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13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包括:设置于人体外部的外设组件、设置于人体内部的内设组件;所述外设组件包括:第一容器、第一通过器、以及第二通过器;第一容器依次连通第一通过器、第二通过器;且第一容器内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液体,液体依次经过第一通过器、第二通过器并从第二通过器的端部流出;所述内设组件包括:第一内设管、第二内设管、以及被通过器,所述第二内设管和通过器均位于第一内设管内,所述第一内设管的端部对接第二通过器的端部,且第二通过器的另一端部具有排出孔;从第二通过器端部流出的液体流入第一内设管,液体在第一内设管内经过被通过器并从排出孔流出。管内经过被通过器并从排出孔流出。管内经过被通过器并从排出孔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治疗中,肠炎患者或有肠道问题的患者,需要专门灌肠的药治疗,传统方式为通过袋子和滴液管,从肛门插进去之后往里灌类似点滴,这种方式导致患者痛苦较大且药效一般。因为滴液管进去之后,在肠道里面临过弯和降升交界(交界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输出药液时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导致肠道受液不均匀。
[0003]专利申请号201510170613.4,专利名称为肠道内深度植入器械,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通过较长的给药管实现给药,通过单一的导丝加强强度,从而放置到目的位置,解决肠道过弯问题,但存在以下弊端:
[0004]1.传统给药液的方式,需要进气以压动药液到指定位置,这种给药方式不够均匀,药液容易在扭曲的肠道内产生堆积,且进气会导致患者腹胀出现不适;2.单一导丝并不能有效加强强度,在肠道里面临过弯和降升交界时,需要给药管具有足够的硬度才能顺利通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以优化内部结构布设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
技术实现思路
记载了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包括:
[0006]设置于人体外部的外设组件、设置于人体内部的内设组件;
[0007]所述外设组件包括:第一容器、第一通过器、以及第二通过器;第一容器依次连通第一通过器、第二通过器;且第一容器内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液体,液体依次经过第一通过器、第二通过器并从第二通过器的端部流出;
[0008]所述内设组件包括:第一内设管、第二内设管、以及被通过器,所述第二内设管和通过器均位于第一内设管内,所述第一内设管的端部对接第二通过器的端部,且第二通过器的另一端部具有排出孔;从第二通过器端部流出的液体流入第一内设管,液体在第一内设管内经过被通过器并从排出孔流出。
[0009]优选的,所述液体为可雾化的药液。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过器为用于将液体雾化的雾化器,雾化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容器,雾化器的输出端连通第二通过器。
[0011]优选的,考虑到雾化效率问题,所述第二通过器为降速囊体,从雾化器输出端排出的液体直接进入降速囊体,且被雾化器雾化的液体通过降速囊体后进入第一内设管。雾化的液体进入降速囊体后流速降低,避免对肠道刺激过大,避免形成过快气流且液体的浓度得到增大,液体均匀吸附到肠壁内疗效好;
[0012]优选的,为了操控内设组件的气压、第二内设管、以及被通过器;还包括:设置于外设组件、内设组件之间的对接件,对接件的一端连通降速囊体,对接件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内
设管。
[0013]优选的,对接件具有两个侧向口,两个侧向口均通向第一内设管内,其中一个侧向口为放气口,该放气口处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口盖,两个侧向口为供第二内设管通过的侧向口,所述第二内设管的一端从侧向口插至第一内设管内,第二内设管的另一端为握持端,握持端位于侧向口的外侧。握持端的设置为方便控制第二内设管的插入深度,也就是说,将握持端向前推进时,第二内设管在第一内设管前进,将握持端向后移动时,第二内设管在第一内设管后退,当然的,握持端的操作方式不仅限于前进和后退。另外握持端对应的侧向口处设有弹性密封圈,避免气体和液体漏出消除不可控因素;
[0014]考虑到气压可控问题,放气口在气压过高时,手动打开,避免患者出现腹胀不适情况,通常的,在给药完成后打开放气口进行排气避免腹胀,当然气压高低的判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定;
[0015]优选的,所述被通过器固定连接在第二内设管插入第一内设管的端部,被通过器跟随第二内设管的一同移动,所述第二内设管为柔性丝杆。所述被通过器的数量可为多个,从而对应不同的结肠分界,以实现全结肠段给药。
[0016]优选的,考虑到第一内设管在肠道内前进时遇到的受阻情况,如过弯或降升交界时第一内设管的支撑性不够不能继续通过的问题,设置被通过器;所述被通过器包括:首锁定段、尾锁定段、以及首锁定段和尾锁定段之间的柔性段,所述柔性段为可受力形变的柔性材质,首锁定段和尾锁定段为硬性材质。被通过器具有支撑能力,在第一内设管支撑性不够时从内部将第一内设管撑起,使第一内设管顺利过弯或通过降升结界,另外的,被通过器具备透气和透水性能不会造成阻塞、不影响液体的通过。
[0017]优选的,所述首锁定段为网格状球形结构;网格状球形结构的设计利于被通过器在第一内设管中的移动。且首锁定段的直径大于尾锁定段的直径;所述尾锁定段为圆筒状结构,尾锁定段朝向首锁定段的端部内具有限定槽,所述柔性段插入首锁定段端部的限定槽内;所述柔性段的一端固定连接首锁定段,柔性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内设管,所述尾锁定段可活动地套设在柔性段外侧,且尾锁定段的尾端延伸至第二内设管的握持端;为了适配述首锁定段和柔性段,尾锁定段的限定槽槽口为逐渐变大状,流线型设计利于被通过器整体的顺利通过;
[0018]所述柔性段包括:段体和弹性长条,所述段体外侧设有凹槽,弹性长条设置于段体外侧的凹槽,弹性长条的一端通过自由结点滑动连接凹槽的底面,弹性长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结点固定连接凹槽的底面;所述自由结点可滑动地嵌入凹槽底面的滑槽;所述自由结点的下端通过支线固定连接尾锁定段的限定槽;弹性长条为可形变的结构,具体的使用过程为:从握持端将尾锁定段向外拉动,使尾锁定段后移并与柔性段外侧逐渐分离,分离过程中,尾锁定段通过支线拉动自由结点滑动后移,以使弹性长条形变收缩形成拱状,并顶抵第一内设管的内壁并施加支撑作用力;
[0019]为了扩大支撑面积,所述弹性长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长条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形成支撑,从而均匀地加强第一内设管的支撑强度,也就是说,从内部将第一内设管撑起,使第一内设管具备很好的过弯通过能力,使第一内设管能够在肠道内不受阻碍的自由移动,配合雾化液体达到治疗目的。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设管远离对接件的端部具有多个雾化孔,雾化孔呈长条状开
设于第一内设管端部侧面,且多个第一内设管之间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内设管远离对接件的端部还设有无线镜头。无线镜头便于观察情况,提高可控性完善整体功能。错开设置的雾化孔创造了更大的给药面积并且降低第一内设管端部的硬度,提升了第一内设管端部的柔性。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0022]1.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采用雾化的给药方式,雾化的液体进入降速囊体后流速降低,避免对肠道刺激过大,避免形成过快气流且液体的浓度得到增大,液体均匀吸附到肠壁内疗效好;考虑到气压可控问题,放气口在气压过高时,手动打开,避免患者出现腹胀不适情况,通常的,在给药完成后打开放气口进行排气避免腹胀,当然气压高低的判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定;
[0023]2.另一方面的,考虑到第一内设管在肠道内前进时遇到的受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人体外部的外设组件(1)、设置于人体内部的内设组件(2);所述外设组件(1)包括:第一容器(3)、第一通过器(4)、以及第二通过器(5);第一容器(3)依次连通第一通过器(4)、第二通过器(5);且第一容器(3)内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液体,液体依次经过第一通过器(4)、第二通过器(5)并从第二通过器(5)的端部流出;所述内设组件(2)包括:第一内设管(6)、第二内设管(7)、以及被通过器(8),所述第二内设管(7)和被通过器(8)均位于第一内设管(6)内,所述第一内设管(6)的端部对接第二通过器(5)的端部,且第二通过器(5)的另一端部具有排出孔(9);从第二通过器(5)端部流出的液体流入第一内设管(6),液体在第一内设管(6)内经过被通过器(8)并从排出孔(9)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为可雾化的药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过器(4)为用于将液体雾化的雾化器,雾化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容器(3),雾化器的输出端连通第二通过器(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过器(5)为降速囊体,从雾化器输出端排出的液体直接进入降速囊体,且被雾化器雾化的液体通过降速囊体后进入第一内设管(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设组件(1)、内设组件(2)之间的对接件(10),对接件(10)的一端连通降速囊体,对接件(10)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内设管(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肠道专用的深度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接件(10)具有两个侧向口,两个侧向口均通向第一内设管(6)内,其中一个侧向口为放气口,该放气口处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口盖,两个侧向口为供第二内设管(7)通过的侧向口,所述第二内设管(7)的一端从侧向口插至第一内设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刚徐宝宏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