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72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入鼻锁紧接头、滴鼻管、注射泵以及注射器,所述滴鼻管的一端活动穿设在入鼻锁紧接头中,并通过所述入鼻锁紧接头对滴鼻管进行固定,滴鼻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注射器与注射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滴鼻管和入鼻锁紧接头的分体式结构,滴鼻管活动设置在入鼻锁紧接头中并被入鼻锁紧接头固定,当入鼻锁紧接头被固定在用户鼻腔下方后,通过调节进入鼻腔的滴鼻管的长度,实现了可调节滴注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可调节滴注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可调节滴注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疗行业中,传统给药方式多是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包括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口服给药虽然方便,但口服给药时,药物多以扩散方式透过胃肠黏膜进入血液,随着血液流动到达相应部位发挥作用,药物到达病变部位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容易收到胃肠道多种酶和酸碱度影响,并且小肠吸收也不完全,使药效出现迟缓和降低。所以,口服给药有时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注射给药,药物是从肌肉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的就越快,因此较口服给药吸收快。但是,注射给药的副作用较口服给药大,比如容易造成组织损伤,局部疼痛、潜在并发症、不良反应出现迅速等,还可造成儿童病人的恐惧。
[0003]鼻腔给药相较于上述给药方式有着天然的临床优势。首先,这是一种无创的给药方式,使用者在应用时引入的临床风险较低,药物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入血或入脑,鼻腔内环境及鼻腔黏膜存在天然的免疫屏障,可阻止病原微生物或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其次,存在吞咽困难或不适合注射给药的使用者,使用鼻腔给药的形式可以弥补目前传统临床给药方法的缺点,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0004]滴鼻给药应用于住院病人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常见鼻腔滴管设备的给药点为固定式,当需要调节在鼻腔内的给药点时,只能整体调整鼻腔滴管设备的位置,但这不便于鼻腔滴管设备的固定。
[0005]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9900420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杆,所述给药杆内部设有存储空腔,所述给药杆外壁设有观测窗,所述给药杆一端设有给药球囊,所述给药球囊一端内壁设有止逆片,相邻所述止逆片之间设有复位带,所述给药杆一端设有给药管,所述给药管一端外壁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内部设有变形垫,所述给药管内部设有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一端与给药管之间设有给药孔。该专利文献通过设置定位片对给药管进入深度进行限定,避免插入过深对使用者造成基体伤害,使用者可通过变形垫的变形调整给药管在患处的给药角度。但是该专利文献无法调节进入鼻腔中给药杆的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入鼻锁紧接头、滴鼻管、注射泵以及注射器,所述滴鼻管的一端活动穿设在入鼻锁紧接头中,并通过所述入鼻锁紧接头对滴鼻管进行固定,滴鼻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注射器与注射泵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入鼻锁紧接头包括滴注接头、锁紧接头和中空体,所述滴注接头、锁紧接头和中空体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同心通孔,所述中空体设置在锁紧接头中,中空体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材质,在锁紧前滴鼻管穿过中空体后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或抵紧,所述滴注接头与锁紧接头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锁紧接头与滴注接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式连接或压扣式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滴注接头与锁紧接头通过螺纹式连接能够在锁紧前状态和锁紧后状态之间切换,在锁紧前,当滴鼻管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时,在锁紧接头周向旋转时,中空体随锁紧接头转动,滴鼻管与中空体发生相对转动,或者滴鼻管与中空体保持相对静止,共同与锁紧接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滴鼻管不随锁紧接头周向旋转。
[0011]优选地,在锁紧前,当滴鼻管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抵紧时,在周向方向上,滴鼻管与中空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中空体与锁紧接头之间的静摩擦力;当锁紧接头周向旋转时,滴鼻管与中空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克服中空体与锁紧接头之间的静摩擦力,使得中空体被滴鼻管保持不动,不随锁紧接头周向旋转;
[0012]所述中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下端面到上端限位面的距离大于锁紧接头与滴注接头锁定时锁紧接头凹槽的槽底面与滴注接头通道管下端面的间距,所述上端限位面为中空体的上端面或肩部;
[0013]在锁紧后,中空体受到所述槽底面与通道管下端面的共同挤压而引起在径向上膨胀的趋势,使得滴鼻管、中空体和锁紧接头三者固定,且中空体上端限位面与所述通道管下端面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中空体的下端面与锁紧接头凹槽的槽底面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0014]优选地,所述滴鼻管的一端密封,侧壁上设置有滴注孔,滴鼻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滴鼻管接头,所述滴鼻管接头连接在注射器的输出端;所述滴鼻管的外壁设置有刻度,滴鼻管的刻度设置在靠近滴注接头的一端;所述滴鼻管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硬质丝,所述硬质丝从滴鼻管靠近注射器的一端装入和取出。
[0015]优选地,所述锁紧接头靠近滴注接头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中空体设置在凹槽中,在滴注接头靠近锁紧接头的一端设置有通道管,当滴注接头和锁紧接头连接后,所述通道管与中空体的一端抵紧,通道管与中空体同轴,且通道管中部的孔径大于中空体通孔的孔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采用滴鼻管和入鼻锁紧接头的分体式结构,滴鼻管活动设置在入鼻锁紧接头中并被入鼻锁紧接头固定,当入鼻锁紧接头被固定在用户鼻腔下方后,通过调节进入鼻腔的滴鼻管的长度,实现了可调节滴注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0018]2、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通过入鼻锁紧接头的中空体既可以将滴鼻管固定,又可以使药液通过滴鼻管。
[0019]3、本技术公开的滴鼻管上的刻度用于记录滴鼻管与入鼻锁紧接头的相对位置,只需将入鼻锁紧接头连接在滴鼻管的特定位置处,即可将滴鼻管的滴注孔准确放置在鼻腔嗅区,从而不需要每次穿戴时借助内窥镜放置滴鼻管。
[0020]4、本技术在滴鼻管中可拆卸设置有硬质丝,便于入鼻操作,在入鼻操作完成后去除硬质丝,使滴鼻管恢复柔性。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图1为本技术中鼻腔给药装置使用者佩戴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鼻腔给药装置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的鼻腔给药装置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入鼻接头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为突出显示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中A

A角度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入鼻接头110槽底面126
[0030]导向隔板111可穿戴设备130
[0031]入鼻锁紧接头120软管131
[0032]滴注接头121锁紧扣132
[0033]锁紧接头122两通接头133
[0034]中空体123滴鼻管200
[0035]通道管124注射泵3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鼻锁紧接头、滴鼻管、注射泵以及注射器,所述滴鼻管的一端活动穿设在入鼻锁紧接头中,并通过所述入鼻锁紧接头对滴鼻管进行固定,滴鼻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注射器与注射泵连接;所述入鼻锁紧接头包括滴注接头、锁紧接头和中空体,所述滴注接头、锁紧接头和中空体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同心通孔,所述中空体设置在锁紧接头中,中空体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材质,在锁紧前滴鼻管穿过中空体后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或抵紧,所述滴注接头与锁紧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接头与滴注接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式连接或压扣式连接;所述滴注接头与锁紧接头通过螺纹式连接能够在锁紧前状态和锁紧后状态之间切换,在锁紧前,当滴鼻管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时,在锁紧接头周向旋转时,中空体随锁紧接头转动,滴鼻管与中空体发生相对转动,或者滴鼻管与中空体保持相对静止,共同与锁紧接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滴鼻管不随锁紧接头周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位置可调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锁紧前,当滴鼻管与中空体通孔的内壁抵紧时,在周向方向上,滴鼻管与中空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中空体与锁紧接头之间的静摩擦力;当锁紧接头周向旋转时,滴鼻管与中空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克服中空体与锁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怡周坚刘伟李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纳索菲德上海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