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91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外金属套管、内骨架以及橡胶,外金属套管内部设有橡胶,橡胶的内部贯穿设有内骨架,且外金属套管与内骨架同轴设置且通过橡胶连接并硫化为一体,一体式结构可以有效的规避脱轴风险;外金属套管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凸起,内骨架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第一支耳靠近橡胶凸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板,该设置不仅保证了衬套的限位功能,且橡胶凸起的设置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限位板远离橡胶凸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为半包围结构,支撑板起到了支撑限位板且防止限位板脱落的作用,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后悬架扭力梁衬套。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是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所有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系统包括独立前悬架和扭力梁式后悬架,其中后悬架主要由扭力梁和焊接在扭力梁左右两侧的纵向摆臂以及弹簧托盘、减震器下支座和扭力梁衬套组成,通过弹簧、减震器和扭力梁衬套来实现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柔性连接,其中扭力梁与车身是通过扭力梁衬套相互连接的,扭力梁衬套是扭力梁与车身重要的连接零件,能够缓和由路面传来的震动或者冲击,以确保扭力梁的稳定性,达到支撑车身和减震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后扭力梁衬套结构多为内管、橡胶及外金属三部分,或内骨架为装配式分体式;如公开号CN201875033U公开的一种轿车后扭力梁衬套,包括有内套管、橡胶管和外套管,但是,由于在车辆转弯的过程中,车辆的侧向力会对衬套中的橡胶造成挤压,长期以往会使橡胶发生形变,而加速橡胶的耗损,导致该申请中的扭力梁衬套限位功能变差;而分体式衬套在实际使用或者复杂受力过程中,稍有波动扭力梁叉棒就会有脱落风险,一方面无法保证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无法兼顾耐久及汽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强且兼顾耐久性和NVH性能的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以解决现有扭力梁衬套限位功能差、无法保证衬套的使用耐久性而导致扭力梁叉棒存在脱落风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包括外金属套管、内骨架以及橡胶,所述外金属套管内部设有橡胶,所述橡胶的内部贯穿设有内骨架,且所述外金属套管与所述内骨架同轴设置且通过所述橡胶连接并硫化为一体;
[0007]所述外金属套管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凸起,所述橡胶凸起沿所述外金属套管的一侧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8]所述内骨架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靠近所述橡胶凸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橡胶凸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半包围结构,且所述第一支耳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支撑板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金属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两组波纹状软质骨架,两组所述波纹状软质骨架沿所述外金属套管的轴向方向设置且关于所述内骨架对称,且两组所述波纹状软质骨架均与所述橡胶连接并硫化为一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沿轴向方向上还设有阻尼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耳与所述第二支耳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
所述第一支耳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凸起与所述外金属套管为一体式设计。
[0013]本技术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4](1)通过在外金属管套的一侧设置橡胶凸起结构且在第一支耳靠近橡胶凸起的一端设置限位板,当车辆转向时,受侧向力的影响扭力梁会带动外金属套管沿轴向移动,限位板的设置极大的缩短了轴向行程,控制了扭力梁整体的位移,保证了衬套的限位功能,提高扭力梁衬套NVH性能;外金属套管与限位板之间橡胶凸起的设置避免了外金属套管受轴向荷载时向限位板压靠接触而发出异响,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与此同时,限位板远离橡胶凸起的一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板,起到了支撑限位板,防止限位板脱落的作用,并且外金属套管、内骨架、橡胶连硫化为一体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脱轴风险,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0015](2)通过在外金属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波纹状软质骨架,且与橡胶硫化为一体,该设置相较于橡胶与外金属套管的内壁完全接触,减少了橡胶与外金属套管直接接触的面积,同时波纹状的软骨架又增大了橡胶与软骨架之间的接触面,使得扭力梁叉棒衬套耐磨性更好,更具有耐久性且不易变形或者损坏,同时通过阻尼孔的设置调整了衬套的刚度,进一步提高扭力梁叉棒衬套的耐久性,也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中:1、外金属套管;2、第一支耳;3、第二支耳;4、橡胶;5、橡胶凸起;6、限位板;7、支撑板;8、内骨架;9、波纹状软质骨架;10、阻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包括外金属套管1、内骨架8以及橡胶4,外金属套管1内部设有橡胶4,橡胶4的内部贯穿设有内骨架8,且外金属套管1与内骨架8同轴设置且通过橡胶4连接并硫化为一体,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脱轴风险,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0023]内骨架8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2和第二支耳3,第一支耳2与第二支耳3上均开设有通孔,支撑板7上设有与第一支耳2的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0024]为了保证扭力梁叉棒衬套的限位功能,在第一支耳2靠近橡胶凸起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板6,限位板6的设置极大的缩短了轴向行程,控制扭力梁的整体位移,提高扭力梁衬套NVH性能;
[0025]更近一步的为了提升限位板6的可靠性,在限位板6远离橡胶凸起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为半包围结构,且第一支耳2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支撑板7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内,支撑板7起到了支撑限位板6并防止限位板6脱落的作用;
[0026]外金属套管1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凸起5,橡胶凸起5沿外金属套管1的一侧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橡胶凸起5与外金属套管1为一体式设计,橡胶凸起5在外金属套管1与限位板6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外金属套管1受轴向荷载时向限位板6压靠接触而发出异响,起到了很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0027]为了减少橡胶4与外金属套管1之间的摩擦损耗,在外金属套管1的内侧壁上设有两组波纹状软质骨架9,两组波纹状软质骨架9沿外金属套管1的轴向方向设置且关于内骨架8对称,且两组波纹状软质骨架9均与橡胶4连接并硫化为一体,该设置直接减少了橡胶4与外金属套管1直接接触的面积,同时波纹状的软骨架又增大了橡胶4与软骨架之间的接触面,使得扭力梁叉棒衬套耐磨性更好,更具有耐久性且不易损坏;
[0028]橡胶4沿轴向方向上还设有阻尼孔10,通过该阻尼孔10可以提供不同方向不同刚度的需求,实现NVH及耐久疲劳的需要;
[0029]综上本技术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且兼顾耐久性和NV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架扭力梁叉棒衬套,包括外金属套管(1)、内骨架(8)以及橡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金属套管(1)内部设有橡胶(4),所述橡胶(4)的内部贯穿设有内骨架(8),且所述外金属套管(1)与所述内骨架(8)同轴设置且通过所述橡胶(4)连接并硫化为一体;所述外金属套管(1)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凸起(5),所述橡胶凸起(5)沿所述外金属套管(1)的一侧边缘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内骨架(8)沿轴向的两侧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耳(2)和第二支耳(3),所述第一支耳(2)靠近所述橡胶凸起(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远离所述橡胶凸起(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为半包围结构,且所述第一支耳(2)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支撑板(7)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军邵晓峰孙浩黄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