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铜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124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溶铜生产系统,涉及铜箔生产领域,所述溶铜生产系统包括生箔组件、表面处理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生箔组件包括净液罐、净液泵和至少一台生箔机,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介质储料罐、循环管道和压力泵,所述介质储料罐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压力泵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循环流通;所述生箔组件中的电解液和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第一换热器的不同入口流入,从第一换热器的不同出口流出;所述表面处理组件中的表处理镀液和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第二换热器的不同入口流入,从第二换热器的不同出口流出。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将生箔工艺产生的余热导入到表面处理工艺中,避免造成能源浪费。避免造成能源浪费。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铜生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铜箔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铜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铜箔作为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电子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解铜箔是在合适的电解液、一定的电流密度作用下,通过电沉积技术得到的金属铜沉积层,被广泛用于覆铜板(CCL)和印刷线路板(PCB)的生产。
[0003]电解铜箔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大电流的生产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电解铜箔产出的同时,因电解液具有一定的电阻,因此会产生一些热量,热量在电解液循环过程中,会导致镀液温度不断升高,超出工艺控制范围。目前,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制程热量大都是直接耗散到空气中,以达到控制制程温度的目的,但是这样会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铜生产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制程热量,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溶铜生产系统,所述溶铜生产系统包括生箔组件、表面处理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生箔组件包括净液罐、净液泵和至少一台生箔机,所述净液罐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净液泵流入所述生箔机内的电解槽中;所述表面处理组件与所述生箔组件对应,所述表面处理组件内设有表处理镀液,所述表面处理组件通过所述表处理镀液对所述生箔组件生成的生箔进行表面处理;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介质储料罐、循环管道和压力泵,所述介质储料罐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压力泵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循环流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生箔组件中的电解液从所述第一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出口流出;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入口、第四入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所述表面处理组件中的表处理镀液从所述第三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三出口流出,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四入口流入,从所述第四出口流出。
[0006]可选的,所述净液泵与所述第一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生箔机与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还通过一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到所述第一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循环管道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所述介质储料罐与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四管道连通,所述介质储料罐与所述压力泵通过所述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压力泵通过所述第六管道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第四入口通过所述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管道通过所述第八管道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上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四管道上靠近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
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都为气动蝶阀,所述溶铜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调控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合大小。
[0008]可选的,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都为气动蝶阀,所述溶铜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调控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的开合大小。
[0009]可选的,所述溶铜生产系统还包括溶铜组件,所述溶铜组件与所述生箔组件对应,为所述生箔组件提供电解液,所述溶铜组件包括添加剂罐,所述循环组件与所述添加剂罐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循环管道还包括第九管道和第十管道,所述添加剂罐上设有保温盘管,所述第九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温盘管的连通;所述第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保温盘管连通。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七管道上靠近所述第四入口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八管道靠近所述第四出口的一端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九管道上设有第七阀门,所述第十管道上设有第八阀门。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八阀门都为手动阀门。
[0013]可选的,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所述介质储料罐为储水罐。
[0014]可选的,所述生箔组件包括多台并列设置的所述生箔机,所述净液罐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净液泵同时流入到多台所述生箔机内的电解槽中。
[0015]相对于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制程热量直接耗散到空气中的方案来说,本申请中的溶铜生产系统利用第一换热器将生箔组件中电解过程产生的余热提取出,以加热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然后利用第二换热器将换热介质温度升高后产生的热量加热表处理镀液;本申请通过第一换热器、循环组件和第二换热器,将生箔工艺产生的余热导入到表面处理工艺中,达到了在不添加额外制冷、散热结构的情况下就能保持电解液温度不升高,在不添加额外加热结构的情况下就能够使得表处理镀液持续保温,从而减小了能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溶铜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溶铜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溶铜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0020]其中,10、溶铜生产系统;100、生箔组件;110、生箔机;120、净液罐;130、净液泵;200、表面处理组件;300、循环组件;310、介质储料罐;320、循环管道;330、压力泵;400、第一换热器;a、第一入口;b、第二入口;c、第一出口;d、第二出口;500、第二换热器;e、第三入口;f、第四入口;g、第三出口;h、第四出口;600、添加剂罐;X1、第一管道;X2、第二管道;X3、第三管道;X4、第四管道;X5、第五管道;X6、第六管道;X7、第七管道;X8、第八管道;X9、第九管道;X10、第十管道;XV

1、第一阀门;XV

2、第二阀门;XV

3、第三阀门;XV

4、第四阀门;DK

1、第五阀门;DK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箔组件,所述生箔组件包括净液罐、净液泵和至少一台生箔机,所述净液罐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净液泵流入所述生箔机内的电解槽中;表面处理组件,与所述生箔组件对应,所述表面处理组件内设有表处理镀液,所述表面处理组件通过所述表处理镀液对所述生箔组件生成的生箔进行表面处理;循环组件,包括介质储料罐、循环管道和压力泵,所述介质储料罐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压力泵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循环流通;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生箔组件中的电解液从所述第一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出口流出;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出口流出;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入口、第四入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所述表面处理组件中的表处理镀液从所述第三入口流入,从所述第三出口流出,所述循环组件中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四入口流入,从所述第四出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液泵与所述第一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生箔机与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还通过一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到所述第一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循环管道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所述介质储料罐与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四管道连通,所述介质储料罐与所述压力泵通过所述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压力泵通过所述第六管道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第四入口通过所述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管道通过所述第八管道连通;所述第六管道上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四管道上靠近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棋邓星唐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