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水专利>正文

高速旋转增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12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与动力相同速度陈氏高速旋转增力方法--陈高增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增力块、增力传动板、增力轴、固定板,总成固定镙栓,其中,增力块的偏心轴两头被窜进,两块固定板中上方的轴套中,两块增力板上端的受力轮圈,深埋在增力板中,两块增力传动板下端被连在增力轴上,当增力块受到动力牵动时,带动两块增力板移动,增力板则推动增力轴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多种有足够空间的动力设备,起到传动增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增力方法,更具 体的说涉及一辨在与动力同时同速转动时的增力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何种机械设备在运转时的增力方 法,在增力的同时都要减速,否则无论如何起不了增力的 作用。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机械设备在运转时,能够小马达带动大设备,从而减少耗能,减少成本,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高速旋转 增'力方法。当设备在运转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能与 动力同时同速旋转的增力方法;由动力输出设备提供传力 接头,而方法中的增力块偏心轴上有一个受力接头,与动 力设备联接,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偏心轴转动后 带动增力块也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增力块转动后, 其平面上的圆型凹槽壁驱动受力套圈作上或下移动,带动增力传动板也作向上或向下的移动,而增力传动板则对增 力轴作向上或向下的摇动,摇动增力轴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转动,从而起到增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大 幅度降低设备生产成本;能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 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掌握,能适应于多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的正,.视,.fe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方法的俯视示意图图4A、 4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增力块俯 视图,正视图。图4C、 4D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固定板侧视图 和正视图。图5A、 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增力传动 板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6A、 6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受力套圈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6C、 6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的总成固定镙栓正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增力块6,增力传动 板5,增力轴4,固定板,l总成固定镙栓13,受力套圈 9。增力块左右两边韵満心轴7,先被套上滚动套圈13, 两块增力传动板4中部的移动槽14分别,套在滚动套圈 13上,增力传动板5下端被增力轴摇臂上顶端的轴窜过其 顶端孔后,被连结在增力轴17上,增力传动板上端的孔中 有一镙栓从其内侧先窜过受力套圈后窜过来拧上镙帽固 定,受力套圈9整体被置在增力块6外侧平上的圆形凹槽 16内,增力传动板5上的移动槽,14外有挡圈,15挡圈 外径明显大于移动槽的宽度,内孔套在增力块偏心轴7上,固定板,l上的中上轴套,3内侧凸面上的孔对准,增力块 偏心轴7套上去,固定板1上的中下轴套2,内侧凸面上 的孔对准,增力轴4上的中心轴8套上去,两边固定板1 全套上后,上下端内侧放进总成固定镙栓10、 11拧紧镙帽, 总装结束。当增力块偏心轴7受外力牵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 正面增力块6平面上的凹槽16,内的内圆壁在增力块6偏 心轴7支撑下向上顶起正面的被固定在增力传动板5上端 的受力套圈9带动增力传动板5向上移,增力传动板5则 提起增力轴8正面侧摇壁向上摇,反面的增力块18在逆时 针方向转动时,反面平面上的圆凹槽16,则把置于其中的 受力套圈往下压,通过增力传动板19把增力轴反侧面的摇 壁7往下摇,使增力轴反面8整体作逆时针方向转动,从 而起到增力的作用。当增力块轴受外牵动作时顺时针方向转动,正面增力 块6平面上的凹槽16内外圆壁,在增力块偏心轴7压制下 向下压住受力套圈9带动增力传动板5向下压,增力传动 板5侧压住增力轴8正面的摇臂4往下摇,反面的增力块 18在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反面平面上的圆凹槽,16则把 置于其中的受力套圈往下压,通过增力传动板19把增力轴反侧面的摇璧17往下摇,使增力轴8整体作顺时针方向转 动,从而起到增力的作用且增力传动板上下两端孔的距离 越长,效果越好。权利要求1、一种能和动力同时同速的陈氏——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方法是在动力装置上有个联结头,与本方法的增力块偏心轴相连结,同时同速旋转增力后,增力轴仍与机械设备相连接,同时同速把增过力的不减速的旋转动力,通过连接头传与负载设备,所述该方法包括增力块,增力传动板、增力轴、固定板总成固之镙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块为两块圆板背靠背,偏心孔中心点对准,偏心孔中心与增力块边最长的距离点和最短的距离点成一条中心线,两块圆板的中心线呈9(TC的角度联结固定;偏心孔中有一根轴穿过固定联结,增力块前平面靠近边缘处有底部与两边槽壁连结处有呈9(TC直角的槽,槽截面连结围成圈,凹现在圆平面下。3、 如权利要求书l所述,陈氏——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传动板,为一块长条型板,其长度中心线两侧,有一条前后对窜的长槽,其中心线和增力传动板两孔中心线位置吻合;增力传动板两端 各两端各有一个孔。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陈氏,一 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轴为其中心板上有两条 呈90°角的中心线,中心线底端各有一头相连结,两条中 心线另一头上的顶端位置上有孔,孔中各窜过一根轴,两 根轴上先套上一个长度适当的定位套管后,再窜过增力传 动板底端的孔后,再窜进,摇臂顶端的孔中,摇臂另一端 也有 一 孔,两孔间距离与增力中间板上 一 条中心线的两条 中心线交叉点和另 一 头的孔中心距离相等,中间板上的两 条中心线与左右两侧的摇臂的中心线,左右横向平行,左 右纵向,重叠吻合,摇臂中心端的连接轴,其中心点与中 间板两条中心线交叉点重叠,中间板的左右两条摇臂的中 心端孔的中心点与中间板的两条中心线交叉点,三点成一 线,摇臂的中心端孔中窜过一根轴,轴圆面中心点左右前 后垂直于中间板,两条交叉中心线的交叉点,对准焊接固 定,摇臂中心端上轴在摇臂内侧面上截断,不与中间板连接。5、 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陈氏——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长条状,从头至尾有四个孔洞第2、 3个孔上有轴套放置在其中,其顶端与尾端的孔中,应窜过总成固定镙栓,两条固定在板上的四个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在同一条中心线上。6、 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陈氏——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套圈为一长度适当的金属圆管,管口一侧呈喇叭型,孔中被窜过镙栓,固定在增力传动板顶端内平面上。7、 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陈氏——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固定镙栓为一圆柱,两端有适当长度的一段外径明显小于中部外径,且上面有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与动力相同速度陈氏——陈高增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增力块、增力传动板、增力轴、固定板,总成固定镙栓,其中,增力块的偏心轴两头被窜进,两块固定板中上方的轴套中,两块增力板上端的受力轮圈,深埋在增力板中,两块增力传动板下端被连在增力轴上,当增力块受到动力牵动时,带动两块增力板移动,增力板则推动增力轴旋转。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多种有足够空间的动力设备,起到传动增力的作用。文档编号F16H21/00GK101649893SQ20091004521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昊 陈, 陈海水 申请人:陈海水;陈 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和动力同时同速的陈氏高速旋转增力方法--陈高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该方法是在动力装置上有个联结头,与本方法的增力块偏心轴相连结,同时同速旋转增力后,增力轴仍与机械设备相连接,同时同速把增过力的不减速的旋转动力,通过连接头传与 负载设备,所述该方法包括增力块,增力传动板、增力轴、固定板总成固之镙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水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水陈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