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喷头和一种鼻腔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01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喷头和鼻腔给药装置。该雾化喷头包括:喷雾罩,包括圆锥形的罩体和设置于该罩体内部并与该罩体的内部顶端连通的连接筒,该连接筒的筒壁上设有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以与伸入该连接筒内的注射器外侧的相应卡爪结构或卡口结构不可拆卸地卡接配合,该罩体的外部顶端伸出有柱状端部,用以伸入鼻腔内部,该连接筒、该柱状端部以及两者间的罩体部分共同形成连通通道,该柱状端部的前端设有喷雾孔;以及流体引导筒,设置于该连通通道内并与通道内壁过盈配合,该流体引导筒的上端设有液体流出孔,该流体引导筒内的液体经由该液体流出孔流出并被引导至从该喷雾孔喷出。喷出。喷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喷头和一种鼻腔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雾化喷头,以及一种鼻腔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鼻腔给药是一种新型且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给药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已得到一定的应用,例如,向鼻腔内喷药剂治疗鼻炎等鼻腔疾病。鼻腔给药的给药方式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且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等优点,未来在婴幼儿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及疫苗的接种等方面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目前,部分鼻喷式疫苗已经上市,后续鼻喷方式还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0003]市面上常见的用于鼻腔给药的雾化喷头安装于药剂瓶上,靠用户凭感觉将喷嘴伸入鼻腔内部给药。如果用药对象是儿童,或者其他无法准确掌握喷嘴伸入鼻腔的深度的对象,这种鼻腔给药装置存在容易伸入鼻腔过深的风险,从而导致对鼻腔造成损伤。此外,该雾化喷头通常多次重复使用,直至药剂瓶内的药物用完为止,但是多次使用同一雾化喷头,会造成雾化喷头被污染,在雾化给药的过程中容易将一些细菌、病毒等带入鼻腔。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鼻腔给药技术,能够实现鼻腔给药装置的一次性使用的效果,并且对鼻腔给药装置的喷头伸入鼻腔的深度进行干涉,从而避免喷头伸入鼻腔的距离过深,造成鼻粘膜损伤,提升鼻腔给药装置送药过程和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喷头,以及一种鼻腔给药装置,能够实现鼻腔给药装置的一次性使用的效果,并且对鼻腔给药装置的喷头伸入鼻腔的深度进行干涉,从而避免喷头伸入鼻腔的距离过深,造成鼻粘膜损伤,提升鼻腔给药装置送药过程和操作的安全性。
[0007]具体来说,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上述雾化喷头,包括:喷雾罩,包括圆锥形的罩体和设置于该罩体内部并与该罩体的内部顶端连通的连接筒,该连接筒的筒壁上设有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以与伸入该连接筒内的注射器外侧的相应卡爪结构或卡口结构不可拆卸地卡接配合,该罩体的外部顶端伸出有柱状端部,用以伸入鼻腔内部,该连接筒、该柱状端部以及两者间的罩体部分共同形成连通通道,该柱状端部的前端设有喷雾孔;以及流体引导筒,设置于该连通通道内并与通道内壁过盈配合,该流体引导筒的上端设有液体流出孔,该流体引导筒内的液体经由该液体流出孔流出并被引导至从该喷雾孔喷出。
[0008]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筒的筒壁上的该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位于该罩体的底部水平面下方的该连接筒的筒壁下侧。
[000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筒的内部下侧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向靠近该罩体的方向凹陷的定位部,该定位部与该连接筒的筒壁下侧的该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处于同一纵向轴线,以对伸入该连接筒内的该注射器的外侧的该卡爪结构或卡口结构进行周向定位。
[001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筒壁下侧的该卡口结构的下边缘呈弧形,沿该下边缘的弧形两端的端点作切线,该切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0
°
~70
°

[001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切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
°

[001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罩体的圆锥面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在20~60
°

[001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柱状端部的伸出的长度范围在1~6mm,其直径范围在4~8mm。
[001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流体引导筒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开口的液体流出孔,在该喷雾罩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层由多片扇叶状凸起组成的流体雾化结构,该多片扇叶状凸起沿该喷雾孔的周向均匀排布,以增压经由该液体流出孔流出的该液体,引导其螺旋前进至该喷雾孔。
[001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流体雾化结构还包括锥形通道,该锥形通道在靠近该喷雾孔的一端横截面逐渐收窄,以对流向该喷雾孔的液体进行增压。
[0016]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上述鼻腔给药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雾化喷头;以及注射器,该注射器的上端插入该雾化喷头的下端,并与该雾化喷头卡接配合。
附图说明
[0017]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0018]图1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B为图1A所示的鼻腔给药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雾化喷头中喷雾罩的主视图;
[0021]图3A为图2所示的雾化喷头中的喷雾罩的剖视图;
[0022]图3B为图2所示的雾化喷头中的流体引导筒的剖视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喷雾孔的剖视图;以及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射器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鼻腔给药装置;
[0027]200雾化喷头;
[0028]210喷雾罩;
[0029]211罩体;
[0030]212连接筒;
[0031]213柱状端部;
[0032]2130倒角;
[0033]214喷雾孔;
[0034]2140流体雾化结构;
[0035]2141扇叶状凸起;
[0036]2142锥形通道;
[0037]215卡口结构;
[0038]2150下边缘;
[0039]216定位部;
[0040]220流体引导筒;
[0041]221液体流出孔;
[0042]300注射器;
[0043]310卡爪结构;
[0044]320针筒;
[0045]321出液口;
[0046]330推杆;
[0047]331活塞;
[0048]3310安装主体;
[0049]3311延伸部;
[0050]340针头;
[0051]341针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罩,包括圆锥形的罩体和设置于所述罩体内部并与所述罩体的内部顶端连通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上设有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以与伸入所述连接筒内的注射器外侧的相应卡爪结构或卡口结构不可拆卸地卡接配合,所述罩体的外部顶端伸出有柱状端部,用以伸入鼻腔内部,所述连接筒、所述柱状端部以及两者间的罩体部分共同形成连通通道,所述柱状端部的前端设有喷雾孔;以及流体引导筒,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内并与通道内壁过盈配合,所述流体引导筒的上端设有液体流出孔,所述流体引导筒内的液体经由所述液体流出孔流出并被引导至从所述喷雾孔喷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上的所述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位于所述罩体的底部水平面下方的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下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的内部下侧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向靠近所述罩体的方向凹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下侧的所述卡口结构或卡爪结构处于同一纵向轴线,以对伸入所述连接筒内的所述注射器的外侧的所述卡爪结构或卡口结构进行周向定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下侧的所述卡口结构的下边缘呈弧形,沿所述下边缘的弧形两端的端点作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耐思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