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聚苯胺-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84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苯胺-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是以聚苯胺为骨架,在其上负载纳米ZnS,其中Zn与N的摩尔比为1∶10~10∶1。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价格低廉的ZnCl↓[2]和Na↓[2]S为原料,利用配位转化法制备分散均匀,粒径大小为2~40纳米,具有光催化活性的ZnS纳米晶,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易于控制,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聚苯胺-ZnS复合光催化剂主要为闪锌矿型,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均有催化作用,其适用的有效可见波长为400~600nm,且在紫外区(波长小于400nm)也有强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用于光催化反应的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催化还原就其机理而言,即电子的转移,当应用半导体为催化剂时,半导体自身作为 光能的吸收与转换器,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并提供所需的电子(直接或者间接提供)。由于 不同的催化体系所具有的特性参数不同,影响光催化的因素必然不同,但是抓住一些关键因 素对光催化是很重要的,如激发电子转移的光波长(带隙)与氧化还原电位间的关系,光激 发波长与催化剂电子结构,尤其是其表面结构的关系等。从这些方面考虑,具有合适能隙的 ZnS等II-VI族半导体能满足这些要求,是合适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粒径的控制,使得尺寸 降低,其光吸收波长可以紫移,容易形成一系列结构相似而电子结构不同的光催化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以聚苯胺为骨架,在其上 负载纳米ZnS,其中Zn与N的摩尔比为1: 10 10: 1。 上述的催化剂的粒径为2 40纳米。一种制备上述的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 为在6(TC下边搅拌边将ZnCl2的l-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滴加到聚苯胺的l-甲基-2-吡咯烷酮 溶液中,滴加速度为0.2 5ml/s,滴加完毕后反应5 120min,得聚苯胺一ZnCl2混合液;继 续滴加Na2S水溶液,滴加速度为0.2 5ml/s,滴加完毕后再反应5 120min,得到聚苯胺负 载ZnS的悬浮液;将该悬浮液用去离子水浸渍、洗涤、离心分离后,真空干燥得到聚苯胺一 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粉末。上述的ZnCl2的l-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的浓度为0.1 0.5mol/L;所述的聚苯胺的1-甲基 -2-吡咯烷酮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0.5%;所述的Na2S水溶液的浓度为0.1 0.5mol/L。上述的真空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0.075 0.1MPa,温度为40 130。C。 一种制备上述的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6(TC下边搅拌边将ZnCl2的l-甲基-2-吡咯垸酮溶液滴加到聚苯胺的l-甲基-2-吡咯烷酮 溶液中,滴加速度为0.2 5ml/s,滴加完毕后反应5 120min,得聚苯胺一ZnCl2混合液;将 该聚苯胺一ZnCl2混合液流延成液膜,在真空度为0.075 0.1MPa,温度为40 6(TC条件下, 烘干40 80分钟,然后升温至100 13(TC,烘干,冷却至室温,得聚苯胺一Zn (II)配合 物薄膜;将该薄膜置于Na2S水溶液中,停留5 60秒后取出,再次真空干燥,真空度为0.075 0.1MPa,温度为40 60。C,时间为40 80分钟,然后升温至100 130°C ,烘干;冷却至室 温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干燥,得到黑色聚苯胺一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薄膜。上述的ZriCl2的l-甲基-2-吡咯垸酮溶液的浓度为0.1 0.5mol/L;所述的聚苯胺的1-甲基 -2-口比咯垸酮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0.5%;所述的Na2S水溶液的浓度为0.1 0.5mol/L。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机理为Zn2+ 加+ Zn2+ Zn2+S2- S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聚苯胺—ZnS复合光催化剂主要为闪锌矿型,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均 有催化作用,其适用的有效可见波长为400 600nm,且在紫外区(波长小于400nm)也有强 的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以价格低廉的ZnCl2和Na2S为原料,利用配位转化法制备分散均匀, 粒径大小为2 40纳米,具有光催化活性的ZnS纳米晶,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易于控制,有 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3#粉末样品的红外(IR)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l弁粉末样品的透射电镜(TEM)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1弁、2弁、3弁、4弁、5弁粉末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UV)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1弁、2弁、3弁、4弁、5弁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制备的1弁、2弁、3#、4#、 5#薄膜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UV)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的1#、 2#、 3#、 4#、 5弁粉末样品紫外光催化后液体 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UV)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的1#、 2#、 3#、 4#、 5井粉末样品可见光催化后液体 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UV)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O将l克聚苯胺在阴暗处溶解在199克l-甲基-2-吡咯烷酮中,得到0.5%的聚苯胺一 NMP溶液。(2) 将3.4克ZnCl2溶解在l-甲基-2-吡咯烷酮中,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继续滴加1-甲基-2-吡咯垸酮到刻度线,得到0.1mol/LZnCl2溶液。(3) 将6克Na2S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继续滴加去离子水到刻 度线,得到0.1mol/LNa2S溶液。(4) 在60。C下,分别量取2ml、 5ml、 10ml、 20ml、 30ml步骤(1)制备的聚苯胺一NMP 溶液,边搅拌边滴加到5个10ml步骤(2)制备的ZnCl2溶液中,滴加速度为0.2 5ml/s,滴 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30min,然后在上述5个反应液中各滴加10ml步骤(3)制备的Na2S 溶液,滴加速度仍为0.2 5ml/s,滴加完毕后再搅拌反应30min,得到1 # 、 2#、 3#、 4#、 5井沉淀法制备的样品。(5) 将步骤(4)中的1#、 2#、 3#、 4#、 5弁液体样品分别倒入400mL去离子水中 浸渍24h,反复5次,将所得沉淀离心分离,然后在13(TC真空度为0.085MPa条件下烘干得 到ZnS粉末,即为聚苯胺一纳米ZnS催化剂。将3弁样品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定,参见图l,可知苯环在1500cm—1处的伸 縮振动峰位置不变,而N_H峰的位置由3419cm'1和1587cm—1分别移动到3432cm—1和 1597cm-1 、 C一N峰的位置由1142cm"移动到1122cm",说明聚苯胺和ZnS发生了络合作用。将1#、 2#、 3#、 4#、 5#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中进行测定,参见图3,可知沉淀法 所得复合光催化剂粉末样品在紫外光区及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将1弁样品在TEM分析仪中进行测定,参见图2,可知聚苯胺一ZnS复合光催化剂的粒 径分布均匀,尺寸小于10nm。将5个固体样品在X —射线衍射仪中进行测定,参见图4,可知聚苯胺负载的ZnS在28.58、 47.68、 56.55处出现特征三强峰,与P—ZnS (闪锌矿)(卡号5-566)的标准峰一致,说明复 合后仍具有明显的闪锌矿结构,粒径约2 3nm。 实施例2(1) 将l克聚苯胺溶解在199克l-甲基-2-吡咯垸酮中,在阴暗处放置2天,得到0.5% 的聚苯胺一NMP溶液。(2) 将3.4克ZnCl2溶解在l-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苯胺-纳米ZnS复合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以聚苯胺为骨架,在其上负载纳米ZnS,其中Zn与N的摩尔比为1∶10~1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引烽顾蓓蕾刘静静冒海燕李煜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