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及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033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及铺设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的级配类型、湿固型聚氨酯类型选择、性能要求及聚氨酯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开放交通时间都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与规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气候条件和运输距离等,选择不同功能的抗滑磨耗层级配类型,选择固化时间合适的聚氨酯类型,全面保障抗滑磨耗层的施工和使用性能,为聚氨酯混合料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持。合料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及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及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通行车辆次数的增加,服役性能会逐步降低,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道路的服务水平。
[0003]病害严重时,影响行车安全,需要及时进行大修或者中修,对路面结构进行铣刨重铺。在路面病害未达到需要中修水平时,如不及时处治路面病害,会导致病害继续发展;路面无其他病害,但因行车磨损,集料表面胶结料缺失,抗滑能力下降,影响行车安全时,需要对在役路面进行处治,以防止病害继续发展,或者重塑路面的抗滑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0004]基于上述背景,沥青混合料抗滑磨耗层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在加铺较小厚度(0.8~1.2cm)下,及时封堵病害,以减缓病害的发展,或者恢复已经部分失去抗滑能力路面的抗滑性能,在预防性养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5]沥青混合料抗滑磨耗层采用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做胶结料,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多采用高粘剂或者复合改性实现,存在高粘剂添加后改性效果无法确认、复合改性易离析、黏度过高导致沥青混合料温度高等施工难题,并对施工环境要求严格等限制,也会对抗滑磨耗层的施工质量和服役年限产生影响,导致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抗滑磨耗层存在施工温度高、施工环境恶劣、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初期病害甚至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有效解决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存在施工温度高、施工环境恶劣、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初期病害甚至脱落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由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铺设而成,所述聚氨酯混合料包括集料、矿粉和湿固型聚氨酯,所述集料为玄武岩,所述玄武岩的规格分为0~3mm粒径和3~5mm粒径两种,所述矿粉是由憎水性石灰岩磨制。
[0009]所述湿固型聚氨酯按固化速度分为普通固化速度的聚氨酯和固化速度慢的聚氨酯,当满足施工温度高于或等于30℃、运输时间和拌合时间总计超过2h或现场摊铺速度小于1m/min中的任一条件时,选用固化速度慢的聚氨酯;否则,选用普通固化速度的聚氨酯。
[0010]所述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的级配类型根据应用场景及需求分为有降噪需求的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无降噪需求的密级配抗滑磨耗层。
[0011]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性能要求不同。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的级配范围为:9.5mm,100%;4.75mm,60%~100%;2.36mm,10%~30%;1.18mm,5%~20%;0.075mm,0%~5%;
[0013]所述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级配范围为:9.5mm,100%;4.75mm,80%~100%;2.36mm,50%~80%;1.18mm,20%~50%;0.075mm,0%~10%。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性能要求如下:
[0015]试验项目单位多空隙密级配击实次数(双面)次7575试件尺寸mmΦ101.6
×
63.5Φ101.6
×
63.5空隙率VV%13~18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8不小于15聚氨酯饱和度VFA%20~5060~80稳定度kN不小于6不小于10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不小于80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2800不小于3500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不大于0.1飞散试验结合料损失(60℃)%不大于15不大于10聚氨酯膜厚度μm不小于9不小于14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的铺设方法,包括:
[0017](1)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拌合;
[0018]拌合前,将集料分规格加热干燥,并冷却至环境温度;拌合时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拌合过程中无需再次加热,先干拌集料和矿粉,再加入所述湿固型聚氨酯进行湿拌。
[0019](2)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运输;
[0020]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运输采用封闭式运输,运输过程中要减少聚氨酯混合料与空气的接触。
[0021](3)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摊铺;
[0022]摊铺前1.5h撒布单组分聚氨酯作为粘层,摊铺时采用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进行摊铺,所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夯锤与熨平板的开度,应保证聚氨酯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在1.2~1.3之间,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行走速度在2.0~2.5m/min,前后两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应通过平衡梁控制摊铺厚度。
[0023](4)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碾压;
[0024]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碾压工艺应根据试验段确定,保证抗滑磨耗层的压实度不低于98%,标准密度采用室内标准马氏试验试件的毛体积密度平均值。
[0025]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初压均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第一遍为前静后振,第一遍以后,采用振动压实。
[0026]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无复压,初压后即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收光,表面无轮迹即可。
[0027]所述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压实遍数不少于2遍,所述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收光,表面无轮迹即可。
[0028]双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的轮胎上均不得洒水而应人工涂抹植物油作隔离剂。
[0029]碾压完成后,不得立即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前,行人和车辆均不得通行,当施工现
场湿度等于或高于40%时,24h后开放交通;当施工现场湿度低于40%时,48h后开放交通。
[0030]进一步地,(1)中所述干拌时长为10~15s,所述湿拌时长不少于30s。
[0031]进一步地,(2)中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用于存放聚氨酯混合料的车厢需干净干燥,所述车厢的四周无水分,可以涂抹油性隔离剂,但不得涂抹汽油、柴油或煤油等。
[0032]进一步地,(2)中所述聚氨酯混合料装满后,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顶面加铺底层为塑料布且上层为帆布的复合隔离层。
[0033]进一步地,当用于运输聚氨酯混合料的车辆达到摊铺现场后,不得立即掀开所述复合隔离层,应在倒车至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前,方可掀开复合隔离层。
[0034]进一步地,(3)中所述单组分聚氨酯的撒布量为1.0~1.2kg/m2,撒布单组分聚氨酯前需要清扫在役路面并保证路面干燥。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36](1)相较于抗滑磨耗层采用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在加热和拌合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在拌合和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排放,对环境和施工人员有巨大危害。本专利技术采用常温拌合和常温施工,显著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其特征在于,由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铺设而成,所述聚氨酯混合料包括集料、矿粉和湿固型聚氨酯,所述集料为玄武岩,所述玄武岩的规格分为0~3mm粒径和3~5mm粒径两种,所述矿粉是由憎水性石灰岩磨制;所述湿固型聚氨酯按固化速度分为普通固化速度的聚氨酯和固化速度慢的聚氨酯,当满足施工温度高于或等于30℃、运输时间和拌合时间总计超过2h或现场摊铺速度小于1m/min中的任一条件时,选用固化速度慢的聚氨酯;否则,选用普通固化速度的聚氨酯;所述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的级配类型根据应用场景及需求分为有降噪需求的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无降噪需求的密级配抗滑磨耗层;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性能要求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的级配范围为:9.5mm,100%;4.75mm,60%~100%;2.36mm,10%~30%;1.18mm,5%~20%;0.075mm,0%~5%;所述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级配范围为:9.5mm,100%;4.75mm,80%~100%;2.36mm,50%~80%;1.18mm,20%~50%;0.075mm,0%~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空隙抗滑磨耗层和密级配抗滑磨耗层的性能要求如下:试验项目单位多空隙密级配击实次数(双面)次7575试件尺寸mmΦ101.6
×
63.5Φ101.6
×
63.5空隙率VV%13~18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8不小于15聚氨酯饱和度VFA%20~5060~80稳定度kN不小于6不小于10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不小于80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2800不小于3500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不大于0.1飞散试验结合料损失(60℃)%不大于15不大于10聚氨酯膜厚度μm不小于9不小于144.一种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湿固型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拌合;拌合前,将集料分规格加热干燥,并冷却至环境温度;拌合时采用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拌合过程中无需再次加热,先干拌集料和矿粉,再加入所述湿固型聚氨酯进行湿拌;(2)所述聚氨酯混合料的运输;所述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生张文生李忠崔世萍缪宝吉高文彬韦金城马士杰王晓燕王林苏春华狄恩州梁皓刘姗张培玉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