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喷头和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432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雾化喷头和喷雾装置,雾化喷头包括喷雾筒体、引流件以及液体阀,其中,喷雾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向其轴线方向收拢形成出液孔;引流件设于喷雾筒体内,引流件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第一封堵部的外周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引流槽,第二封堵部外周壁与喷雾筒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隔;液体阀设于喷雾筒体内部且与引流件抵接,所述液体阀的外周壁与喷雾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液体阀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凹槽,其中,所述液体阀为弹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喷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喷雾施药装置密封性差的问题,保证了预灌装内容物的稳定性和无菌性,同时能起到减小雾化喷头内死体积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喷头和喷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耗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喷头和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将液体喷射到患者的患处或手术部位的施药方式经常被应用,例如,口鼻部施用麻醉药物、将药剂喷射至眼耳鼻喉等部位治疗疾病等,目前鼻喷疫苗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喷雾施药的方式具有不会损伤患者的皮肤、降低患者的心理恐慌,同时消除皮下注射针头等非无菌尖锐物对医护带来的风险的优点。目前,常用的喷雾施药装置通常由喷雾头和配合组装的喷雾瓶/储液器组成,喷雾瓶内往往储存几十次喷雾量的药物,喷雾头多次喷雾、重复使用。这种喷雾装置会导致施药剂量不准确,且喷雾瓶内存放药物剂量大、存在过量用药的风险。
[0003]为了解决施药剂量不准确、喷液瓶储药量太大的问题,已存在使用皮下注射器的针筒替代喷液瓶的产品。可根据施药剂量选择合适规格的针筒,通过针筒上的刻度控制施药剂量。在针筒内预灌装药物已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预灌装液体药剂,或者分腔室预灌装液体药剂和冻干粉。然而,通过针筒承载或储存药剂,又给喷雾施药装置提出了新的挑战,给患者施药之前药物的储存、运输和处理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喷雾施药装置必须具有密封性来保证内容物的稳定性和无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喷头,包括:喷雾筒体,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向其轴线方向收拢形成出液孔;引流件,其设于所述喷雾筒体内,所述引流件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的外周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第二封堵部沿其轴线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封堵部外周壁与所述喷雾筒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隔;以及液体阀,其设于所述喷雾筒体内部且与所述引流件抵接,所述液体阀的外周壁与喷雾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液体阀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凹槽,其中,所述液体阀为弹性件。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体阀的外周壁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喷雾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凸缘上。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体阀为柱状结构,所述凹槽设于液体阀的外周壁。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雾筒体内对应所述出液孔处设有多个凸台,多个所述凸台以所述出液孔为中心呈螺旋状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第二封堵部远离所述第一封堵部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抵接。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道与所述出液孔之间开设有旋流液槽,所述旋流液槽的横截面自所述流道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呈渐缩结构。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封堵部远离出液孔一端设有第一接合平台,所述液体阀朝向所述引流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合平台,所述第二接合平台与所述第一接合平台相抵接。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平台和/或第二接合平台的径向宽度均小于所述喷雾筒体在该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一接合平台与所述喷雾筒体内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接合平台与所述喷雾筒体内壁之间共同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分别与所述引流槽和凹槽相连通。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封堵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封堵部的径向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在其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与所述喷雾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封堵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喷雾筒体在该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二封堵部外周壁与所述喷雾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缝隙,所述导流缝隙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和流道。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流件沿其轴线开设有朝向所述液体阀的中间槽。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体阀远离所述引流件的端面设有外凸伞面,所述外凸伞面的截面轮廓角度为θ,其中100
°
≤θ<180
°

[0016]一种喷雾装置,包括预灌装注射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雾化喷头;所述预灌装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出液端头密封设于所述喷雾筒体的开口内,所述注射筒的出液端头与所述液体阀相抵接。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一种雾化喷头,其在喷雾筒体内部设置引流件和液体阀,其中,液体阀为弹性件能够将液体阀本身以及引流件卡在喷雾筒体的内部,同时,在引流件和液体阀上分别设置引流槽和凹槽,使得预灌装内容物能够经喷雾筒体的开口向出液孔输送完成雾化,另外,引流件主要起到引流的作用和减小雾化喷头内死体积的作用,引流件较大程度上占用喷雾筒体的内部空间,使得留存在喷雾筒体内的剩余液体体积减小,从而能够避免内容物出现浪费;一种喷雾装置,注射筒的出液端头与液体阀抵接,当液体阀处于自然形态时,能够将注射筒的出液端头封堵;当液体阀发生弹性形变时,液体阀与注射筒的出液端头之间存在供内容物流出的间隙,以便于内容物经过液体阀的凹槽流向引流件,因此,本方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性效果,保证注射筒内药物的稳定性和无菌性,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雾化喷头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筒体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筒体的仰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件的剖面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液体阀的剖面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件与液体阀的装配时的结构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9中B

B截面的剖视图。
[0029]图中,100、雾化喷头;10、喷雾筒体;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第三腔室;104、第四腔室;105、第五腔室;106、第六腔室;107、凸台;108、旋流液槽;109、出液孔;110、第一空腔;111、第二空腔;112、导流缝隙;113、流道;20、引流件;201、第一封堵部;202、第二封堵部;203、第一接合平台;204、中间槽;205、引流槽;30、液体阀;301、凸缘;302、外凸伞面;303、第二接合平台;304、凹槽;200、预灌装注射器;40、注射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顶部”、“底部”、“内”、“外”、“轴向”、“周向”、“之间”、“靠近”、“远离”、“一侧/端”、“另一侧/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筒体,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向其轴线方向收拢形成出液孔;引流件,其设于所述喷雾筒体内,所述引流件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的外周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第二封堵部沿其轴线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封堵部外周壁与所述喷雾筒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隔;以及液体阀,其设于所述喷雾筒体内部且与所述引流件抵接,所述液体阀的外周壁与喷雾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液体阀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凹槽,其中,所述液体阀为弹性件,所述液体阀能够用于与注射筒的出液端抵接,当液体阀处于自然形态时,能够将注射筒的出液端封堵;当液体阀发生弹性形变时,液体阀与注射筒的出液端之间存在供液体药剂流出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阀的外周壁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喷雾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凸缘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阀为柱状结构,所述凹槽设于液体阀的外周壁。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筒体内对应所述出液孔处设有多个凸台,多个所述凸台以所述出液孔为中心呈螺旋状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第二封堵部远离所述第一封堵部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与所述出液孔之间开设有旋流液槽,所述旋流液槽的横截面自所述流道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呈渐缩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部远离出液孔一端设有第一接合平台,所述液体阀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朱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耐思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