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比洛芬的药物组合物与贴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13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有氟比洛芬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氟比洛芬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至少包含稳定剂,且所述氟比洛芬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为1:(0.5~2),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含有氟比洛芬的药物组合物含有的氟比洛芬的各组分能够相互配合,从而使其具有活性成分稳定性好和透皮吸收性能优异的特点。能优异的特点。能优异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氟比洛芬的药物组合物与贴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比洛芬的药物组合物与贴剂。

技术介绍

[0002]氟比洛芬是一种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发挥治疗作用,镇痛和抗炎效果较好,临床常用于炎症、发热和轻中度痛症的对症治疗,可用于治疗阿司匹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0003]目前市面销售的含氟比洛芬的产品包括片剂、颗粒剂、注射剂和外用制剂等。其中,氟比洛芬口服制剂吸收迅速,但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仅为3~5h,在长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需频繁给药,无法满足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其二,口服氟比洛芬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造成部分患者无法使用。
[0004]与氟比洛芬口服制剂相比,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因此,经皮给药成为氟比洛芬的首选方式。如专利文献CN104546803A公开了一种氟比洛芬水凝胶贴膏的制备方法,以克罗米通作为增溶剂,将药物分散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基质中。与之相似的是,专利文献CN1443532A通过乳化剂将氟比洛芬分散于亲水性巴布剂基质中,专利文献CN106822065A通过添加额外的油相,如癸酸甘油酯等,将药物稳定在亲水性基质材料中。然而,氟比洛芬在水中溶解度较差,常采用与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成水包油型乳剂的形式加入到亲水性基质中。因此,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基质的凝胶贴膏制剂往往存在活性物质吸收速度慢,释放不稳定的问题,仍需要继续进行改善。且水溶性凝胶贴膏往往制备工艺复杂,须严格控制基质的pH值(美国专利第5,807,568号),给制剂的生产造成不便。
[0005]现有技术也对其他类型基质的透皮制剂进行了多次尝试,如CN103211799A公开一种采用聚异丁烯和硅酮作为基质材料的透皮制剂;CN105232496A公开含有氟比洛芬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壳聚糖、卡波姆和丙三醇等作为基质材料;CN103079552A采用二甘醇单甲醚和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与氟比洛芬通过形成药物组合物进行透过治疗。然而,溶剂型压敏胶,由于制备过程中使用到有机溶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能耗消耗大的问题。乳液型压敏胶由于干燥速度慢,乳化剂迁移等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热熔压敏胶(Hot Melt Presses

Sensitive Adhesive,HMPSA)采用热塑性聚合物为基质,熔融状态下涂布,常温冷却硬化,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且自动化程度高,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等领域。
[0006]在此基础上,多篇专利报道了氟比洛芬热熔压敏胶透皮制剂的制备方法。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8

319234号公开了一种由橡胶成分、增粘性树脂和软化剂组成的贴剂。然而,由于几种粘合剂成分均不能溶解氟比洛芬,且氟比洛芬在制剂中呈结晶状状态,因此释放情况较差。为了改善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WO93/04677号专利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L

薄荷醇作为氟比洛芬溶解剂的方法,然而,随着L

薄荷醇的挥发,氟比洛芬仍存在结晶的可能性。日本专利特开平7

309749公开使用乳酸酯作为溶解剂,但破坏了粘合剂基质的凝集力,
进而在皮肤上产生糊状残留,造成皮肤刺激。专利文献CN102028673A通过调整基质中增粘树脂的比例使药物稳定化,从而抑制氟比洛芬向粘合剂层中的结晶析出,但增粘树脂与药物相容性较差,仅能将贴片稳定性延长至3个月左右,且贴片载药能力较差,仅能维持8小时左右的药物有效释放,临床施用需一日三次,给药频率过于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氟比洛芬,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至少包含稳定剂;
[0008]所述氟比洛芬与稳定剂的重量比为1:(0.5~2),例如为1:(0.7~1.5),示例性为1:0.5、1:0.75、1:1、1:1.2、1:1.5或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两两组合而成的范围内的任一重量比。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氟比洛芬以无定形形态分散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稳定剂为高分子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例如)、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povidone,简称PVP)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为泊洛沙姆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示例性地为泊洛沙姆F68或聚乙烯吡咯烷酮K

9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还可以包含压敏胶基质、增黏剂、增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促渗剂等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压敏胶基质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所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意指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苯乙烯类高分子材料。优选地,所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可以选自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

乙烯

丁二烯

氢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氢化苯乙烯

异戊二烯

氢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压敏胶基质与氟比洛芬的重量比为(1

3):1,例如为(1.5

2.5):1,示例性为1.2: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或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两两组合范围内的任一重量比。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增黏剂可以选自天然增黏剂和/或合成增黏剂,所述合成增黏剂可以选自脂肪族树脂和芳香族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所述增黏剂可以选自松香、松香改性物、萜烯树脂类、石油树脂类和酚醛树脂类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地,所述增黏剂选自萜烯树脂和氢化松香甘油酯。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增黏剂与氟比洛芬的重量比为(0.5

2):1,例如为(0.8

1.5):1,示例性为0.9:1、1:1、1.1:1、1.2:1、1.3:1或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两两组合范围内的任一重量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增塑剂可以选自液体石蜡、低分子量聚异丁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磷酸三甲酚酯、羊毛脂、白油和其他药用增塑剂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为液体石蜡和/或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优选地,所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粘均分子量为3500

100000;例如可以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3.28重量份的氟比洛芬,其作为作为活性成分;20.29~22.12重量份的SIS;6.01~6.55重量份的聚异丁烯;9.02~9.83重量份的萜烯树脂;3.01~3.28重量份的氢化松香甘油醚;6.64~13.28重量份的泊洛沙姆F68或聚乙烯吡咯烷酮K

90;1.50~1.64重量份的L

薄荷醇;33.21~36.21重量份的液体石蜡;0.04重量份的氢氧化钙;和0.38~0.41重量份的BHT。2.一种促进氟比洛芬贴剂中的氟比洛芬活性成分透皮释放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20.29~2022.1229重量份的SIS;6.01~6.55重量份的聚异丁烯;9.02~9.83重量份的萜烯树脂;3.01~3.28重量份的氢化松香甘油醚;6.64~13.28重量份的泊洛沙姆F68或聚乙烯吡咯烷酮K

90;1.50~1.64重量份的L

薄荷醇;33.21~36.21重量份的液体石蜡;0.04重量份的氢氧化钙;和0.38~0.41重量份的BHT。3.一种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剂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剂包括背衬层、膏体层和防粘层,所述膏体层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膏体层位于背衬层和防粘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层由微型药物贮库分散于压敏胶层中形成。6.一种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1)将SIS、聚异丁烯和液体石蜡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150~160℃条件下混合溶胀30min以上,该步骤在充氮气或在真空条件下进行;4(2)将萜烯树脂、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丹辉李冬智尹威赵拓
申请(专利权)人:乐明药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