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77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钢绞线合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包括桌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桌体上方的压实组件,所述压实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矩形框、第一螺栓、移动块、挤压轴和钢丝绳,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所述桌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盘通过第一矩形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桌体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丝杆联动使挤压轴将待合股的钢丝线挤压,达到锻打压实的效果,避免合股后钢绞线内部不紧凑,并且通过第二圆杆以及第三圆杆和六边形框的固定使线轴安分散放置,避免了线圈缠绕的风险,具有提高装置运行安全性的特点。运行安全性的特点。运行安全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绞线合股
,具体涉及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镀铜层和涂环氧树脂等;
[0003]现有的钢绞线的制作一般为将钢丝的一端固定,通过电机带动钢丝线轴旋转使钢丝线相互缠绕,从而达到合股的目的,这种合股的方式往往因钢丝线未绷直而造成合股后的钢丝间距较大,从而钢绞线的内部不紧凑,产品质量不理想。
[0004]为此,设计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通过丝杆联动使挤压轴将待合股的钢丝线挤压,达到锻打压实的效果,避免合股后钢绞线内部不紧凑,并且通过第二圆杆以及第三圆杆和六边形框的固定使线轴安分散放置,避免了线圈缠绕的风险,具有提高装置运行安全性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包括桌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桌体上方的压实组件;
[0007]所述压实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矩形框、第一螺栓、移动块、挤压轴和钢丝绳,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所述桌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盘通过第一矩形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桌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第一圆盘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矩形框呈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盘的表面,所述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表面开设的第一贯通槽内,所述移动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且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矩形框的内壁面相贴合,所述挤压轴通过两个第一圆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移动块的底面。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盘表面呈环形阵列设置的第二贯通槽内。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优选的,还包括防绞组件;
[0009]所述防绞组件包括第二圆杆、第三圆杆、六边形框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圆盘的表面,所述第三圆杆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第二圆杆的表面,且所述第三圆杆远离所述第二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六边形框的表面,所述第二螺栓螺接在所述六边形框表面开设的第一圆孔内。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优选的,还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圆杆远离所述第二圆盘的一端。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优选的,所述六边形框各杆件间连接方式与所述六边形框和所述第三圆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通过螺栓和螺孔相连。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申请上加入压实组件,在避免较
重的线轴转动的同时,通过丝杆联动使挤压轴将待合股的钢丝线挤压,达到锻打压实的效果,避免合股后钢绞线内部不紧凑,与此同时加入了防绞组件,便于通过第二圆杆以及第三圆杆和六边形框的固定使线轴安分散放置,避免了线圈缠绕的风险,具有提高装置运行安全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矩形框和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移动块和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六边形框和第三圆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桌体;
[0020]2、压实组件;21、驱动电机;22、第一圆盘;23、第二圆盘;24、矩形框;25、第一螺栓;26、移动块;27、挤压轴;28、钢丝绳;
[0021]3、防绞组件;31、第二圆杆;32、第三圆杆;33、六边形框;34、第二螺栓;35、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
[0024]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包括桌体1。
[0025]本实施方案中:现有的钢绞线的制作一般为将钢丝的一端固定,通过电机带动钢丝线轴旋转使钢丝线相互缠绕,从而达到合股的目的,这种合股的方式往往因钢丝线未绷直而造成合股后的钢丝间距较大,从而钢绞线的内部不紧凑,产品质量不理想,借此基础上加入压实组件2和防绞组件3。
[0026]进一步而言: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
[0028]结合上述内容:压实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第一圆盘22、第二圆盘23、矩形框24、第一螺栓25、移动块26、挤压轴27和钢丝绳28,驱动电机21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桌体1的上表面,第一圆盘22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1输出轴的一端,第二圆盘23通过第一矩形块固定连接在桌体1的上表面,且第二圆盘23与第一圆盘22的中心线重合,矩形框24呈环形阵列设置在第二圆盘23的表面,第一螺栓25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矩形框24表面开设的第一贯通槽内,移动块26对称设置在第一螺栓25的表面,且移动块26的上表面与矩形框24的内壁面相贴合,挤压轴27通过两个第一圆杆分别固定在移动块26的底面。钢丝绳28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22表面呈环形阵列设置的第二贯通槽内。
[0029]本实施方案中:在制作钢绞线时,为保证钢绞线内部钢丝线之间的紧凑,从而使钢绞线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按照对应的钢绞线的规格,将对应数量的钢丝绳28分别穿过第二圆盘23表面上的第二圆孔,固定在第一圆盘22表面呈环形阵列的第二贯通槽内,同时旋转第一螺栓25,使移动块26在矩形框24的内壁面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此时挤压轴27相互靠近直至夹紧钢丝绳28,将驱动电机21与电源相连接,操作控制器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运行带动第一圆盘22旋转,此时钢丝绳28之间旋转合股,合股过程中使钢丝绳28向着第一圆盘22的方向延伸,通过挤压轴27的挤压,使得钢丝绳28受到锻打,使局部弯曲的部位变直,从而使得合股后的钢丝绳28之间压实,从而使钢绞线内部变紧凑,且刚丝线的线轴较重,在第一圆盘22拧动钢丝绳28,使钢丝绳28延伸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线轴的转动摩擦力,因此,在钢丝绳28延伸过程中保持绷紧状态,便于保持合股后钢绞线内部紧凑的状态。
[003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圆盘23表面呈环形阵列设置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位于矩形框24的内部,挤压轴27与第一圆杆间通过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便于钢丝绳28的延伸,且挤压轴27的形状为沙漏形,第一螺栓25由两个大小相等,螺纹旋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绞线锻打压实装置,包括桌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桌体(1)上方的压实组件(2);所述压实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第一圆盘(22)、第二圆盘(23)、矩形框(24)、第一螺栓(25)、移动块(26)、挤压轴(27)和钢丝绳(28),所述驱动电机(21)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所述桌体(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圆盘(22)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盘(23)通过第一矩形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桌体(1)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盘(23)与所述第一圆盘(2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矩形框(24)呈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盘(23)的表面,所述第一螺栓(25)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24)表面开设的第一贯通槽内,所述移动块(26)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栓(25)的表面,且所述移动块(26)的上表面与所述矩形框(24)的内壁面相贴合,所述挤压轴(27)通过两个第一圆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移动块(26)的底面,所述钢丝绳(28)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安谢志杰连江闫崇健闫宇赵巧芳艾志刚艾铁岭张宜文卢帅章苗高峰史利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