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08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9
本申请涉及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其包括备材、一次水涨、锯断、切割、最终成型、退火六个步骤,其中初步成型采用水涨模具与多向液压机配合加工出中间坯体,采用成型模具与多向液压机配合加工中间坯体形成拉线外壳。此技术方案采用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将扁管快速加工成拉线外壳,采用的热压加工成型技术,避免拉线外壳产生气孔、收缩、应力集中等工艺上的缺陷,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和质量,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拉线外壳又名双耳楔形线夹,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以金属绞线作为承力索、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绳及补偿绳等的终端与耳形零件的连接,广泛使用在铁路和高铁电气化线路上。现拉线外壳采用钢件铸造生产而成,铸造生产的拉线外壳容易产生气孔、收缩、应力集中等工艺上的缺陷,由此产生部件的使用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事故的隐患。鉴于此,企业考虑采用压力加工的方式整体加工出拉线外壳,与铸造加工相比,压力加工生产的拉线外壳结构致密,力学性能高,增强拉线外壳的使用安全系数。但压力加工无法一次成型拉线外壳,需要进行多次压力加工的组合,多次压力加工组合需要对应多组加工模具的配合,所以设计出多次加工拉线外壳的对应模具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以解决目前压力加工没有多次加工模具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包括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所述水涨模具包括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水涨下模中间设有顶针孔,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合模之后两端滑动安插有芯棒,芯棒中设有注水孔;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合模之后一端滑动安插有成型芯轴,另一端滑动安插有自带成型口的整形模具。
[0006]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方法,所述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备材:下料材料体积为两个最终成型件的110%的Q355圆钢管加工成扁管;
[0008]3)一次水涨:将扁管放置到水涨模具中,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合模压紧,芯棒封堵扁管两端,并通过芯棒的注水孔向扁管内加压液体介质,扁管水涨形成中部膨胀的中间坯体;
[0009]3)锯断:将中间坯体取中锯断均分为两截,截断坯体两端一端呈大头,另一端呈小头;
[0010]4)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截断坯体两端进行切割得到材料体积等于成型后的拉线外壳材料体积的待整形坯体;
[0011]5)最终成型:待整形坯体放置到成型下模的模腔中,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合模压紧,成型芯轴和整形模具同时向成型模具中间的腔体移动,对待整形坯体施压得到成型的拉线外壳;
[0012]6)退火:加工完成后的拉线外壳放置退火炉内退火去应力。
[0013]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与现有的铸造方式生产拉线外壳相比,此技术方案采用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对扁管挤压快速形成拉线外壳,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是热压加工成型技术中的模具,生成的拉线外壳力学性能高,没有产生气孔、收缩、应力集中等工艺上的缺陷,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能和质量,降低了安全事故隐患。
[0015]2、相比传统的铸造方式,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将扁管快速挤压形成拉线外壳,加工过程产生的工艺废料少,成型质量高,且热压加工过程噪音小,对环境影响小。
[0016]进一步,所述水涨上模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一模槽,水涨下模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二模槽,第一模槽与第二模槽可拼合为中间胚体的形状。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合模使得中间坯体一次成型。
[0017]进一步,所述成型上模内开有可贴合拉线外壳的第三模槽,成型下模内开有可贴合拉线外壳的第四模槽,第三模槽与第四模槽可拼合为拉线外壳的形状。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合模使得拉线外壳一次成型。
[0018]进一步,所述成型模具一侧紧贴有定位套,成型芯轴先穿过定位套,再安插进第三模槽中。定位套能够限定成型芯轴快速安插进成型模具合模后形成的模腔中。
[0019]进一步,所述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外周设有条形定位槽。通过条形定位槽与多向液压机配合,能将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稳固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
[0020]进一步,所述步骤1)的扁管表面涂敷一层石墨粉。石墨粉使得扁管表面更加润滑,方便压模成型后取出。
[0021]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水涨用的液体压力为20

30Mpa。
[0022]进一步,所述步骤6)的退火炉温度设定在800

900℃。此温度区间的退火炉对消除拉线外壳内应力,提高拉线外壳塑性和韧性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成型模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中间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拉线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水涨模具1、成型模具2、水涨上模11、水涨下模12、顶针孔121、芯棒13、注水孔131、条形定位槽3、成型上模21、成型下模22、成型芯轴23、定位套24、整形模具25、成型口2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5所示:
[0031]拉线外壳的加工模具包括水涨模具1和成型模具2,如图1所示,水涨模具1包括水涨上模11和水涨下模12,水涨上模11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一模槽,水涨下模12内开有可贴合中间胚体的第二模槽,第一模槽与第二模槽可拼合为中间胚体的形状,水涨下模
12中间机加工贯穿水涨下模12上下的顶针孔121,水涨上模11和水涨下模12合模之后两端滑动安插有芯棒13,芯棒13中机加工有可接通外设液体介质的注水孔131,水涨上模11和水涨下模12外周设有与多向液压机配合的条形定位槽3;
[0032]如图2

3所示,成型模具2包括方体形的成型上模21和成型下模22,成型下模22四个角上开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成型上模21四个角上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台,成型上模21内开有可贴合中拉线外壳的第三模槽,成型下模22内开有可贴合拉线外壳的第四模槽,第三模槽与第四模槽可拼合为拉线外壳的形状,成型上模21和成型下模22合模之后左端滑动安插有成型芯轴23,成型芯轴23先穿过定位套24,再插进成型模具2中,定位套24紧密贴合在成型模具2侧面,合模之后右端滑动安插有自带成型口251的整形模具25,成型上模21和成型下模22外周也设有与多向液压机配合的条形定位槽3。
[0033]拉线外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1)备材:下料材料体积为两个最终成型件的110%的Q355圆钢管加工成扁管,在扁管表面涂敷一层石墨粉;
[0035]2)一次水涨:通过水涨上模11和水涨下模12外周的条形定位槽3与多向液压机配合使得水涨模具1安置在多向液压机中,将扁管放置到水涨下模12中,水涨上模11和水涨下模12合模压紧,再将芯棒13封堵扁管两端,并通过芯棒13的注水孔131向扁管内加压液体介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包括水涨模具和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涨模具包括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水涨下模中间设有顶针孔,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合模之后两端滑动安插有芯棒,芯棒中设有注水孔;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合模之后一端滑动安插有成型芯轴,另一端滑动安插有自带成型口的整形模具。2.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备材:下料材料体积为两个最终成型件的110%的Q355圆钢管加工成扁管;2)一次水涨:将扁管放置到水涨模具中,水涨上模和水涨下模合模压紧,芯棒封堵扁管两端,并通过芯棒的注水孔向扁管内加压液体介质,扁管水涨形成中部膨胀的中间坯体;3)锯断:将中间坯体取中锯断均分为两截,截断坯体两端一端呈大头,另一端呈小头;4)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截断坯体两端进行切割得到材料体积等于成型后的拉线外壳材料体积的待整形坯体;5)最终成型:待整形坯体放置到成型下模的模腔中,成型上模和成型下模合模压紧,成型芯轴和整形模具同时向成型模具中间的腔体移动,对待整形坯体施压得到成型的拉线外壳;6)退火:加工完成后的拉线外壳放置退火炉内退火去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煌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