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18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包括外叶板、内叶板、斜撑杆件,还包括直杆杆件、框部件;门窗洞口处的内、外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内、外叶板一体预制的门窗混凝土边模,所述门窗混凝土边模的上下对应位置处预埋两对螺纹套管;所述直杆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直杆杆件上设有至少一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双面叠合墙板,尤其涉及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属于预制双面叠合墙板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带门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板样式和安装场景如图1所示,传统双面叠合墙板门窗的安装采用后装式,即待墙板空腔浇筑且养护完成后安装门框、窗户副框、主框、窗扇及其他五金件。传统双面叠合墙板含门窗洞口且两侧墙垛很窄时,斜撑埋件一般会设在门窗洞口上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传统的双面叠合墙板门窗洞口可能不平整,后装式窗框或门框与墙板接缝处可能产生漏水或气密性不好等问题;
[0004]2.当门窗两侧没有墙垛或墙垛很窄时,设立在门窗洞口上方的斜撑埋件容易与梁筋发生位置干涉;
[0005]3.当门洞两侧没有墙垛或墙垛很窄时,仅有位于门洞上方的2个斜撑点可被使用,稳定性不如四点支撑方式;
[0006]4.传统仅含有一侧墙垛的C型双面叠合墙板或者两侧均无墙垛的双面叠合墙板在脱模和吊装时容易开裂,安装支撑时也比较困难,一般会在无墙垛一侧采用钢筋、型钢或者混凝土条加固,待现场墙板吊装完成后,加固钢筋或者混凝土条带需要现场切除,型钢需要现场拆除,这些加固材料不可循环利用,造成能源浪费且施工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包括外叶板、内叶板、斜撑杆件,还包括直杆杆件7、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9;门窗洞口处的内、外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内、外叶板一体预制的门窗混凝土边模8,所述门窗混凝土边模8的上下对应位置处预埋两对螺纹套管;所述直杆杆件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直杆杆件7上设有至少一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管设置于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9上,所述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9预埋在所述混凝土边模8内。
[0010]优选的,所述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和下部杆件703均为两头带螺杆的结构,中部杆件702为两头带螺纹孔的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底部与中部杆件702螺纹连接,下部杆件703的顶部与中部杆件702也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顶部和下部杆件703的底部为螺杆结构,上部杆件701的底部与中部杆件702数模化连接,下部杆件703的顶部与中部杆件702也数模化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直杆杆件7的长度可通过调整中部杆件702嵌入上、下部杆件701、
703的长度进行调节。
[0013]优选的,所述斜撑杆件分为上部斜撑杆件3和下部斜撑杆件5;所述内叶板6上设有用于与下部斜撑杆件5连接的下部斜撑埋件4,所述直杆杆件7上设有一可与上部斜撑杆件3连接的部位。
[0014]优选的,所述双面叠合墙板呈C型,所述直杆杆件7的数量为一根,位于门窗洞口的无墙垛一侧,所述直杆杆件设置有与斜撑埋件连接的部位。所述内叶板6位于有墙垛一侧预埋固定所述一上部斜撑埋件1。
[0015]优选的,所述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两侧无墙垛或墙垛小于100cm,所述直杆杆件7设有两根,所述直杆杆件设置有一对或者两对与斜撑埋件连接的部位。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预制门窗混凝土边模,并在其内预埋螺纹套管,实现了直杆杆件的可拆卸式安装,直杆杆件上设置的斜撑点解决了门窗洞口上方的斜撑埋件容易与梁筋发生位置干涉的问题;
[0018]2)通过在叠合墙板空腔中浇筑混凝土可实现双面叠合墙板门窗一体化,解决了窗墙系统的连接问题,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叠合墙板的门窗混凝土边模免去了门窗洞口处的支模工作,节约施工时间;
[0019]3)直杆杆件应用场景多样,可被应用于常规带门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板、C型双面叠合墙板以及带门窗洞口且两侧无墙垛或墙垛很窄的双面叠合墙板的脱模、吊装和支撑中;
[0020]4)预埋框部件(副框或者门框),再通过副框与主框之间的防水措施,可以解决后装式门窗与墙板接缝处气密性和防水性不好的问题;
[0021]5)直杆杆件可采用螺栓式或者模数化可调节杆件组合,长度可调节,可重复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带门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板,节约材料和成本;
[0022]6)直杆杆件用于上述构件的脱模和吊装时,起到对墙板的加固作用,相比于传统通过钢筋和混凝土条加固(安装完成后切除废弃掉),本技术利用直杆杆件施工简便,稳定性高且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门窗洞口双面叠合墙板样式及安装场景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带门窗洞口的双面叠合墙板实施例一的三视图。其中,(a)是背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0026]图4是螺栓式的直杆部件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29]图中,1.上部斜撑埋件,2.外叶板,3.上部斜撑杆件,4.下部斜撑埋件,5.下部斜撑杆件,6.内叶板,7.直杆杆件,8.门窗混凝土边模,9.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701.上部杆件,702.中部杆件,703.下部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一:
[0032]参见图2

3,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包括外叶板、内叶板、斜撑杆件,还包括直杆杆件、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7;门窗洞口处的内、外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内、外叶板一体预制的门窗混凝土边模8,所述门窗混凝土边模8的上下对应位置处预埋两对螺纹套管;所述直杆杆件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直杆杆件7上设有至少一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
[0033]继续参见图2

3,所述螺纹套管设置于一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9上,所述框部件(预埋节能附框或者预埋门框)9预埋在所述混凝土边模8内。
[0034]参见图4,所述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可采用螺栓式长度可调节直杆杆件,其中上部杆件701和下部杆件703均为两头带螺杆的结构,中部杆件702为两头带螺纹孔的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底部与中部杆件702螺纹连接,下部杆件703的顶部与中部杆件702也螺纹连接;或者采用模数化长度可调节直杆杆件(附图未对此展示),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顶部和下部杆件703的底部为螺杆结构;上部杆件7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包括外叶板、内叶板、斜撑杆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杆杆件(7);门窗洞口处的内、外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内、外叶板一体预制的门窗混凝土边模(8),所述门窗混凝土边模(8)的上下对应位置处预埋两对螺纹套管;所述直杆杆件(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直杆杆件(7)上设有至少一可与斜撑杆件连接的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部件(9),所述螺纹套管设置于框部件(9)上,所述框部件(9)预埋在所述混凝土边模(8)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和下部杆件(703)均为两头带螺杆的结构,中部杆件(702)为两头带螺纹孔的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底部与中部杆件(702)螺纹连接,下部杆件(703)的顶部与中部杆件(702)也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杆件(7)为组合连接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上部杆件(701)的顶部和下部杆件(703)的底部为螺杆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燕春王馨怡夏锋丁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宝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