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24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包括上囊板、下囊板、回转盘、真空气体分配板及真空缓冲板,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底面密封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并可进行水平伸缩,真空缓冲板上与下囊孔对应位置之处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所述真空气体分配板位于真空缓冲板下方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真空气体分配板接触贴合,真空气体分配板上与缓冲孔对应位置处设有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的开口与缓冲孔的小径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能改善胶囊体真空吸附稳定性,能减少费囊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
本技术涉及胶囊填充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药领域,通常采用全自动胶囊填充机自动完成胶囊的就位、分离、充填、锁紧等动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符合制药卫生要求。现有的全自动胶囊填充机通常包括播囊机构、分离机构、充填机构、闭合机构等多种机构,其中分离机构是用于将空心胶囊在真空作用下完成胶囊帽与胶囊体的分离。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3263823U,授权公告日2013.11.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防止药粉残存在模孔中的胶囊充填机充填模块,包括用于保持胶囊体的下模和用于保持胶囊帽的上模,上模和下模上各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上模孔和下模孔,上模孔和下模孔组成模孔,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模对应的压缩气吹尘模块,所述上模的上方设置有与上模对应的真空吸尘模块,压缩气吹尘模块的压缩气接口通过各模孔与真空吸尘模块的真空吸口相连通,压缩气接口通过吹尘孔与下模孔逐一连通,真空吸口通过吸尘孔与上模孔逐一连通,真空吸口与药粉分离回收装置连接。该胶囊充填机充填模块存在以下缺陷:胶囊充填机充填模块中下模孔为单一的通孔,由于实际充填时真空(负压)不稳定,导致吸附胶囊体的吸附力也不稳定(真空吸附稳定性差),易造成胶囊帽与胶囊体顺利不能分离,废囊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胶囊充填机充填模块对胶囊体的吸附力不稳定,易造成胶囊帽与胶囊体顺利不能分离,废囊较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能改善胶囊体真空吸附稳定性,能减少费囊产生的空心胶囊分离机构。r>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包括上囊板、下囊板、回转盘及真空气体分配板,所述上囊板固定连接在回转盘上并可进行纵向升降,上囊板上设有上囊孔,所述上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上囊孔中的大径孔直接与空心胶囊的胶囊帽直径相适配,上囊孔中的小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相适配,所述下囊板位于上囊板下方与上囊板贴合,下囊板上设有与上囊孔相对应的下囊孔,所述下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相适配,下囊孔的小径孔直径小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所述空心胶囊分离机构还包括真空缓冲板,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所述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底面密封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并可进行水平伸缩,真空缓冲板上与下囊孔对应位置之处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所述真空气体分配板位于真空缓冲板下方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真空气体分配板接触贴合,真空气体分配板上与缓冲孔对应位置处设有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的开口与缓冲孔的小径孔相连通。本技术新增了真空缓冲板;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紧固贴合,缓冲孔的大径孔与下囊板配合形成一密封真空(负压)腔体,密封真空腔体起到缓冲的作用,密封真空(负压)腔体有助于保持真空度(负压)的稳定,同时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使得真空吸附孔位于缓冲孔的大径孔上方并与缓冲孔相连通,密封真空(负压)腔体能对下囊孔中胶囊体产生持续吸附,且吸附力稳定,大大减少废囊的产生;同时本技术在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真空吸附孔既能增加对胶囊体底部边缘的真空吸附力,使其能顺利落入下囊孔中,同时还能吸走粘附在下囊孔内壁上的药粉(对下囊孔内壁进行清洁),避免胶囊体卡在下囊孔中而不能顺利落至下囊孔的底部,影响后续的药粉填充;真空气体分配板中的真空通道连接抽真空管路,这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手段,故不赘述。作为优选,所述上囊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面与位于回转盘内的纵向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上囊板通过第一固定板、螺丝、连接板的配合与回转盘固定连接,拆装维护方便;通过纵向气缸实现上囊板的纵向升降,运行稳定。作为优选,所述上囊板与第一固定板为同质一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真空缓冲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与位于回转盘内的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通过水平气缸实现真空气体分配板的水平伸缩,运行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真空缓冲板与第二固定板为同质一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囊孔中的大径孔开口处设有内导向斜面。作为优选,所述上囊板、下囊板的边角均设为圆角。作为优选,所述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与下囊孔内壁之间圆角过渡。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紧固贴合,使缓冲孔的大径孔与下囊板配合形成一密封真空(负压)腔体,有助于保持真空度(负压)的稳定,能对下囊孔中胶囊体产生持续吸附,且吸附力稳定,大大减少废囊的产生;(2)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真空吸附孔既能增加对胶囊体底部边缘的真空吸附力,使其能顺利落入下囊孔中,同时还能吸走粘附在下囊孔内壁上的药粉(对下囊孔内壁进行清洁),避免胶囊体卡在下囊孔中而不能顺利落至下囊孔的底部,影响后续的药粉填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上囊板的一种俯视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上囊板1,下囊板2,回转盘3,真空气体分配板4,上囊孔5,胶囊帽6,胶囊体7,下囊孔8,真空缓冲板9,真空吸附孔10,缓冲孔11,真空通道12,第一固定板13,连接板14,第二固定板15,内导向斜面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包括上囊板1、下囊板2、回转盘3、真空气体分配板4及真空缓冲板9,上囊板、下囊板的边角均设为圆角,上囊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3,上囊板与第一固定板为同质一体结构(不锈钢),第一固定板底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板14,连接板底面与位于回转盘内的纵向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使得上囊板可进行纵向升降,上囊板上开有上囊孔5,上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上囊孔中的大径孔开口处设有内导向斜面16,上囊孔中的大径孔直接与空心胶囊的胶囊帽6直径相适配,上囊孔中的小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7直径相适配,下囊板位于上囊板下方与上囊板贴合,下囊板上设有与上囊孔相对应的下囊孔8,下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相适配,下囊孔的小径孔直径小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10,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底面密封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上与下囊孔对应位置之处设有缓冲孔11,缓冲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真空气体分配板位于真空缓冲板下方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真空气体分配板接触贴合,真空缓冲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5,真空缓冲板与第二固定板为同质一体结构(不锈钢),第二固定板靠近回转盘的一侧与位于回转盘内的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包括上囊板(1)、下囊板(2)、回转盘(3)及真空气体分配板(4),所述上囊板固定连接在回转盘上并可进行纵向升降,上囊板上设有上囊孔(5),所述上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上囊孔中的大径孔直接与空心胶囊的胶囊帽(6)直径相适配,上囊孔中的小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7)直径相适配,所述下囊板位于上囊板下方与上囊板贴合,下囊板上设有与上囊孔相对应的下囊孔(8),所述下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相适配,下囊孔的小径孔直径小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胶囊分离机构还包括真空缓冲板(9),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10),所述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底面密封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并可进行水平伸缩,真空缓冲板上与下囊孔对应位置之处设有缓冲孔(11),所述缓冲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所述真空气体分配板位于真空缓冲板下方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真空气体分配板接触贴合,真空气体分配板上与缓冲孔对应位置处设有真空通道(12),所述真空通道的开口与缓冲孔的小径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胶囊分离机构,包括上囊板(1)、下囊板(2)、回转盘(3)及真空气体分配板(4),所述上囊板固定连接在回转盘上并可进行纵向升降,上囊板上设有上囊孔(5),所述上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上囊孔中的大径孔直接与空心胶囊的胶囊帽(6)直径相适配,上囊孔中的小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7)直径相适配,所述下囊板位于上囊板下方与上囊板贴合,下囊板上设有与上囊孔相对应的下囊孔(8),所述下囊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相适配,下囊孔的小径孔直径小于空心胶囊的胶囊体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胶囊分离机构还包括真空缓冲板(9),下囊孔内的台阶结构上设有若干围绕下囊孔的真空吸附孔(10),所述真空缓冲板与下囊板底面密封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回转盘固定连接并可进行水平伸缩,真空缓冲板上与下囊孔对应位置之处设有缓冲孔(11),所述缓冲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缓冲孔的大径孔直径大于下囊孔的大径孔直径,所述真空气体分配板位于真空缓冲板下方并与回转盘固定连接,真空缓冲板与真空气体分配板接触贴合,真空气体分配板上与缓冲孔对应位置处设有真空通道(12),所述真空通道的开口与缓冲孔的小径孔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正元沈超张伟芳缪金伟程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