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胶原-红细胞载药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115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胶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载药体系,特别涉及一种红细胞载药体系与胶原支架特异性结合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属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物研发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全球交通事故的增加,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损伤后神经回路的修复和重建是恢复功能的关键。神经发生的过程包括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迁移、存活、成熟和融入神经回路,它既受细胞自身因素的调节,也受外部微环境的影响。脊髓损伤可激活内源性NSCs迁移至损伤部位,并主要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为损伤修复和再生提供潜在的内在细胞来源。在过去通过多种治疗策略,包括人工支架构建或基质移植,以及药物、蛋白质因子和其他替代品的组合,显著调节激活的NSCs分化为神经元。这些功能性生物材料在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单纯将药物与支架混合使用,治疗效果有限,因为体液的冲刷,使药物或生长因子无法停留在病灶部位,以配合内源性NSCs的迁移,满足SCI治疗的长期要求。
[0003]影响损伤脊髓功能重塑的外部微环境因素包括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失衡。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动态和可塑性的表型,在SCI的微环境中可执行不同的功能,如由促炎性M1表型向促再生M2表型的转化。具体来说,在损伤后,促炎型和促再生型被迅速诱导。然而,促再生的M2基因表达是短暂的,在7天时恢复到损伤前水平。M1促炎型的基因表达可以维持在损伤后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众所周知,M1

M2转换失调会进一步加剧脊髓损伤,如沉积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损害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和造成神经元毒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内外结合的治疗系统,在处理导致神经元丢失和炎症微环境的同时,实现组织再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制备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6]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包括: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以及,使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的葡萄糖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包括: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以及载药红细胞,其中,所述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上的葡萄糖胺与载药红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将载药红细胞与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
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与载药红细胞孵育,使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形成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制备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1]相应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修复脊髓损伤的药物,其包含前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
[0012]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能够将小分子化学药物包载入红细胞内,通过葡萄糖胺的桥接作用,减少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流失和引起的毒副作用。在脊髓损伤应用时,能够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提供有利微环境,更有利的诱导内源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促进大鼠行为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的制备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胶原支架接枝葡萄糖胺的示意图;
[0016]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载药红细胞的实物图及TEM图;
[0017]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红细胞载药前后脆性检测结果示意图;
[0018]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图;
[0019]图4B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标准曲线图中药物的色谱图;
[0020]图4C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载药红细胞的色谱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胶原支架与鼠源和人源红细胞结合的展示图;
[0022]图6A和图6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葡萄糖胺促进M2巨噬细胞增多的体内实验结果分析图;
[0023]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Map

2免疫染色图,及Map
‑2+
阳性细胞定量分析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例中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第8周时的后肢行为恢复情况的BBB评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其主要是提供一种葡萄糖胺桥接载药红细胞与胶原支架的多功能胶原支架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包括: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以及,使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的葡萄糖胺。即,一种葡萄糖胺作为桥梁将载药红细胞与胶原材料连接的体系。
[0027]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包括:葡萄糖胺修
饰的胶原材料,以及载药红细胞,其中,所述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上的葡萄糖胺与载药红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将载药红细胞与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
[0028]进一步地,所述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上的葡萄糖胺的含量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0μg/ml。
[0029]进一步地,所述葡萄糖胺可以是葡萄糖衍生物,例如氨基葡萄糖,但不限于此。所述葡萄糖胺既能作为连接分子又能在体内发挥促进脊髓损伤后M2型巨噬细胞增多的功能,达到一石二鸟的功能;所述药物分子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最终整个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既能产生更多的M2巨噬细胞,同时又促进神经再生。
[0030]进一步地,所述胶原材料可以是胶原支架,优选为线性有序胶原支架LOCS。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以及,使载药红细胞和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的葡萄糖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以及载药红细胞,其中,所述葡萄糖胺修饰的胶原材料上的葡萄糖胺与载药红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将载药红细胞与胶原材料特异性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胺包括葡萄糖衍生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红细胞包括作为药物载体的红细胞,以及包载于所述红细胞内的药物分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分子包括紫杉醇;和/或,所述红细胞为人或动物来源的红细胞,优选为人血液来源的红细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胶原

红细胞载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材料包括线性有序胶原支架。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多功能胶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武陈艳艳张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