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73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供药泵、进药针顶出机构、药物容器套装机构、饲药管和饲药管进给机构;供药泵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进药针顶出机构,进药针顶出机构具有顶针输出端,顶针输出端位于药物容器套装机构的一侧;药物容器套装机构内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药物容器,能够将药物容器推送至进药针顶出机构的顶针输出端所对应的位置;饲药管的一端连接供药泵的输出端,另一端的端部密封且侧壁设置有喷孔;饲药管进给机构连接在饲药管上,能够对饲药管进行弯曲、送进和退回。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雾化给药以及间歇性持续给药,适用于生物医药等药物的给药。适用于生物医药等药物的给药。适用于生物医药等药物的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上鼻道定靶式喷射药物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治疗脑部疾病传统的用药方式主要为口服和注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是老年、幼儿及一些特殊疾病状态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或存在明显的口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吸收障碍。二是治疗脑部疾病需要很高的脑组织药物浓度,而由于肝脏首过效应及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口服给药在脑组织中不易达到高浓度。三是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而传统的口服方式药物到达脑组织时间较长,起效较慢。四是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较差时。在上述这些情况下,目前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取注射给药。而注射给药属于有创式给药,如药物制剂中存在风险因素,如不溶性微粒、热源、微生物等,会对患者造成较高的临床风险。且长期注射给药,患者的顺应性较差,容易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
[0003]此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口服或注射药物意味着药物在通过血液到达大脑之前必须先通过身体。为了确保足够的口服或注射药物到达大脑,患者服用的药物必须远远超过大脑最终接受的剂量,这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长期体重增加、糖尿病、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和器官损伤。
[0004]鼻腔给药在上述情况下有着天然的临床优势。首先,这是一种无创的给药方式,患者在应用时引入的临床风险较低,药物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入血或入脑,鼻腔内环境及鼻腔黏膜存在天然的免疫屏障,可阻止病原微生物或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其次,存在吞咽困难或不适合注射给药的患者,使用鼻腔给药的形式可以弥补目前传统临床给药方法的缺点,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且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鼻腔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使药物快速到达作用部位,降低药物在外周循环中的浓度,降低外周副作用。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鼻腔给药带来的给药效率飞跃意味着像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减少多达四分之三,这将使他们免受相应的副作用,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所需治疗的频率。这种新方法以喷雾剂的方式将药物直接通过鼻子输送到大脑,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的使用方式,以及更可靠、有效的治疗。
[0005]本专利技术可适用的适应症领域包括帕金森病、精神分裂、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中枢神经镇痛、肿瘤脑转移、脑血管意外等。
[0006]帕金森病患者通常采用口服多巴类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病患者在晚期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让口服药物变得难以实现。注射给药作为有创给药形式,会引入更高的临床风险,且用药不便。而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鼻腔给药,解决了注射给药的便利性问题,且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降低了外周副作用。
[0007]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药物起效较慢,通常抑郁症患者在服药几周或几个月后才有较明显的症状改善,且持续治疗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以
上。传统的给药方式无法解决药物起效缓慢的问题,且长时间、多频次的用药,如果以注射方式给药,患者的顺应性极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脑靶向性,可将药物快速递送入脑,且无注射给药的顺应性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给药方式起效慢和顺应性差的问题。
[0008]肿瘤脑转移一直是临床上未得到解决的难题,因为化疗药物入脑量有限,所以肿瘤脑转移患者目前只能采用脑部放疗、手术切除或全身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纵使如此,肿瘤脑转移患者的生存几率还是极低,且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本专利技术可将化疗药物靶向递送至脑内,解决临床上化疗药物入脑量小的问题,增加药物入脑浓度,减小外周副作用,为肿瘤脑转移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0009]中枢神经镇痛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但一些传统药物无法取得理想镇痛效果的情况下,要求患者采用鞘内注射的方式给药,这种给药方式会引入极大的临床风险,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鼻脑给药,可以将药物靶向输送至脑部,让中枢神经镇痛药物直接在脑部起效,避免的鞘内注射的方式,可以为需要中枢神经系统镇痛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成为临床给药的重要补充。
[0010]此前,Mishra教授和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合作者曾专利技术了一种水溶性的药物,这种药物也被用于当前的研究中。他们创造的新形式相较于传统给药方式更容易操作,但他们仍然缺乏一个有效的工具来将其送入大脑。而且还存在一个问题,通过鼻子输送的药物通常会很快从体内清除,需要经常重新给药。
[0011]专利文献CN102247642B公开了一种携带式鼻腔持续给药装置,通过导管将储液药囊中的药液引流至给药释放架中,在由一设置于给药释放架上的给药小体将药液缓慢释放。这种装置过于简单,无法实现雾化给药以及间歇性持续给药,因此无法适用于抗精神病等药物的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包括:供药泵8、进药针顶出机构7、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饲药管2和饲药管进给机构3;所述供药泵8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具有能够轴向移动的顶针输出端,所述顶针输出端位于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的一侧;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内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药物容器,能够将所述药物容器推送至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的顶针输出端所对应的位置;所述饲药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供药泵8的输出端,另一端的端部密封且侧壁设置有喷孔;所述饲药管进给机构3连接在所述饲药管2上,能够对所述饲药管2进行弯曲、送进和退回;饲药管进给机构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其中,所述顶针输出端在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插入所述药物容器内获取药物,以及将所述药物容器从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中顶出。
[0014]优选地,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包括:仓体51、滑块52和第一弹性件53;所述滑块52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53弹性连接在所述仓体51内壁的一侧,所
述滑块52的另一侧与所述仓体51内壁构成药物容器的容置空间;所述仓体51对应于顶针输出端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顶针孔,供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进出,所述顶针孔相对侧的所述仓体51上开设有药物容器孔,供所述药物容器被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顶出;所述第一弹性件53将药物容器顶向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以便所述药物容器被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依次从所述药物容器孔向外顶出。
[0015]优选地,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包括:进药针顶杆71、进药针72、进药针电机、传动机构和多个第一滚子73;所述进药针顶杆71套设在所述进药针72外部,所述进药针72的头部露出所述进药针顶杆71,所述进药针顶杆71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滚子73之间;所述进药针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多个第一滚子73,从而驱动所述进药针顶杆71和所述进药针72轴向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药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药泵(8)、进药针顶出机构(7)、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饲药管(2)和饲药管进给机构(3);所述供药泵(8)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具有能够轴向移动的顶针输出端,所述顶针输出端位于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的一侧;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内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药物容器,能够将所述药物容器推送至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的顶针输出端所对应的位置;所述饲药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供药泵(8)的输出端,另一端的端部密封且侧壁设置有喷孔;所述饲药管进给机构(3)连接在所述饲药管(2)上,能够对所述饲药管(2)进行弯曲、送进和退回;饲药管进给机构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其中,所述顶针输出端在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插入所述药物容器内获取药物,以及将所述药物容器从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中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容器套装机构(5)包括:仓体(51)、滑块(52)和第一弹性件(53);所述滑块(52)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53)弹性连接在所述仓体(51)内壁的一侧,所述滑块(52)的另一侧与所述仓体(51)内壁构成药物容器的容置空间;所述仓体(51)对应于顶针输出端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顶针孔,供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进出,所述顶针孔相对侧的所述仓体(51)上开设有药物容器孔,供所述药物容器被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顶出;所述第一弹性件(53)将药物容器顶向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以便所述药物容器被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依次从所述药物容器孔向外顶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针顶出机构(7)包括:进药针顶杆(71)、进药针(72)、进药针电机、传动机构和多个第一滚子(73);所述进药针顶杆(71)套设在所述进药针(72)外部,所述进药针(72)的头部露出所述进药针顶杆(71),所述进药针顶杆(71)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滚子(73)之间;所述进药针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多个第一滚子(73),从而驱动所述进药针顶杆(71)和所述进药针(72)轴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药物喷射至鼻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4)、容器托(55)以及容器塞(56);所述容器塞(56)滑动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54)内,与所述容器本体(54)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容器托(55)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怡陈柱佗郑建陈毛毛
申请(专利权)人:纳索菲德上海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