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及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及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降噪路面,多采用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多孔结构层作为面层,达到降噪和排水的功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达到预期排水和降噪效果。但作为多孔结构,在运营过程中,车辆轮胎和降水等活动均会将杂物代入多孔结构内,堵塞空隙,从而降低其降噪和排水能力,降噪的功能会逐步失去。传统的多孔路面结构层多采用高粘沥青或高粘剂实现,其高温抗车辙性能受胶结料制约,难以抵抗车辆荷载和高温耦合作用下的变形。
[0003]多孔结构面层多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搭配设计使用,难以抵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反射裂缝,发展至沥青面层时,多孔结构面层不能有效抵抗反射裂缝,多孔结构面层开裂并产生多种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有效解决传统降噪路面存在的问题,例如无法抵抗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和下封层施工完成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顶面以上,自下而上铺筑有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层、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排水抗裂层、聚氨酯混合料OGFC降噪排水层和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层与所述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排水抗裂层之间喷洒有沥青粘层,所述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排水抗裂层与所述聚氨酯混合料OGFC降噪排水层间以及所述聚氨酯混合料OGFC降噪排水层与所述聚氨酯混合料抗滑磨耗层间均喷洒有单组分聚氨酯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层的厚度为3~4cm,设计空隙率为3%~3.5%,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级配参考范围为:13.2mm筛孔通过率为90%~100%;9.5mm筛孔通过率为80%~92%;4.5mm筛孔通过率为44%~60%;2.36mm筛孔通过率为30%~42%;1.18mm筛孔通过率为24%~30%;0.6mm筛孔通过率为16%~22%;0.3mm筛孔通过率为12%~16%;0.15mm筛孔通过率为6%~10%;0.075mm筛孔通过率为4~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排水抗裂层的厚度为8~10cm,设计空隙率为12%~20%,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级配参考范围为:26.5mm筛孔通过率为70%~100%;19mm筛孔通过率为50%~80%;16mm筛孔通过率为40%~72%;13.2mm筛孔通过率为30%~60%;9.5mm筛孔通过率为18%~44%;4.5mm筛孔通过率为6%~28%;2.36mm筛孔通过率为6%~20%;1.18mm筛孔通过率为3%~15%;0.6mm筛孔通过率为2%~12%;0.3mm筛孔通过率为1%~7%;0.15mm筛孔通过率为1%~6%;0.075mm筛孔通过率为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排水抗裂层采用的是高粘SBS改性沥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组分聚氨酯粘层的撒布量为0.8~1.2kg/m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单组分聚氨酯降噪路面的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混合料OGFC降噪排水层的厚度为4cm,设计空隙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生,张文生,李忠,崔世萍,缪宝吉,高文彬,张汉之,马士杰,韦金城,王林,王晓燕,苏春华,狄恩州,梁皓,刘姗,张培玉,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