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及系统,特别是劣质重油浆态床加氢裂化生产轻质油品或化工原料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烃油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常规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重油开采技术日臻成熟,原油的生产呈现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目前,世界已探明的常规石油资源约3万亿桶,至今已开采约1万亿桶,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主力油田都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重质原油开采比例不断提升。同样,对于我国,重油资源也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接替能源。因此,劣质重油的轻质化将成为我国炼油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重油资源高效利用,多产馏分油及化工原料,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需求,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3]浆态床加氢裂化技术是一种既能加工高金属、高残炭、高硫原料,且转化率高、轻质油收率高,符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趋势的优良工艺。渣油是一种组成十分复杂的混合物,除含有大量的S、N、重金属等杂质外,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其中沥青质是含有杂原子且具有高极性大分子量化合物。Pfeiffer&Sal模型描述沥青质为:在沥青质周围有胶质层或高沸点极性芳烃,并将沥青质稳定在胶体悬浮液中。在缺少胶质或胶质由石蜡烃分子所稀释的情况下,这些沥青质本身就聚结或絮凝,从而形成大分子,便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是结焦过程的第一步。在临氢环境下,沥青质存在一种被转化为轻质烷烃和芳烃的倾向性;极性芳烃也被转化为轻质组分,但其速度比沥青质快。结果是,随反应的进行,极性芳烃与沥青质的比例在降低,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包括:S1:将劣质重油、催化剂与氢气充分混合后进行浅度加氢裂化反应,对反应所得产品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液相产品;S2:将所述液相产品与复合絮凝剂混合后进行连续沉积,以分离得到溢流物料和底流物料;S3:对所述溢流物料进行分馏,得到未转化油;S4:将未转化油甩出尾油后的其余部分、催化剂与氢气充分混合后进行深度加氢裂化反应,对反应所得产品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液相产品,再对所述液相产品单独进行分馏或者与所述溢流物料一起进行分馏,得到轻质油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底流物料与劣质重油、催化剂混合后再将所得混合物与氢气充分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劣质重油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油、油砂沥青、高稠原油、煤焦油及煤液化重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劣质重油中,金属含量以Ni和V的总重量计大于200μg/g,胶质和沥青质的总含量大于30wt%。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浅度加氢裂化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为固体粉末型催化剂、水溶性催化剂或者油溶性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颗粒尺寸为0.01
‑
1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浅度加氢裂化反应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50
‑
420℃,反应压力为4
‑
14MPa,反应器入口氢油体积比600
‑
2000,以金属含量计,每克劣质重油对应的催化剂用量100
‑
10000μg,体积空速为0.5
‑
2h
‑1,单程转化率为30
‑
60wt%。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浅度加氢裂化反应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400
‑
420℃,反应压力10
‑
12MPa,反应器入口氢油体积比为1000
‑
1500,以金属含量计,每克劣质重油对应的催化剂用量100
‑
5000μg,体积空速1
‑
1.5h
‑1,单程转化率为40
‑
50wt%。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液相产品重量的0.01
‑
0.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液相产品重量的0.05
‑
0.1%。10.根据权利要求1,8
‑
9任一项所述的劣质重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絮凝剂包括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反向油溶性破乳剂,四者的重量比为5
‑
10:1
‑
3:50
‑
100:10
‑
50;优选地,所述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包括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还优选地,所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啶
盐、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还优选地,所述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聚合硅酸铝铁、聚合硫酸铝铁、聚合硅酸铝、聚合磷酸铝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还优选地,所述反向油溶性破乳剂包括聚醚类反相油溶性破乳剂、聚环氧丙烷类反相油溶性破乳剂、聚酰胺类反相油溶性破乳剂、聚三乙醇胺类反相油溶性破乳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更优选地,所述复合絮凝剂包括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合硅酸铝铁以及聚醚类反相油溶性破乳剂。11.根据权利要求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谭青峰,苏武,张博函,杨东浩,胡长禄,周志远,张晓,卢竟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