了操纵台空间;同时操作台的仪表一般也是布置在罩板内部,挤压操作元器件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司机室及包括该司机室的轨道车辆,而本技术提出的分段式翻转盖板减少了翻转轨迹的占用空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包括仪表区和操纵区,所述的操纵区包括主柜体和边柜,仪表区位于主柜体靠近疏散门的一侧,所述的边柜位于远离疏散门的一侧,所述的主柜体的台面由上翻盖罩体和下翻盖罩体封闭,所述的上翻盖罩体与台面的顶部铰接,所述的下翻盖罩体与台面的侧壁转动连接,在关闭状态,所述的上翻盖罩体对下翻盖罩体形成限位。当需要翻转下翻盖罩体时,需要先翻转上翻盖罩体,仅当上翻盖罩体翻转后,下翻盖罩体才可以进行翻转。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台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上翻盖罩体翻转的气弹簧。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台面的两侧壁上设置弧形滑槽,所述的下翻盖罩体可沿着所述的弧形滑槽滑动。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台面的左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杆机构,在右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下翻盖罩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下翻盖罩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接点和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接点之间通过一个转动轴相连。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均为一个三角形连杆结构。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该通孔、对应的弧形滑槽与一个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连接件与下翻盖罩体的左侧面相连。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该通孔、对应的弧形滑槽与一个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连接件与下翻盖罩体的右侧面相连。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点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该通孔与一个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连接件与下翻盖罩体的左侧面相连。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点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该通孔与一个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连接件与下翻盖罩体的右侧面相连。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主柜体的台面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对下翻盖罩体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仪表区由可视化的玻璃密封。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司机室,包括前面所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
[001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前面所述的司机室。
[0018]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疏散门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操纵台,该操纵台及右边柜设计在司机室疏散门右侧,其中由于带疏散门的操纵台空间紧张,故把无需操作的仪表单独布置在操纵台翻转罩板的左侧,外面通过透明材质材料封闭保护并方便观察;主操纵台内部布置开关按钮等需要操作的设备。同时操纵台翻转罩板设计成上下两个的形式:无人驾驶时上下罩板均关闭封闭。有人驾驶时,先将上翻盖板向上借助气动弹簧翻起,再将下翻转盖板向后翻转,到位后锁闭,然后将上翻盖板盖上,完成打开动作;关闭操作与打开操作基本相似,将上翻盖板打开后,再将下翻转盖板关闭,然后将上翻盖板关闭,完成操作。解决了传统带疏散门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操纵台罩板整体可拆卸形式的美观性,便利性、储藏性难题。上下翻转罩板的加入,即节省了操纵台整体翻转空间的需求(可以释放空间给操作类元器件的布置),同时相比较于单独一个翻转罩板,整体的造型可塑性更加可行。仪表单独设置透明显示区域,造型新型,同时释放操作类元器件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图1是本技术中操纵台上下翻转罩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的上翻转罩板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的上翻转罩板打开后下翻转盖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的下翻转罩板打开完毕后上翻转罩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中上翻转罩板关闭,下翻转罩板打开的示意图;
[0026]图6是去掉上翻转罩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下翻转罩板侧面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连杆结构与其他部件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9]图9是连杆结构与其他部件配合状态示意图;
[0030]图中:1仪表,2上翻转罩板,3下翻转罩板,4主操纵台,5右边柜,6上翻转罩板打开状态,7下翻转罩板打开过程状态,8下翻转罩板重新关闭状态,9下翻转罩板完全打开。
[0031]10气弹簧;12弧形滑槽,13铰链,14限位装置;
[0032]11连杆结构,11

1第一连接点,11

2第二连接点,11

3第三连接点,11

4转动轴,11

5连接件,11

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5]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的“左、右”是站位于司机室内部,以车辆行驶方向为正前方,定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区和操纵区,所述的操纵区包括主柜体和边柜,仪表区位于主柜体靠近疏散门的一侧,所述的边柜位于远离疏散门的一侧,所述的主柜体的台面由上翻盖罩体和下翻盖罩体封闭,所述的上翻盖罩体与台面的顶部铰接,所述的下翻盖罩体与台面的侧壁转动连接,在关闭状态,所述的上翻盖罩体对下翻盖罩体形成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其特征在于,在台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上翻盖罩体翻转的气弹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其特征在于,在台面的两侧壁上设置弧形滑槽,所述的下翻盖罩体可沿着所述的弧形滑槽滑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其特征在于,在台面的左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杆机构,在右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下翻盖罩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与下翻盖罩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接点和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接点之间通过一个转动轴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均为一个三角形连杆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韬孙宗先田庆王洪波韩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