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49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养殖时,用膨化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每隔一周,用所述发酵饲料替代所述膨化配合饲料的20%,混合后投喂一周,每日早晚两次投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养殖,添加发酵饲料的实验组养殖斑点叉尾鮰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间隔投喂组体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因为持续添加发酵料反而使得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下降,尤其是放线菌门和蓝藻门的丰度,并会提高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进而影响斑点叉尾鮰生长。进而影响斑点叉尾鮰生长。进而影响斑点叉尾鮰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斑点叉尾鮰 (Ictalures punctatus)原产于北美,是大型的鲇形目鱼类,上世纪80年引先后入我国,相继突破了养殖、繁殖、饲料、加工出口等环节技术难关。因其肉嫩味美、无肌间刺,且环境适应性较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鱼类之一。
[0003]斑点叉尾鲍具有弱光摄食的习性,在其实际生产中,应选择专用颗粒饲料,忌用霉变过期的饲料,以保证其高产高质。投喂原则: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进行投喂,一般阴雨天少投或不投食,鱼摄食少时少投食,且需定位、定时、定量、定质投喂。具体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采用边投喂边摄食的方法,投喂时须做到投匀、投足、投好。
[0004]常规饲喂方式并未有效发挥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的方法,饲喂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斑点叉尾鮰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时,用膨化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每隔一周,用所述发酵饲料替代所述膨化配合饲料的20%,混合后投喂一周,每日早晚两次投喂;所述膨化配合饲料的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12.0%,粗蛋白≥32.0%,粗脂肪≥4.0%,粗灰分≤16.0%,粗纤维≤8.0%,总磷≥0.5%,赖氨酸≥1.6%,所述膨化配合饲料每日早晚两次投喂,持续投喂,首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4

5%;所述发酵饲料的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32.0%,粗蛋白≥35.0%,粗灰分≤12.0%,粗纤维≤12.0%,总磷≥0.4%,赖氨酸≥1.8%,有机酸≥2.0%,益生菌总量3
×
10
6 CFU/g。
[0007]优选的,所述斑点叉尾鮰的鱼种规格为40

70 g。
[0008]优选的,养殖周期在3个月以上。
[0009]优选的,养殖周期在3

5个月。
[0010]优选的,所述养殖,其包括水泥池养殖和/或池塘养殖。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养殖,添加发酵饲料的实验组养殖斑点叉尾鮰体重均高于对
照组,且间隔投喂组体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因为持续添加发酵料反而使得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下降,尤其是放线菌门和蓝藻门的丰度,并会提高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进而影响斑点叉尾鮰生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门水平上三组中优势菌群多样性分析;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在属水平上三组中优势菌群多样性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4]实施例1:水泥池养殖试验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开展,选择标准化水泥池9个(5m
×
5m,水深1.2 m)。6月初,每池投放规格60 g 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50尾。试验设持续投喂组、间隔投喂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用配合饲料为叉尾鮰膨化配合饲料(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12.0%,粗蛋白≥32.0%,粗脂肪≥4.0%,粗灰分≤16.0%,粗纤维≤8.0%,总磷≥0.5%,赖氨酸≥1.6%。发酵饲料为生物饲料丰鱼肽宝Ⅰ型(广西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32.0%,粗蛋白≥35.0%,粗灰分≤12.0%,粗纤维≤12.0%,总磷≥0.4%,赖氨酸≥1.8%,有机酸≥2.0%,益生菌总量3
×
10
6 CFU/g。
[0015]每日早晚两次投喂,首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5%,之后逐步下降,8月投喂量为3%。发酵饲料按投喂总量的20%添加,与膨化饲料混匀后直接投喂。持续投喂组试验期间一直在膨化饲料中添加发酵饲料,间隔投喂组发酵饲料按周在膨化饲料中间隔添加发酵饲料即间隔一周投喂发酵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膨化饲料。
[0016]养殖三个月后,8月末,称量9口水泥池全部鱼体重,开展统计分析。表1结果显示,添加发酵饲料的实验组,养殖斑点叉尾鮰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间隔投喂组体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0017]表1
[0018]实施例2:池塘养殖池塘试验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永宁基地开展,选择标准化养殖池塘9个(面积0.667公顷左右,水深1.5 m)。5月下旬,按18000 尾/公顷的密度投放规格60 g 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试验设持续投喂组(A)、间隔投喂组(B)和空白对照组(C),每组3个重复。试验用配合饲料为叉尾鮰膨化配合饲料(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发酵饲料为生物饲料丰鱼肽
宝Ⅰ型(广西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每日早晚两次投喂,首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4%,之后逐步下降,10—11月投喂量为2%。发酵饲料按投喂总量的20%添加,与膨化饲料混匀后直接投喂。持续投喂组(A)试验期间一直在膨化饲料中添加发酵饲料,间隔投喂组(B)发酵饲料按周在膨化饲料中间隔添加发酵饲料,对照组(C)只投喂膨化饲料。
[0019]养殖五个月后,10月末,9个池塘随机打样,每池称量30尾,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B)体重最高,显著高于持续投喂组(A)和对照组(C)(P<0.05)。
[0020]每池随机挑选3尾鱼,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菌群总DNA,扩增16S rRNA基因V3—V4区片段,并分析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差异代谢物情况。结果见表3和图1、2。
[0021]表2
[0022]表3
[0023]结果表明,间隔投喂组B的Shannon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间隔投喂的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多样性最大。持续投喂组A的Simpson指数大于对照组,并且Ace指数和Chao指数小于对照组,可见持续添加发酵料反而使得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下降。
[0024]如图1,在门水平上,对照组(C)优势菌群是厚壁杆菌门29.77%,放线菌门20.97%,蓝藻门15.82%,变形菌门14.28%,梭杆菌门12.68%,绿弯菌门2.19%;持续投喂组(A)优势菌群是厚壁杆菌门39.3%,放线菌门16.50%,蓝藻门10.28%,变形菌门16.65%,梭杆菌门13.17%,绿弯菌门1.92%,;间隔投喂组(B)优势菌群是厚壁杆菌门32.82%,放线菌门27.05%,蓝藻门19.16%,变形菌门11.02%,梭杆菌门3.13%,绿弯菌门3.72%,间隔投喂发酵料可提高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发酵饲料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时,用膨化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每隔一周,用所述发酵饲料替代所述膨化配合饲料的20%,混合后投喂一周,每日早晚两次投喂;所述膨化配合饲料的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12.0%,粗蛋白≥32.0%,粗脂肪≥4.0%,粗灰分≤16.0%,粗纤维≤8.0%,总磷≥0.5%,赖氨酸≥1.6%,所述膨化配合饲料每日早晚两次投喂,持续投喂,首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4

5%;所述发酵饲料的饲料成分和营养组成为:水分≤32.0%,粗蛋白≥35.0%,粗灰分≤12.0%,粗纤维≤12.0%,总磷≥0.4%,赖氨酸≥1.8%,有机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立强周丽颖王明华张世勇陈校辉刘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