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晾丸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20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晾丸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输送带组件,驱动装置和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给料漏斗(2),自动下料机构和进料漏斗(3);输送带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平行设置的输送带(4),输送带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接料端(5)和出料端(6),相邻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上下相邻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进料漏斗设有挡料板(7)和导料口(8),导料口外设有刮平板(9),刮平板与进料漏斗的外侧壁纵向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产能高,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有效避免丸剂掉落;导料口可调节大小,摊平丸剂,从而提高晾丸效率。从而提高晾丸效率。从而提高晾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晾丸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晾丸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中药领域中,丸剂的制备通常会有干燥工序,经过干燥后的丸剂仍然具有一定的热量,直接封闭储存或者包装,会引入大量的微热空气,冷却后的空气体积会收缩导致容器变形,同时会引入冷凝水,增加环境湿度,在丸剂表面滋生细菌,导致保质期短。因此,丸剂在干燥后,包装前需要完全冷却至常温,并保持干燥。
[0003]丸剂的冷却方式主要有自然摊晾和设备冷却,自然摊晾占地面积大,同时依赖于人工翻晾,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设备冷却通常采用滚筒式和平板式。滚筒式晾丸设备由于占地面积小,产能高被广泛使用,但是丸剂在吹凉过程中由于机械转动会导致丸剂颗粒收到冲击力较大,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平板式晾丸设备则较为柔和,但是平板式晾丸设备产能较低,且存在丸剂分布不均,导致局部无法晾干的问题。在现代生产企业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多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使得各工序同时运行。然而上述两种设备冷却方式都仅仅用于独立的晾丸工序,无法直接连接生产线的上下游工序,造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丸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晾丸设备产能低,丸剂分布不均,导致局部无法晾干以及无法直接连接生产线的上下游工序,造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晾丸输送装置,包括机架,绕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带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组件运动的驱动装置和架设于输送带组件上方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依次包括给料漏斗和进料漏斗,所述给料漏斗底部设有自动下料机构;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平行设置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接料端和出料端,相邻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上下相邻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进料漏斗沿输送带两侧的侧壁底部垂直设有挡料板,所述进料漏斗朝向输送方向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导料口,所述导料口外设有刮平板,所述刮平板与进料漏斗的外侧壁纵向滑动连接。
[0007]本技术中的给料漏斗用于承接经过上游干燥设备干燥后的丸剂,采用多个输送带由上到依次平行设置构成输送带组件,占地面积小,产能高,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有效避免丸剂转运到下层输送带时由于惯性发生掉落;由于丸剂是球形物料,直接采用现有的大开口式给料漏斗丸剂出料过快造成堆积,无法在输送带表面摊开,采用挡料板结合侧向开口的导料口设计,使得丸剂只能沿输送方向出料,并通过移动刮料板调节导料口的大小使其与丸剂粒径持平,实现丸剂摊平的效果,从而提高晾丸效率。
[0008]优选地,所述刮平板的上边缘向外折弯形成有调节把持部,所述调节把持部的边角具有圆角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手动调节刮料板的位置,圆角结构避免划伤,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0009]优选地,所述给料漏斗的出料口与进料漏斗的进料口之间设有防溢罩;所述自动下料机构设于防溢罩内,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翻转板、转轴、摇杆和配重块,所述转轴的两端与防溢罩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板设于所述给料漏斗的出料口下方处,所述翻转板的端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从防溢罩侧壁伸出,通过摇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基于杠杆原理,掉落在翻转板上的丸剂在重力作用下打开翻转板,带动摇杆向上转动,下料后,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驱动摇杆向下转动,使得翻转板复位,停止下料,以此实现自动下料功能,避免一次性丸剂进料过多,导致进料漏斗拥堵,提高进料漏斗的出料效率。
[0011]优选地,所述给料漏斗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结构,所述进料漏斗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台结构,所述翻转板为圆盘状;所述进料漏斗朝向输送方向的侧壁与输送带垂直;所述防溢罩为长方体结构,且尺寸与所述进料漏斗的进料口相适配;所述翻转板与所述给料漏斗的出料口的形状相适配。
[0012]优选地,挡料状态下,所述摇杆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30~45
°
,如具体为30~40
°
,40~45
°

[0013]优选地,所述给料漏斗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结构,所述翻转板为与给料漏斗的出料口形状相适配的圆盘状结构;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连接板(22)和安装套(23),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安装套固定连接,另一端沿径向穿过圆心与翻转板底部贴合固定,所述安装套与转轴插接固定。
[0014]优选地,所述进料漏斗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台结构,所述进料漏斗朝向输送方向的侧壁与输送带垂直;所述防溢罩具有顶端开口和底面开口,所述顶端开口与给料漏斗的出料口密封连接,底面开口与进料漏斗的进料口密封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设于输送带的两侧,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设有导料斜板,所述导料斜板的两侧固定在侧挡板并向下延伸至相邻输送带的接料端,所述导料斜板与输送方向的夹角β为30~45
°
,如具体为30~40
°
,40~45
°
。导料斜板可以防止丸剂由于输送惯性从出料端掉落。
[0016]优选地,所述导料斜板的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导料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料槽;所述限位板与导料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料槽,避免丸剂从两侧掉落。
[0017]优选地,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相邻输送带的接料端的两侧设有柔性围挡,所述柔性围挡的上端固定在上一级输送带的侧挡板底部,下端搭接在下一级输送带的侧挡板的上边沿。柔性围挡将输送带上下级连接处构成一个密闭空间,防止丸剂从侧面掉落。可以为塑胶、橡胶或硅胶材质。
[0018]优选地,最上层输送带的上方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风机;除最上层输送带以外的输送带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风机。风机可以对待晾干丸剂进行多方位高效吹晾,确保经过该晾丸输送装置的丸剂均冷却至常温,可直接进入下游封闭储存或者包装生产线,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所述风机的个数根据输送皮带单元的长度
均匀设置,优选为两侧各5~8个,上方5~8个。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风机沿输送带两侧交错分布,提高吹晾效率。
[0020]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晾丸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多个输送带由上到依次平行设置构成输送带组件,占地面积小,产能高,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有效避免丸剂转运到下层输送带时由于惯性发生掉落;采用侧向开口的导料口可以结合丸剂的粒径通过刮料板的纵向滑动调节大小,实现丸剂摊平的效果,从而提高晾丸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为晾丸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显示为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显示为导料斜板的剖视图。
[0025]图5显示为自动下料机构挡料状态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晾丸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绕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带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组件运动的驱动装置和架设于输送带组件上方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依次包括给料漏斗(2),自动下料机构和进料漏斗(3);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平行设置的输送带(4),所述输送带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接料端(5)和出料端(6),相邻输送带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带的接料端凸出于位于上方的输送带的出料端,上下相邻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进料漏斗沿输送带两侧的侧壁底部垂直设有挡料板(7),所述进料漏斗朝向输送方向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导料口(8),所述导料口外设有刮平板(9),所述刮平板与进料漏斗的外侧壁纵向滑动连接,通过移动刮料板调节导料口的大小使其与丸剂粒径持平;所述给料漏斗的出料口与进料漏斗的进料口之间设有防溢罩(11);所述自动下料机构设于防溢罩内,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翻转板(12)、转轴(13)、摇杆(14)和配重块(15),所述转轴的两端与防溢罩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板设于所述给料漏斗的出料口处,所述翻转板的端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从防溢罩侧壁伸出,通过摇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丸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板的上边缘向外折弯形成有调节把持部(10),所述调节把持部的边角具有圆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丸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鸣张晓明姚正元微微陆晶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