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86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轴浸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它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轴浸油的浸油槽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上方及侧边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连接有输油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背面设置有储油箱;所述输油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浸油槽组件和储油箱相连;它采用壳体组件、浸油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输油组件与储油箱的组合安装,使得该电机轴生产用浸油机能够实现防划痕和防积油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轴浸油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轴浸油处理是使得电机轴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该油膜可以防止电机轴的表面被氧化,同时,电机轴浸油处理后零件的表面不易生锈,保持光泽,在电机轴浸油处理过程中,可以将电机轴表面的脏污去除掉,因此,通常电机轴制备完成后都需要进行电机轴浸油处理。
[0003]现有的处理方式有:1、通过喷洒的方式使其表面覆盖油膜,该方式形成的油膜厚度不均,且在电机轴内部的槽或孔不易喷洒,造成电机轴表面部分地方未覆盖油膜,后续发生氧化;2、通过浸油机处理,但是现有的浸油机,只能将电机轴放入油池内部进行浸泡,此过程容易使得电机轴表面产生划痕,同时油槽内的油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不会流动,浸油后的电机轴取出后容易产生积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它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轴浸油的浸油槽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上方及侧边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连接有输油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背面设置有储油箱;所述输油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浸油槽组件和储油箱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浸油机壳体,浸油机壳体的正前方设置有与其铆接的活动板,所述浸油机壳体的底部两侧连接有支撑腿。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浸油槽组件包括与浸油机壳体内壁相连的浸油槽,浸油槽的正上方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浸油槽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为U形板,所述第一挡板的U形槽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挡板的U形槽内设置有一根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柱,限位柱与第一圆孔间隙滑动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壳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壳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其下方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带轮相连,第一带轮通过其外围的第一传动带与第二带轮相连,所述第二带轮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二带轮的内侧设置有与其螺旋配合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围设置有两个上下镜像布置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下两端与第一驱动组件壳体的内壁相连;且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杆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外表面
与支撑柱相连,螺纹套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套与第一传动杆螺旋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活动轴套,所述活动轴套与其下方的夹持组件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通过其外围的第二传动带与第四带轮相连,所述第四带轮的内壁与第二传动杆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底端与第五带轮相连,第五带轮通过其外围的第三传动带与第六带轮相连,所述第六带轮的上方贯穿第一驱动组件壳体与第三传动杆相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一侧支撑腿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端穿过第一驱动组件壳体与下方的第四传动杆相连,第四传动杆的下方连接有第七带轮,第七带轮通过其外围的第四传动带与第八带轮相连,所述第八带轮通过其上方的第五传动杆与上方的第六传动杆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第六传动杆相连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上设置有四根限位杆,所述四根限位杆贯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四个与限位杆间隙滑动配合的圆孔;所述下支撑板和固定板相对处设置有圆弧切口,所述圆弧切口处设置有橡胶垫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组件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水泵的下方设置有侧边支撑板;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一水泵相对的一端与储油箱相接,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一水泵相对的一端贯穿浸油机壳体和浸油槽;所述浸油机壳体相对第一水泵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两端分别与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相连,第三管道相对第二水泵一端贯穿浸油机壳体和浸油槽,第四管道相对第二水泵一端与储油箱相连。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它采用壳体组件、浸油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输油组件与储油箱的组合安装,使得该电机轴生产用浸油机能够实现防划痕和防积油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停止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浸油机壳体101;活动板102;支撑腿103;浸油槽201;支撑柱202;第一挡板203;第二挡板204;限位柱205;第一圆孔206;第二圆孔207;第一驱动组件壳体300;第一电机301;第一传动轴302;第一带轮303;第一传动带304;第二带轮305;第一传动杆306;限位环307;螺纹套308;活动轴套309;第三带轮310;第二传动带311;第四带轮312;第二传动杆313;第五带轮314;第三传动带315;第六带轮316;
第三传动杆317;第二电机401;第四传动杆402;第七带轮403;第四传动带405;第八带轮406;第五传动杆407;第六传动杆408;下支撑板501;固定板502;限位杆503;橡胶垫片504;第一水泵601;第一管道602;第二管道603;侧边支撑板604;第二水泵605;第三管道606;第四管道607;储油箱7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如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它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轴浸油的浸油槽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上方及侧边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机轴浸油的浸油槽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上方及侧边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浸油槽组件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连接有输油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背面设置有储油箱(701);所述输油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浸油槽组件和储油箱(70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浸油机壳体(101),浸油机壳体(101)的正前方设置有与其铆接的活动板(102),所述浸油机壳体(101)的底部两侧连接有支撑腿(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槽组件包括与浸油机壳体(101)内壁相连的浸油槽(201),浸油槽(201)的正上方连接有支撑柱(202),所述浸油槽(20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挡板(203),第一挡板(203)为U形板,所述第一挡板(203)的U形槽内设置有第二挡板(204);所述第二挡板(20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圆孔(206)和第二圆孔(207),所述第一挡板(203)的U形槽内设置有一根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柱(205),限位柱(205)与第一圆孔(206)间隙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轴生产用防划痕防积油的浸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壳体(30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壳体(300)的上方连接有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其下方的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一带轮(303)相连,第一带轮(303)通过其外围的第一传动带(304)与第二带轮(305)相连,所述第二带轮(305)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二带轮(305)的内侧设置有与其螺旋配合的第一传动杆(306),所述第一传动杆(306)的外围设置有两个上下镜像布置的限位环(307),所述限位环(307)的上下两端与第一驱动组件壳体(300)的内壁相连;且限位环(307)的直径大于第一传动杆(306)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壳体(300)的下方设置有螺纹套(308),螺纹套(308)的外表面与支撑柱(202)相连,螺纹套(308)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套(308)与第一传动杆(306)螺旋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杆(306)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活动轴套(3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明陈强孟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利精密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