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178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4
本申请涉及电力工程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其包括准备材料、整形、一次水涨、锯断、二次整形、退火等步骤,并设计对应的水涨模具、一次整形模具、二次整形模具。本方案生产的拉线外壳解决现有采用铸造钢件工艺的生产的拉线外壳产品带来的缺陷。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楔形线夹,主要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该部件广泛使用在铁路和高铁电气化线路上。现有技术中,楔形耐张线夹包括拉线外壳,拉线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楔形腔,楔形腔内插设有夹块,用于卡设导线将其固定。将导线夹持在夹块和楔形腔的内壁之间,达到夹持导线的作用。
[0003]目前拉线外壳成型加工由铸造钢件生产加工,这种加工生产方法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容易产生气孔、冷隔、收缩、应力集中等工艺上的缺陷,由此产生部件的使用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事故的隐患。鉴于此,企业考虑采用压力加工的方式整体加工出拉线外壳,将整根圆管预加工成扁管,再将扁管一体成型为中间坯体,对中间坯体整形切割,以避免铸造工艺带来的缺陷,但压力加工无法一次成型拉线外壳,需要进行多次压力加工的组合,所以设计出多次加工拉线外壳的对应模具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采用铸造钢件工艺的生产拉线外壳产品带来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方法,
[0006]步骤1、准备材料:圆管按规定长度下料加工成扁管;
[0007]步骤2、整形:将扁管放入水涨模具中并通过多向液压机上下合模压紧;
[0008]步骤3、一次水涨:利用多向液压机两侧缸向里挤压水涨扁管;
[0009]步骤4、锯断:将水涨后的扁管取中锯断;
[0010]步骤5、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扁管的外围图样并削孔;
[0011]步骤6、二次整形:将第二模具与水涨模具替换,将上模芯棒安装至两侧缸相对面上,启动多向液压机,两侧上模芯棒对中将工件挤压整形;
[0012]步骤7、退火:将工件加热至500~550℃,保温时间2~8h后冷却得到成品工件;
[0013]另外还提供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所述步骤1中的水涨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一芯模,所述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内水平开有可容纳扁管的纺锤形凹槽,第一芯模开有连通外界液体介质的第一通道;
[0014]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芯模,所述第二下模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的底部中线处向上凸起,所述第二上模设有可贴合插入U型槽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中线处为倒梯形,凸块的底面向上凹陷。
[0015]本方案的基本原理为:将水涨模具上下模与芯棒分别固定在多向液压机的纵向缸和侧缸上,圆管整体加工为扁管后放入多向液压机的水涨模具内,水涨模具上下模合模后,
芯棒向中挤压时,液体介质从第一通道内进入扁管中空部,从而将扁管水涨成半成品工件并贴合水涨模具的凹槽;再将切割销孔后的半成品工件放入第二模具中,第二模具上下合模,进一步压缩整形外部形状,将第二芯模沿半成品工件内壁挤入,对半成品工件内壁整形,再对成品工件退火消除内应力。
[00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原有铸造生产加工存在的缺陷如气孔、冷隔、收缩、内应力等全部克服掉。本申请生产出的拉线外壳,经检测探伤、拉力测试,均无任何缺陷,强度拉力远大于99千牛,各项技术指标远高于铸钢件产品,使用安全系数有了突破性提高,减少使用隐患。
[0017]进一步,第二芯模外套接有可拆卸的二次模芯压圈。通过二次模芯压圈进一步稳定芯模的行进路线。
[0018]进一步,步骤2之前还包括对水涨模具内表面上润滑石墨粉。利用石墨粉的润滑特性辅助工件从模具中脱模。
[0019]进一步,步骤7之前还包括对工件两端开口倒角成型。使工件两端内外沿圆滑。
[0020]进一步,步骤1中的圆管为Q355无缝圆管。Q355材料具有强度高、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比较经济等优点。
[0021]进一步,步骤3之前还包括对扁管外表面缠绕覆盖防水膜。填补扁管与水涨模具内部空隙,同时避免水涨注入的高压液体介质渗出合模缝隙。
[0022]进一步,步骤3中多向液压机水涨用的液体压力为20~30Mpa。。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中间坯体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待整形坯体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拉线外壳加工成品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涨模具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涨模具的主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涨模具的侧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的C

C剖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整形模具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整形模具的部分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整形模具的第二下模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整形模具的一次压型模圈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二次整形模具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二次整形模具的正视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整形后的第一次整形工件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二次整形模具的二次模芯压圈的示意图;
[0038]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二次整形模具的二次模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上模1、第一下模2、芯棒3、第一模槽4、第二模槽5、顶针通道6、第一凹槽7、第二上模101、第一安装槽1011、第二下模102、第二安装槽1021、一次上成型腔103、一次下成型腔104、一次模芯105、一次锥形缓冲头106、第一限位台107、第二限位台108、凸台1091、第二凹槽1092、中间坯体201、第一顶针孔202、一次第一通槽2031、一次第一斜形槽2032、一次第二通槽2033、一次第二斜形槽2034、第三通槽2035、一次第四通槽2036、一次第三斜形槽2037、一次第五通槽2038、一次第四斜形槽2039、一次第六通槽2030、一次通孔204、一次安装孔205、一次限位槽206、一次模芯压圈207、第三上模301、第一台阶3011、第二台阶3012、第三台阶3013、第三下模302、二次上成型腔303、二次第一通槽3031、二次第一斜形槽3032、二次第二通槽3033、二次第二斜形槽3034、二次第三通槽3035、二次下成型腔304、二次第四通槽3041、二次第三斜形槽3042、二次第四斜形槽3043、二次第五通槽3044、凹槽305、二次模芯压圈306、二次模芯307、大端3071、小端3072、二次锥形缓冲头308、第三限位台309、二次顶针孔401、导角402、盲孔403、二次通孔404、二次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涨模具和整形模具;水涨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上模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一模槽,第一下模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二模槽,所述第一模槽与第二模槽可拼合为纺锤形中间坯体的形状,第一模槽与第二模槽的两端分别插有可抵紧扁管两端的芯棒,芯棒内开有可接通外设液体介质的第一通道;整形模具包括一次整形模具和二次整形模具,一次整形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下端开设有一次上成型腔,一次上成型腔包括上侧边和下侧边,上侧边包括依次连通的一次第一通槽、一次第一斜形槽、一次第二通槽、一次第二斜形槽和一次第三通道,下侧边包括依次连通的一次第四通槽、一次第三斜形槽、一次第五通槽、一次第四斜形槽和一次第六通槽,上端开设有与一次上成型腔相匹配且形状一致的一次下成型腔,一次上成型腔和一次下成型腔配合构成封闭状态的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将成型腔分为左成型腔和右成型腔,还包括与左成型腔形状一致的两个一次模芯;二次整形模具包括第三上模、第三下模,第三上模下端开设有二次上成型腔,二次上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二次第一通槽、二次第一斜形槽、二次第二通槽、二次第二斜形槽、二次第三通槽;二次第三下模上端开设有二次下成型腔,二次下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二次第四通槽、二次第三斜形槽、二次第四斜形槽、二次第五通槽;二次上成型腔和二次下成型腔配合构成封闭状态的成型腔,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对称,还包括与一半成型腔形状一致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煌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