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14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件,限位件的底部开设有通过孔;旋转导槽的上游端与推动口的下游端相通,推动口的上游端贯穿支撑板的端部;驱动杆位于支撑板的下方,且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推动口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驱动杆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推动部,推动部依次循环位于推动口内、位于旋转导槽内以及位于推动口和旋转导槽的外部;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旋转筒进行转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驱动杆进行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能够降低成本。低成本。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刹车片生产
,涉及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刹车片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汽车刹车过程中的零件。刹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来自摩擦,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碟(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後的热能,将车子停下来。一套良好有效率的刹车系统必须能提供稳定、足够、可控制的刹车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液压传递及散热能力,以确保驾驶人从刹车踏板所施的力能充分有效的传到总泵及各分泵,及避免高热所导致的液压失效及刹车衰退。
[0003]其中鼓式刹车片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有将粉料原料加压加热成型、打磨、钻孔、清理表面等工序。其中在许多的工序中都需要将一摞摩擦片放到合适的工位后,逐个的向前推动并进行加工,比如在钻孔的时候以及打磨完后进行清理,或者对边缘进行打磨等都需要逐个的向前推送摩擦片。
[0004]目前市面上具有一款公告号为CN11324760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擦片生产中的送料结构,其使得驱动体在回缩的时候不作用到摩擦片上,从而达到节能送料的目的,但是其内部结构复杂,不仅制造成本较高,且易于损坏,同时损坏后也不容易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旨在解决成本高及不易维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包括:
[0007]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横截面均呈L字形,所述限位件的底部开设有通过孔;
[0008]推动口以及旋转导槽,所述旋转导槽的上游端与所述推动口的下游端相通,所述推动口的上游端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端部,所述推动口和所述旋转导槽均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旋转导槽呈圆弧形,且所述旋转导槽远离所述推动口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侧部,两个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推动口的两侧;
[0009]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动口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依次循环位于所述推动口内、位于所述旋转导槽内以及位于所述推动口和所述旋转导槽的外部;
[0010]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筒进行转动;
[0011]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行伸缩。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0013]依次连接的第一磁性体、防转板以及旋转件,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部与所述支撑
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部位于所述旋转导槽远离所述推动口的一端的外侧,底部与防转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防转板远离所述第一磁性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的底部连接,所述防转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底部,当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防转板处时,所述推动部呈竖直状活动贴合于所述防转板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体的一侧;
[0014]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与所述旋转件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磁性体水平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磁性体靠近所述推动口的一侧与所述推动口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体的一侧之间共线,所述推动口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体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部之间;
[0015]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均可与所述推动部磁性相吸。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磁性体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磁性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防转板所在的长度相垂直,当所述推动部正对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内壁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一磁性体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件包括有呈水平状的过渡部以及呈弧形状的导向部,所述过渡部的顶部与所述防转板的顶部等高,且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防转板的一侧呈内凹的圆弧形,所述过渡部呈内凹的圆弧形部分的一端与所述防转板的侧部相齐平,另一端与所述导向部相连,所述导向部的开口朝向所述驱动杆或所述旋转筒,且与所述驱动杆的运动轨迹和所述旋转筒的运动轨迹之间均具有设定间隔。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呈开口向下的圆弧形,两侧呈平面状,所述推动口以及所述旋转导槽均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圆弧形部分。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竖直设置有两个辅助板,两个所述辅助板位于所述推动口的两侧,且所述辅助板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刹车片的容纳空间。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或油缸或电推杆。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圈,所述旋转筒的内壁活动贴合于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两端分别活动贴合于两个所述限位圈。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筒的中部开设有T字形的润滑口,所述润滑口的一侧端部贯穿所述旋转筒的外壁,另一侧贴合于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且所述润滑口贴合于所述驱动杆部分的两端均位于所述旋转筒内,所述润滑口贯穿所述旋转筒外壁的一端设置有防漏塞。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在对刹车片进行推动进行后续加工的时候,首先将待加工或待处理的一摞刹车片放入在支撑板上(其中根据所使用的情形不同,刹车片的形态也可以存有差异,附图中的刹车片仅为示意,并非代表实际结构);之后驱动机构驱动驱动杆和旋转筒向前活动,此时的推动部是位于推动口内的,并且推动部的顶部高于支撑板的顶部,能够只对最底部的刹车片进行作用。
[0024]当推动部抵触到最底部的刹车片上后,继续向前推动刹车片,此时最底部的刹车片能够通过通过孔后继续向后进行位移,而上方的刹车片则被限位件的侧部进行阻挡,如此每次只能推动一个刹车片向前。随着继续的推动,推动部从推动口过渡到旋转导槽内;
[0025]由于旋转导槽是圆弧形的,且旋转筒能够与驱动杆之间发生相对的转动,因此驱动杆继续向前的过程中,就能够带动推动部和旋转筒持续转动,直到最后与刹车片分离,且
推动部也从旋转导槽转动到支撑板的下方;之后刹车片被其他结构转移走进行后续其他的处理或也可以在推动过程中进行处理。
[0026]其中当推动部转动到支撑板下方后,旋转机构控制推动部的角度,且驱动机构向回驱动驱动杆、旋转筒和推动部,直到推动部运动到支撑板的外侧后,此时推动部再转动到旋转筒的顶部后,驱动杆再次向前活动,并能够继续推动此时最底部的刹车片,如此往复便能够简单轻松的对刹车片进行推送。由于本申请的结构均位于支撑板的外侧,因此其生产难度较小,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损坏,都可以较为简单的进行维修。
[0027]其中应当理解为,在支撑板后刹车片续进行何种的加工,或者在支撑板上刹车片进行何种的加工,以及使用何种设备进行后续加工均并而非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在此无需进行说明,也不影响本申请方案的清楚以及完整;
[0028]或也可理解为部分或全部需要进行刹车片推送的地方,均可使用本申请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件(2),所述限位件(2)的横截面均呈L字形,所述限位件(2)的底部开设有通过孔(3);推动口(4)以及旋转导槽(5),所述旋转导槽(5)的上游端与所述推动口(4)的下游端相通,所述推动口(4)的上游端贯穿所述支撑板(1)的端部,所述推动口(4)和所述旋转导槽(5)均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1),所述旋转导槽(5)呈圆弧形,且所述旋转导槽(5)远离所述推动口(4)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侧部,两个所述限位件(2)位于所述推动口(4)的两侧;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且所述驱动杆(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动口(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驱动杆(6)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旋转筒(7),所述旋转筒(7)的外壁上设置有推动部(8),所述推动部(8)依次循环位于所述推动口(4)内、位于所述旋转导槽(5)内以及位于所述推动口(4)和所述旋转导槽(5)的外部;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筒(7)进行转动;驱动机构(9),所述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6)进行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片加工用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磁性体(10)、防转板(11)以及旋转件(12),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顶部位于所述旋转导槽(5)远离所述推动口(4)的一端的外侧,底部与防转板(11)的一端连接,所述防转板(11)远离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12)的底部连接,所述防转板(11)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底部,当所述推动部(8)位于所述防转板(11)处时,所述推动部(8)呈竖直状活动贴合于所述防转板(11)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一侧;第二磁性体(13),所述第二磁性体(13)与所述旋转件(12)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磁性体(13)水平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磁性体(13)靠近所述推动口(4)的一侧与所述推动口(4)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体(13)的一侧之间共线,所述推动口(4)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体(13)与所述第一磁性体(10)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一磁性体(10)和所述第二磁性体(13)均可与所述推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兵李龙运吴世付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鹏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