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26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及其装置,包括:喷嘴,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流道且流道的远端、近端分别为流道出口、流道进口;水芯,周向布置有过水槽,被配置在流道内部;出液管,呈弯型,包括一体连接的平行段及倾斜段。倾斜段的末端从流道进口延伸到流道的内部且周向与流道的内壁密封贴合使得当流体从平行段流入时从倾斜段流出进入流道内部并经过水槽后从流道出口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使鼻喷器的药源部分保持直立,再通过水芯周向设置的多个过水槽的导引作用,既解决了药液鼻腔沉积位置平行性差的问题,又保证了药液以最佳角度喷射到嗅区,实现了高嗅区沉积率,从而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脑屏障(BBB)是药物发挥中枢性疾病治疗作用的最主要瓶颈,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现有给药如口服、静脉、肌肉、皮下等途径不能有效地将药物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CNS)。由于药物无法有效跨越血脑屏障,从而不能发挥脑部疾病治疗作用。此外,随着药物给药剂量的增加,全身性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加。
[0003]中枢的给药途径有侧脑室给药(ICV)、大脑实质直接注射等方法,虽然靶向性好,能将药物直接递送到损伤的脑区发挥疗效,但由于锥颅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可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此外,现有的中枢给药途径花费偏高,病人经济负担过重,对于成千上万的脑病患者来说,广泛应用显得不切实际。因此,寻找一条无创的,避开血脑屏障阻碍的中枢给药途径是药物发挥脑部疾病实际治疗作用的关键。
[0004]通过鼻粘膜给药已被认为是一种药物能被快速高效吸收的给药的方式,鼻粘膜细胞上有很多微细绒毛,能够大大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粘膜细胞下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药物通过粘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体循环,此外,鼻腔内酶的代谢作用远远小于胃肠道,因此,鼻腔给药系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5]现有技术中的鼻喷器由于不能精准定位至嗅区,导致脑靶向性降低。常规鼻喷药液主要沉积下鼻道,药物跨膜吸收后先入血液,再跨越血脑屏障入脑。但嗅区有丰富的嗅神经,可将药物绕过BBB直接入脑。此外,由于药液直接入脑,所以精准度及给药平行性尤为重要。
[0006]非直立情况下,患者手持喷器容易每次使用有差异,导致药液鼻腔沉积位置的平行性差,可能影响药效,患者在家中自行治疗时,对入鼻部分难以精确把握,如何保证药液以最佳角度喷射到嗅区成为治疗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具有高嗅区靶向性好、给药精准度高、平行性好、使用及携带方便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及其装置。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包括:喷嘴,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流道且流道的远端、近端分别通过流道出口、流道进口与外部连通;水芯,周向布置有过水槽,被配置在所述流道内部并靠近流道的远端;出液管,呈弯型,包括一体连接的平行段以及倾斜段,其中,所述倾斜段的末端从所述流道进口延伸到所述流道的内部且周向与所述流道的内壁密封贴合使得当流体从平
行段流入时从倾斜段流出进入所述流道内部并经过水槽后从所述流道出口喷出。
[0009]优选地,所述喷嘴的近端配置有限位结构使得当流道的远端伸入到鼻孔内部最深处的位置能够被所述限位结构定位。
[0010]优选地,所述过水槽沿所述水芯轴向的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水芯包括水芯前端以及水芯后端,所述过水槽布置在所述水芯后端;所述水芯后端的外径大于水芯前端的外径。
[0012]优选地,所述水芯前端的端部为圆形平面,所述流道出口朝向所述水芯前端的一侧配置旋风槽。
[0013]优选地,所述流道容纳所述水芯前端的位置朝向远端的方向为空间逐渐变小的阶梯状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水芯后端的端部呈内凹状且内凹处与所述过水槽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流道的远端的外部呈内凹的碗底凹面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喷嘴与水芯后端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卡接或螺纹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装置,包括所述的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还包括:喷头,顶部连接所述平行段,用于输送流体;定量泵,顶部连接喷头的底部,为流体的输送提供动力;储液瓶,用于容纳流体,所述定量泵匹配安装在所述储液瓶上且底端延伸到储液瓶内部的最底端。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液管设置为弯型,能够使鼻喷器的药源部分保持直立,再通过水芯周向设置的多个过水槽的导引作用,既解决了药液鼻腔沉积位置平行性差的问题,又保证了药液以最佳角度喷射到嗅区,实现了高嗅区沉积率,从而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降低潜在的外周系统副作用。
[0019]2、本专利技术中水芯前端的端部为圆形平面,流道出口朝向水芯前端的一侧配置旋风槽与喷孔形成连贯一体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将旋风槽设置在水芯上与喷孔分离的结构相比,避免了旋风流体与喷孔壁面之间冲击减弱的效应,使得流体旋转与喷孔喷出一气呵成,喷雾效果更好。
[0020]3、本专利技术中喷嘴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以解决患者自行给药时入鼻部位的长度难以精确把控而引起药效降低的缺陷。
[0021]4、本专利技术中水芯设置成多个过水槽,过水槽总过水量少于水芯前端与喷嘴形成的过水空间,保证了喷雾的爆发力适中,既可以保证将喷雾集中到嗅区,又可以保持喷药时各连接部件保持紧密连接而不发生脱离。
[0022]5、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药品在嗅区的沉积率,提高药品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率;提高药品对嗅区的靶向性、给药精准度、平行性、患者顺应性,且使用方便,携带便利。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喷雾头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水芯与喷嘴装配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水芯与喷嘴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向鼻内喷射药液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向鼻内喷射药液的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向鼻内喷射药液的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7为旋风槽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示出:出液管1平行段11倾斜段12水芯2水芯前端21水芯后端22过水槽221喷嘴3流道31流道出口311流道进口312限位结构32喷头4防尘盖5定量泵6储液瓶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包括出液管1、水芯2以及喷嘴3,如图1、图2、图3所示,喷嘴3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流道31且流道31的远端、近端分别通过流道出口311、流道进口312与外部连通;水芯2周向布置有过水槽221,过水槽221优选沿水芯2轴向的方向延伸,过水槽2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沿水芯2周向均匀或非均匀设置多个,过水槽221被配置在流道31内部并靠近流道31的远端;出液管1呈弯型,出液管1的特殊弯度可增强患者使用顺应性,方便在喷射药液时可直立按压设备,更有利于药液的喷出;且患者在家自行使用时,喷嘴3的限位功能可保障给药平行性、精准定位和高靶向的向嗅区喷射,提高药液的嗅区沉积率,出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3),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流道(31)且流道(31)的远端、近端分别通过流道出口(311)、流道进口(312)与外部连通;水芯(2),周向布置有过水槽(221),被配置在所述流道(31)内部并靠近流道(31)的远端,所述水芯(2)包括水芯前端(21)以及水芯后端(22),所述过水槽(221)布置在所述水芯后端(22),所述水芯后端(22)的端部呈内凹状且内凹处与所述过水槽(221)连通,所述水芯前端(21)的端部为圆形平面,所述流道出口(311)朝向所述水芯前端(21)的一侧配置旋风槽;出液管(1),呈弯型,包括一体连接的平行段(11)以及倾斜段(12),其中,所述倾斜段(12)的末端从所述流道进口(312)延伸到所述流道(31)的内部且周向与所述流道(31)的内壁密封贴合使得当流体从平行段(11)流入时从倾斜段(12)流出进入所述流道(31)内部并经过水槽(221)后从所述流道出口(311)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的近端配置有限位结构(32)使得当流道(31)的远端伸入到鼻孔内部最深处的位置能够被所述限位结构(32)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鼻内喷射药液的喷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槽(221)沿所述水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怡陈柱佗李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纳索菲德上海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