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07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包括:缸筒;活塞,设置于缸筒内,并将缸筒内腔分隔为两个油腔;油泵,依次对活塞两侧充油,驱动活塞往复移动;活塞移动一次,均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的一侧,同时将缸筒另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活塞定向移动一次,可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内的一侧,同时将缸筒内另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活塞反向移动一次,可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内的另一侧,同时将缸筒内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如此活塞伸缩一次,能够完成两次充氮,从而提高了充氮效率。从而提高了充氮效率。从而提高了充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充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氮装置
,特别是用于给蓄能器充氮气,具体是一种高效充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蓄能器一般通过充氮气来达到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目的,并能保持系统的原有性能。
[0003]如图4所示,系统中设置有一个缸筒,缸筒内部设置有活塞,其一端设置有弹簧,另一端设置为油腔,通过油泵供油。油泵停止工作时,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将氮气瓶中的氮气吸入缸筒;油泵工作时,活塞上移,将氮气压入蓄能器。
[0004]这种结构,活塞伸缩一次,只能给蓄能器充一次氮气,效率比较低。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给蓄能器充氮气的装置,充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包括:
[0007]缸筒;
[0008]活塞,设置于缸筒内,并将缸筒内腔分隔为两个油腔;
[0009]油泵,依次对活塞两侧充油,驱动活塞往复移动;活塞移动一次,均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的一侧,同时将缸筒另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
[0010]活塞定向移动一次,可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内的一侧,同时将缸筒内另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活塞反向移动一次,可将氮气瓶中的氮气抽入缸筒内的另一侧,同时将缸筒内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如此活塞伸缩一次,能够完成两次充氮,从而提高了充氮效率。
[0011]缸筒的具体结构为:缸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活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柱和第二活塞柱;第一活塞柱插接于第一气腔内,并密封连接;第二活塞柱插接于第二气腔内,并密封连接。第一活塞柱和第二活塞柱还可以将气腔内的氮气完全压入蓄能器,提高充氮效率。
[0012]油泵驱动活塞反复移动的具体结构为:油泵入口插入油箱内,出口通过油管与油腔并联;
[0013]油管上安装有换向阀,控制油泵依次向油腔供油。
[0014]氮气充入缸筒,并压入蓄能器的具体结构为:氮气瓶的出口通过气管与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并联;蓄能器的入口通过气管与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并联;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图;
[0017]图2是缸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塞处于伸出状态;
[0018]图3是缸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塞处于缩回状态;
[0019]图4是传统的充氮装置的系统图;
[0020]图中:1、缸筒;2、活塞;3、油泵;4、氮气瓶;5、蓄能器;6、油箱;7、换向阀;8、单向阀;11、第一气腔;12、第二气腔;13、第一油腔;14、第二油腔;21、第一活塞柱;22、第二活塞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包括油箱6、油泵3、氮气瓶4、缸筒1和蓄能器5。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缸筒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腔11和第二气腔12。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2,活塞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柱21和第二活塞柱22。第一活塞柱21插接于第一气腔11内,并与第一气腔11侧壁贴合实现密封连接;第二活塞柱22插接于第二气腔12内,并与第二气腔12侧壁贴合实现密封连接。活塞2伸缩时,第一活塞柱21的端部始终位于第一气腔11内,第二活塞柱22的端部始终位于第二气腔12内,从而使得活塞2两侧分别构成第一油腔13和第二油腔14,而且第一油腔13和第一气腔11通过第一活塞柱21隔开,第二油腔14和第二气腔12通过第二活塞柱22隔开。第一活塞柱21和第二活塞柱22还可以将气腔内的氮气完全压入蓄能器5,提高充氮效率。
[0025]油泵3安装在油箱6上,其入口插入油箱6内,出口连接有出油管。油箱6上还安装有回油管和换向阀7。第一油腔13和第二油腔14均连接有充油管。换向阀7连接出油管、回油管和充油管,从而控制油泵3依次向第一油腔13和第二油腔14供油,驱动活塞2往复移动。
[0026]氮气瓶4的出口通过气管并联第一气腔11和第二气腔12,蓄能器5的入口通过气管并联第一气腔11和第二气腔12。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8,用于氮气定向移动。
[0027]活塞2上移,可将氮气瓶4中的氮气充入第二气腔12,同时第一活塞柱21将第一气腔11内的氮气压入蓄能器5;活塞2下移,可将氮气瓶4中的氮气充入第一气腔11,同时第二活塞柱22将第二气腔12内的氮气压入蓄能器5。如此活塞2伸缩一次,能够完成两次充氮,从而提高了充氮效率。
[0028]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1);活塞(2),设置于所述缸筒(1)内,并将所述缸筒(1)内腔分隔为两个油腔;油泵(3),依次对所述活塞(2)两侧充油,驱动所述活塞(2)往复移动;所述活塞(2)移动一次,均将氮气瓶(4)中的氮气抽入所述缸筒(1)的一侧,同时将所述缸筒(1)另一侧的氮气压入蓄能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腔(11)和第二气腔(12);所述活塞(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柱(21)和第二活塞柱(22);所述第一活塞柱(21)插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年吴静仁王文虎周云铖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