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45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包括预制凸窗构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现浇混凝土部分;预制凸窗构件包括一带有前伸板的预制板框体,预制板框体顶部设有一落差部;预制板框体的中间部位固定一窗框;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内叶板长度大于外叶板,使得内外叶板在窗口内侧形成一高低落差,高低落差等于预制凸窗构件的前伸板的厚度;现浇混凝土部分充满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内腔部,并在双面叠合板构件顶部形成一厚度等于台阶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凸窗的结构进行分解,分别进行预制,现场进行组装再配合现浇,解决现有技术中整体现浇的工艺支模工作量很大的问题,以及整体预制重量过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以及整体预制重量过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以及整体预制重量过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及施工工艺,属于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凸窗一般都采用现场整体现浇的工艺,现场具有大量的支模工作,导致现场工作量很大。凸窗如果采用全预制,则构件重量太大,施工难度高,而且具有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将预制构件技术应用到凸窗上来,克服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及施工工艺,将凸窗的结构进行分解,分别进行预制,现场进行组装再配合现浇,解决现有技术中整体现浇的工艺支模工作量很大的问题,以及整体预制重量过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包括预制凸窗构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现浇混凝土部分1;所述预制凸窗构件包括一带有前伸板5a的预制板框体5,预制板框体5顶部设有一落差部5b;预制板框体5的中间部位固定一窗框6;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叶板长度大于外叶板,使得内外叶板在窗口内侧形成一高低落差,所述高低落差等于所述前伸板5a的厚度;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1充满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腔部,并在双面叠合板构件7顶部形成一厚度等于所述落差部5b的现浇混凝土楼板1a。
[0006]优选的,所述预制板框体5内设于保温层5c。
[0007]优选的,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为一带有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体。
[0008]优选的,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为预制梁,仅设在窗口内侧的顶部;窗口内侧对应的底部位置为现浇混凝土墙1


[0009]进一步的,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侧设置一圈模板2,模板2内侧设置一圈加固条4加固条4内侧设置一十字形的支撑3,用于现浇混凝土部分1的浇筑。
[0010]一种上述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工厂预制所述预制板框体5和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两个独立的构件;
[0012]S2、现场设置模板2、加固条4和支撑3;
[0013]S3、现场对于现浇混凝土部分1进行浇筑;
[0014]S4、拆除所述模板2、加固条4和支撑3。
[0015]优选的,当所述双面叠合板构件7为预制梁时,还包括步骤S5:窗口内侧对应的底部位置浇筑现浇混凝土墙1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将凸窗的结构进行分解,分别进行预制,现场进行组装再配合现浇,解决现有技
术中整体现浇的工艺支模工作量很大的问题,以及整体预制重量过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
[0018]2)填补了双面叠合体系下预制凸窗工艺的做法的空白;
[0019]3)构件重量轻,减少了生产、物流、吊装的难度;
[0020]4)减伤了现场支模、加固的工作量;
[0021]5)施工便利,难度低,效率高,对项目进度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预制凸窗构件的剖视图(实施例一和二通用)。
[0023]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剖视图。此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为一带有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体。
[0024]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预制凸窗构件与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结合后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支模后的剖视图。
[0026]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支模后的主视图。
[0027]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剖视图。此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为预制双面叠合梁。
[0028]图7是实施例二中的预制凸窗构件与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结合后的剖视图。
[0029]图8是实施例二中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支模后的主视图。
[0030]图9是实施例一中的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立体图。此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为一带有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体。(与图2对应)
[0031]图10是实施例二中的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的立体图。此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为预制双面叠合梁。(与图6对应)
[0032]图中,1.现浇混凝土,1a.现浇混凝土楼板,2.模板,3.支撑,4.加固条,5.预制板框体,5a.前伸板,5b.落差部,5c.保温层,6.窗框,7.双面叠合板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制凸窗协同双面叠合墙板/梁的设计、安装工艺。首先综合叙述如下:
[0035]1)预制凸窗如图1所示,双面叠合体系主要针对双面叠合墙板(实施例一)和双面叠合梁(实施例二)。
[0036]2)双面叠合墙板、外叶板窗洞上下侧内缩一个凸窗板厚(图2、9),叠合梁外叶板下部内缩一个凸窗板厚(图6、10)。
[0037]3)现场将双面叠合墙板/梁和预制凸窗进行组装,如图3和7所示,凸窗板的钢筋可以深入墙板进行锚固。
[0038]4)之后对窗洞口进行封模,主要采用模板2、加固条4、支撑3组成的支撑系统(图4、5、8);其中实施例二中,叠合梁窗台下方的为传统的混凝土支模、浇筑工作,此处不做特殊说明。
[0039]5)最后叠合墙/梁空腔以及楼板进行混凝土浇筑。
[0040]下面分两种实施例分别详细阐述:
[0041]实施例一:
[0042]参见图1

5和图9,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包括预制凸窗构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现浇混凝土部分1;所述预制凸窗构件包括一带有前伸板5a的预制板框体5,预制板框体5顶部设有一落差部5b;预制板框体5的中间部位固定一窗框6;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叶板长度大于外叶板,使得内外叶板在窗口内侧形成一高低落差,所述高低落差等于所述前伸板5a的厚度;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1充满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腔部,并在双面叠合板构件7顶部形成一厚度等于所述落差部5b的现浇混凝土楼板1a。
[0043]参见图1,所述预制板框体5内设于保温层5c。
[0044]参见图2,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为一带有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体。
[0045]参见图4

5,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侧设置一圈模板2,模板2内侧设置一圈加固条4加固条4内侧设置一十字形的支撑3,用于现浇混凝土部分1的浇筑。
[0046]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7]S1、工厂预制所述预制板框体5和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两个独立的构件;
[0048]S2、现场设置模板2、加固条4和支撑3;
[0049]S3、现场对于现浇混凝土部分1进行浇筑;
[0050]S4、拆除所述模板2、加固条4和支撑3。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凸窗构件、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现浇混凝土部分(1);所述预制凸窗构件包括一带有前伸板(5a)的预制板框体(5),预制板框体(5)顶部设有一落差部(5b);预制板框体(5)的中间部位固定一窗框(6);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叶板长度大于外叶板,使得内外叶板在窗口内侧形成一高低落差,所述高低落差等于所述前伸板(5a)的厚度;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1)充满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的内腔部,并在双面叠合板构件(7)顶部形成一厚度等于所述落差部(5b)的现浇混凝土楼板(1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框体(5)内设于保温层(5c)。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7)为一带有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凸窗同双面叠合墙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双面叠合板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玲波恽燕春丁泓王馨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宝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