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124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I基材层、离型层和位于PI基材层和离型层之间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层,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2~5份、乙酸乙酯100~120份、Pt催化剂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硅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硅压敏胶带的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唐思哲等人通过在压敏胶中共混耐热填料(金刚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铝)来提高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少量添加可以使有机硅压敏胶出现残胶的温度增加至210℃,同时保证1.21N/25mm的初粘力和1.97N/25mm的180
°
剥离强度。但是,直接共混物理填料与有机硅压敏胶的微观界面存在相容性的问题,共混过多的刚性粒子也会降低压敏胶液的成膜性能,无机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也进一步限制着它的应用,同时绝大数情况下添加填料来减少残胶的目的往往都是需要牺牲压敏胶粘性作为代价。现有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填料和有机硅压敏胶的相容性和耐高温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该有机硅压敏胶带使有机硅压敏胶出现残胶的温度超过225℃,同时保证超过1.45N/25mm的初粘力和2N/25mm的180
°
剥离强度。同时提供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包括:PI基材层、离型层和位于PI基材层和离型层之间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层,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2~5份,乙酸乙酯100~120份,Pt催化剂2~4份,交联剂1~3份;所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步骤一、将10~15份氢封端苯基硅油和2~3份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90~100℃及0.01~0.05份Pt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然后加入10~15份的浓盐酸,在水解并蒸除副产物,获得所述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步骤二、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冷冻干燥去除体系中的水分,后将1份干燥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到90~110份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三、将5~20份混合分散液、50~100份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和0.01~0.05份浓硫酸混合,机械搅拌且冷凝回流、85~100℃加热4~6h后制备得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5~3小时。
[0007]2、上述方案中,所述水解的温度为55℃~65℃下,水解时间为2~4h。
[0008]3、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三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5h。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上述有机硅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10~15份氢封端苯基硅油和2~3份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90~100℃及0.01~0.05份Pt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然后加入10~15份的浓盐酸,在水解并蒸除副产物,获得所述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步骤二、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冷冻干燥去除体系中的水分,后将1份干燥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到90~110份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三、将5~20份混合分散液、50~100份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和0.01~0.05份浓硫酸混合,机械搅拌且冷凝回流、85~100℃加热4~6 h后制备得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步骤四、将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混合形成的主剂加入到100~120份乙酸乙酯溶剂中;加入2~4份Pt催化剂、1~3份交联剂、1~5份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后充分搅拌混合,静置5~8h脱泡,得到有机硅压敏胶粘剂;步骤五、通过刮刀将制得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剂涂至PI基材层上,在140~160℃的烘箱中固化90~120s获得所述有机硅压敏胶带。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五在150℃的烘箱中固化100s。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有机硅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其基于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中添加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通过由氢封端苯基硅油和2~3份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形成的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接枝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使有机硅压敏胶出现残胶的温度超过225℃,同时保证超过1.45 N/25mm的初粘力和2N/25mm的180
°
剥离强度。
实施方式
[0012]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4: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包括:PI基材层、离型层和位于PI基材层和离型层之间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层,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如表1所述:表1组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乙烯基硅油50份50份50份50份MQ树脂45份50份45份50份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3份5份3份4份
乙酸乙酯110份105份100份110份Pt催化剂3份2份3份2.5份交联剂2份1份1.5份2份;所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步骤一、将12份氢封端苯基硅油和2.5份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95℃及0.03份Pt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然后加入12份的浓盐酸,在水解并蒸除副产物,获得所述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步骤二、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冷冻干燥去除体系中的水分,后将1份干燥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到100份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三、将12份混合分散液、75份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和0.03份浓硫酸混合,机械搅拌且冷凝回流、90℃加热5 h后制备得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
[0014]实施例1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水解的温度为60℃下,水解时间为3h,步骤三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5h。
[0015]实施例2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5小时,水解的温度为62℃下,水解时间为2.5h,步骤三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4h。
[0016]实施例3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水解的温度为60℃下,水解时间为3h,步骤三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5h。
[0017]实施例4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5小时,水解的温度为62℃下,水解时间为2.5h,步骤三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4h。
[0018]一种用于上述有机硅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氢封端苯基硅油和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90~100℃及Pt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然后加入浓盐酸,在水解并蒸除副产物,获得所述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步骤二、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冷冻干燥去除体系中的水分,后将干燥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到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三、将混合分散液、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和浓硫酸混合,机械搅拌且冷凝回流、85~100℃加热4~6 h后制备得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步骤四、将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混合形成的主剂加入到100~120份乙酸乙酯溶剂中;加入2~4份Pt催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PI基材层、离型层和位于PI基材层和离型层之间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层,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乙烯基硅油50份,MQ树脂40~60份,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2~5份,乙酸乙酯100~120份,Pt催化剂2~4份,交联剂1~3份;所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步骤一、将10~15份氢封端苯基硅油和2~3份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90~100℃及0.01~0.05份Pt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然后加入10~15份的浓盐酸,在水解并蒸除副产物,获得所述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步骤二、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冷冻干燥去除体系中的水分,后将1份干燥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到90~110份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三、将5~20份混合分散液、50~100份羟丙基苯基改性硅油和0.01~0.05份浓硫酸混合,机械搅拌且冷凝回流、85~100℃加热4~6h后制备得到苯基改性硅油接枝多壁碳纳米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5~3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的温度为55℃~65℃下,水解时间为2~4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闯陶然黄峻蒋晓明曹路王佳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